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4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14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30篇
人才学   9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295篇
理论方法论   52篇
综合类   535篇
社会学   2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66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56篇
  2011年   71篇
  2010年   75篇
  2009年   84篇
  2008年   64篇
  2007年   54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81.
魏晋南北朝时期隐土素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82.
高敏先生主编的《魏晋南北朝经济史》一书的出版,是魏晋南北朝史研究领域中新的里程碑。作者进行了大量艰难的史料搜集、考辨的工作,在详尽占有史料的基础上,阐述了魏晋南北朝经济的发展过程及经济体制,揭示了发展规律。作者善于运用辩证的、发展的、系统的方法深入研究经济现象,不囿前说,新见迭出。该书还突破了传统经济史“生产力──生产关系”的编撰模式,以经济发展的特色为研究重点和编撰骨架,构建了经济史研究的新体系。  相似文献   
83.
中国文学史的撰写,说来至今已逾百年。最早的中国文学史或认为是窦警凡的《历朝文学史》,“此书脱稿于光绪二十三年(1897),可算是国人自撰的第一部文学史。但是,实系国学概论,而非文学史”。其后方有同在1905年左右产生的黄人和林传甲各自的《中国文学史》。  相似文献   
84.
河北景县古称"渤海蓧县",封氏世代以此为郡望,至南北朝时期,博通经史、尤精法律的封氏家族,成为北朝最负盛名的律学世家.封氏子弟在长期的仕宦生涯中,以他们的家传律学影响着北朝法制建设的走向,为中国儒法合流、礼法结合的法律体系定型奠定了基础.但作为两汉以来律学世家的传承者,至此也成为最后的绝响.  相似文献   
85.
仙凡婚恋故事是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的一个重要主题,从小说类型学的角度来看.主要有天鹅处女型、螺女型、洞穴仙窟型和仙女下凡型等类型.这些故事类型各自具有不同的艺术特征和文化内涵,表现了当时民众与士人不同的审美趣味和内心欲求.仙凡婚恋故事的产生有多方面的因素:神仙信仰的盛行、动荡混乱的社会现实和门阀世族制度的存在都是催生仙凡婚恋故事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6.
夫妇合葬的习俗,源于人类对爱情的尊重.合葬的意识,反映了人们对爱情始终不渝的追求.为已故父母合葬,则体现了子女对父母的孝顺与家族传承中浓浓的亲情.关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夫妇合葬制度与习俗在史学、文学、考古学方面均有大量记载,对此进行发掘、研究可从一个侧面了解当时的社会状况.  相似文献   
87.
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士族在经济上和政治上处于特殊的地位,为了维护门第的庄严性和血统的纯洁性,这一时期的士族婚姻板重门第。但随着时间的流逝,这种在某种程度上具有合理性的婚姻观念和准则,逐渐暴露出诸多弊病,危害到门阀士族自身的发展,并加速其衰落。  相似文献   
88.
本文探讨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旅行风俗。从旅行的行装、费用的筹集、行神和祭祀、饯别和赠别、食宿等各个方面作了研究。  相似文献   
89.
魏晋南北朝私学之所以昌盛 ,与它教育内容十分丰富有关。不仅包含有儒、佛、道、玄、文、史、艺术、科技等 ,道德教育也成为一项重要内容。私学教育内容上的多元化 ,成为私学教育的鲜明特点。这使教育具有了实用性  相似文献   
90.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民族融合、民族迁徙最剧烈的时期,众多的民族建立了本民族的政权,而且还与诸多的海外民族发生联系,所有这些内容都被记载在《魏书》《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北齐书》《周书》《北史》《南史》等正史的民族列传当中,研究这些民族传记及其特点,对于民族史的研究乃至于统一多民族中国形成与发展的研究都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