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9篇
民族学   6篇
丛书文集   16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31篇
社会学   2篇
统计学   15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7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一类非齐次马氏链绝对平均收敛的收敛速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关于非齐次马氏链绝对平均收敛已有一些研究.文章主要研究了一类非齐次马氏链绝对平均收敛的收敛速度,并将这一结果应用于期望平均费用.  相似文献   
32.
马融是东汉著名的经学大师,文学成就也相当突出。他的散文作品为我们整体融铸出一个血肉丰满的马融。其辞赋在模拟中有创新,体现出马融的才情以及东汉赋的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33.
基于马氏链的文献评价方法是对传统文献计量指标的重要改进。但是该模型对不同的参考文献同等对待,模型的结果随阻尼因子的变化而变化,并且无法确定阻尼因子的最优取值,这使得利用该模型进行文献评价时仍有较大的缺陷。文章针对这些问题,首先创新性地在评价模型中引入了文献引用动机的概念及文献相似度指标,综合考虑了引文结构和文献的文本信息,从而对重要程度不同的参考文献可以区别对待;另外利用参考文献的影响程度来代替阻尼因子的固定取值,避免了选取最优阻尼因子的问题。  相似文献   
34.
易文 《管理科学》2007,20(4):10-14
产业技术的动态发展和企业之间的产品竞争影响企业新产品的引进策略,决定新产品的引进周期和产品质量.在产业技术动态不确定的条件下构建随机动态规划模型,基于产业技术进步和产品市场竞争的影响因素作用,探讨企业进行新产品引进的最优时间策略和最优产品质量选择,对新产品引进的周期和质量决策进行方法设计和应用举例.利用随机动态规划模型得出新产品引进的最优时间周期和产品质量,用算例分析技术进步和技术不确定性对企业引进周期策略的影响,采取策略迭代的方法进行求解,发现技术进步较快时企业的新产品引进步伐也较快,技术不确定使企业的新产品引入步伐加快、产品周期缩短,企业进行新产品开发需要更多的投资.  相似文献   
35.
郭明友 《学术界》2008,(1):204-208
司马迁著作<史记>有三个目的,其一便是"成一家之言",<史记>成就了司马氏家族学术的"一家之言".在太史公父子的学术体系里,其"一家之言"与道家思想为同宗之学,因此,在<史记>中,道家哲学具有其他哲学无法比拟的崇高地位.  相似文献   
36.
研究修理工可多次在系统外工作的两部件并联可修系统,在两个相同部件的寿命服从指数分布,部件修理时间和修理工在系统外工作时间均服从一般连续型分布的假定下,利用向量Markov过程方法求出了系统的可靠性指标。  相似文献   
37.
本文通过对亲电加成反应本质的分析,给出了判定亲电加成反应方向的依据,即预测亲电加成反应主要产物的规则.  相似文献   
38.
本讨论了由N个同型部件的一个修理工组成的可修系统。部件寿命服从指数分布,修理工对故障部件的修理时间服从PH分,修理工空闲时将外出休假,假期长期服从PH分布。求得了这个系统的平衡概率分布,并得到了此系统的一些稳态可靠性指标。  相似文献   
39.
考虑一个两个交替运行部件冷储备系统的可靠性,系统每过T时间部件交替运行一次,部件的寿命和维修时间服从一般分布,所有随机变量相互独立,利用马尔科夫更新过程方法以及L S变换工具,得到了系统主要可靠性指标的拉普拉斯变换表达式,系统的平均首次故障前时间, 系统的稳态可用度,系统的稳态平均故障频度。  相似文献   
40.
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就业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是经营活动的跨国转移,是“创造”还是“转移”了本国就业?针对该问题,本文利用我国2005-2007年1016家有对外直接投资的工业企业数据,运用数据匹配和倍差法(DID)检验了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就业效应”.经过检验有如下发现:第一,对外直接投资总体促进了企业在本国就业的增长;第二,与其他投资动机比,商贸服务类投资显著促进了企业在本国就业的增长;第三,对高收入国家投资显著促进了企业在本国就业的增长,而对中低收入国家的投资并没有明显替代本国就业;第四,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就业效应”先上升后下降,呈现倒“U”型趋势.研究表明,目前我国企业大规模对外直接投资可能“创造”了国内就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