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977篇
  免费   1428篇
  国内免费   410篇
管理学   13554篇
劳动科学   1831篇
民族学   1155篇
人才学   3463篇
人口学   488篇
丛书文集   17692篇
理论方法论   4031篇
综合类   40656篇
社会学   7008篇
统计学   1937篇
  2024年   386篇
  2023年   1406篇
  2022年   816篇
  2021年   1678篇
  2020年   1504篇
  2019年   1832篇
  2018年   592篇
  2017年   1530篇
  2016年   1917篇
  2015年   2937篇
  2014年   6313篇
  2013年   5357篇
  2012年   5493篇
  2011年   6423篇
  2010年   6008篇
  2009年   6490篇
  2008年   6850篇
  2007年   5225篇
  2006年   4520篇
  2005年   4728篇
  2004年   4422篇
  2003年   4136篇
  2002年   3416篇
  2001年   2888篇
  2000年   2191篇
  1999年   988篇
  1998年   550篇
  1997年   352篇
  1996年   283篇
  1995年   207篇
  1994年   145篇
  1993年   67篇
  1992年   44篇
  1991年   47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34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2年   1篇
  1957年   1篇
  193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01.
宋代是官员回避制度的成熟时期。宋代回避制度对官员有着严格的限制,从官员科举入仕到任职期间的人事调动和任免等都给予了明确规定,其具体内容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一是科举回避。宋仁宗时期,科举回避制度得到发展;南宋时期,明确规定参加科举考试之人要回避在当地为官的亲属等人,而且对各地的解额也做出了严格规定,完善了回避制度;宋孝宗时正式将科举回避的规定写入省试条法之内。二是籍贯回避。宋太宗时期,下诏登记官员户籍,开始实行籍贯回避制度;宋真宗时期,针对特殊的地域状况,放松了对官员任官籍贯的限制;宋神宗时期,规定不得任用本地人为官,以免出现割据作乱的情况;南宋时期,为解决大批南迁官员的人事任用问题,重申籍贯回避制度。三是亲属回避。宋真宗时期,规定经略安抚司和监司等官,在同一个地方任官者须避亲。宋朝荐举人才时,也须回避亲属。四是同年回避。宋朝建立之初,司法案件的检查、勘验者与审判者,如果是科举同年的关系,需要回避。宋真宗时期,朝廷又规定:司法官员只须回避同年同科者,同年不同科者不在回避的范围之内;随后,又取消了既是同年又是同科及第官员互相回避的规定。五是司法回避。宋神宗时期,回避制度的范围有所扩大,实行了司法回避,南宋时期司法回避得到了严格的执行。六是同僚不和回避。宋神宗时期,同僚不和也在回避的范围之内。宋朝官员回避制度,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地方势力的发展,加强了中央集权,对澄清吏治和减少腐败也起到一定作用,但由于受到皇权和权臣的影响,其执行难以尽善尽美,也没有改变宋代吏治腐败混乱的局面。宋代官员回避制度对今天的人事任职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我们要以史为鉴,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以发挥回避制度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2.
103.
清代养廉银制度是雍正年间出台的一项官吏薪资改革制度,是为了整饬官吏贪腐作风、减轻百姓的赋税负担、弥补国家财政亏空和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雍正、乾隆完善了养廉银发放的范围和额定标准。养廉银制度的初衷是给予官吏高薪来压制官吏的腐败,但由于缺乏与养廉银制度相适应的监督制裁腐败的机制,所以养廉银制度不能从根本上压制腐败,最终养廉银制度破产了,养廉银制度给当今社会的高薪养廉的廉政法治化建设带来了宝贵启示。  相似文献   
104.
目前,我国高校大部分在校学生迫于就业压力,在校期间会报考各种各样的资格证书,社会上各种类型、各种级别的职业资格证书越来越多,而证书含金量却越来越低。对此,本文拟提出一种新的"课证一体化"模式,借鉴该模式,解决目前我国转型中的应用型高校的课程设置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衔接过程中的脱节问题,并论证该模式的可行性。这无疑对推动中国应用型高校改革和发展有着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5.
文章重点梳理了近年来学术界对高校文化育人的背景、概念、功能、途径等方面的研究概况,并对研究成果进行了简要述评。近年来针对高校文化育人的研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为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但研究视野整体性不足、研究时效时代感不强、研究范围狭窄化明显等主要问题应引起学界重视。  相似文献   
106.
高校党员教育培训体系改革是新时代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的一项重要工作。针对目前这一体系存在的问题,需要着力理顺责任主体,形成党委负责、多部门配合的合理分工;建立学校—学院—基层党组织的纵向联合和学院、专业之间的横向联合;优化培训内容;创新培训形式。顺应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新要求,通过明晰指导原则、设计培训层级与教学模块、构建多元化责任主体、重视师资队伍建设与课程设置、建立监督管理考核配套体系等路径,全面完善高校党员教育培训体系。  相似文献   
107.
以区域一体化为背景,针对目前大庆市市民比较关心的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一体化的合作发展问题,探讨以大庆与哈尔滨合作为例,如何有效解决异地就医即时结算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加快推进异地就医即时结算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08.
意识形态事关社会稳定,中央、省委要求各地区各单位认真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特别对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提出严格要求。今年10月,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并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意识形态和思想政治工作的高度重视。我们高校人必须深刻理解、准确把握全会重要精神,把好关口、守好阵地,确保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绝对安全。  相似文献   
109.
弱势群体保护问题是当今社会,尤其是公法学界所面临的严峻课题。为了有效应对这一问题,应采用比较研究、实证研究、文献研究的方法,在继续完善传统公法意义上的相关保障性制度的基础上,积极构建弱势群体的社会帮扶制度。弱势群体的社会帮扶制度一方面以服务行政理论为理论依据,要求弱势群体保护由当下的“政治负责”向“社会负责”过渡;另一方面,社会帮扶制度又以公共服务理论为理论支撑,要求政府由高权强制型向怀柔服务型转变。在实践中,弱势群体的社会帮扶制度应遵循政府与社会“两条腿走路”的基本逻辑,而该制度的构建应秉承若干基本思路:破除观念束缚,培育和构建公民社会;丰富社会主体形式,弥补行政保障不足;完善其他社会帮扶途径。  相似文献   
110.
文章以钢琴教育的民族化为视角,调查我国高校的钢琴教育情况,对当前钢琴教育民族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制约因素进行分析,同时提出几点切实、可行、有效的优化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