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篇
  免费   7篇
管理学   2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42篇
理论方法论   8篇
综合类   56篇
社会学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91.
魏晋玄学中人性问题探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针对魏晋玄学中人性问题进行探微,细致考察了普遍性的人性与特殊性的人情、人格、人生的关系,深入探寻了人性的内涵,并就该问题提出:美学人性论使人性唯美,道德人性论使人趋善,理性人性论使人获真的人生意义。在此,人性是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理性的统一。唤起更多的当代人真正地关注自然、自身、社会,重新审视、把握、改善人与自然、社会的关系,以期达到天、地、人和谐统一的境界。同时阐明了人性丰富的最大价值在于它能提高人的精神境界,提升人的人格品味,探寻自身真正的价值,即:丰富人性是精神建设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92.
叙述了魏晋玄学产生的历史缘由以及在此文化背景下生发出的中国古代山水画论及美术思想,并对古代山水画始终贯穿的主题思想进行分析,以此讨论魏晋玄学思想对中国古代山水画的影响。  相似文献   
93.
论魏晋时期情的觉醒与玄学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魏晋是中国历史上人的觉醒和文的自觉的时期。这两种觉醒的核心是情的觉醒,情的觉醒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也有魏晋玄学的影响。王弼哲学从理论上为情的觉醒敞开道路,嵇康、阮籍在实践中表现出情的觉醒,郭象则是从理论上为情的觉醒做了总结。  相似文献   
94.
在正始玄学正式登上思想舞台致力解决名教与自然统一之前和同时,以裴徽、傅嘏、荀粲,还包括钟会为代表的准玄学家们已经在才性名理和言意本末方向上探讨和实践着儒道兼治的理论了。他们体现了道家本体哲学由隐约到明朗在士大夫学术思想、政治生活各方面与传统儒家本位意识的冲突对立,虽然他们融合儒道的努力未竞全功,但是在方法论和具体演进方向上已经指明正始道路,并由此营造出会通孔老的高潮趋势催生玄学思潮给出初步答案。  相似文献   
95.
曹魏政权的合法性与思想演变之间有着十分重要的关系。在曹操执政时期,其权力合法性存在很大的危机,执政者加强控制,士人不得不在观念上作出调整以适应形势的变化。而在魏文帝、明帝时代,权力合法性危机得到缓解,政权内部集团的势力相对平衡,总体上为玄学的发展提供了相对宽松的思想环境。司马氏专权时期,其僭越的权力形态寓含着合法性危机,使其加紧了对思想领域的控制,玄学的思想活动失去了自由的环境,魏晋玄学至此告一段落。  相似文献   
96.
祝菊贤 《唐都学刊》2011,27(6):89-93
魏晋玄学的清通自由和思想解放,激发了人们的科学幻想力;玄学崇尚自然之道,认识改造自然的科学技术活动沐浴着"道"的光辉,从而推动人们重视科学知识和机巧之利。玄学否定"知"与"巧",主要是反对违背人性自然、物性自然和自然规律的人类的主观妄为和造作,反对人类对一己之私利贪得无厌的追求。  相似文献   
97.
由于受魏晋玄学影响,魏晋乃至宋初的文艺创作明显存在着淡化‘末有’以显示本体和凸出‘末有’以显示本体两条完全不同的路子,陶渊明和谢灵运即是这两条道路的重要代表。陶诗与谢诗之间只有差异,没有优劣,因为他们走的道路是根本不同的。  相似文献   
98.
历来评价曹操重才轻德的用人制度,多着眼于其在当时封建割据形势下所体现的定国安邦的政治作用,但这样的认识显然还没有揭示出重才轻德的全部意义,因为“才”和“德”的关系自古都是评价一个人的最基本范畴,而不是曹操一人一时之行为。曹操重才轻德实际上对其后魏晋玄学的产生和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重才轻德使才绝之士有比较优越的条件进行自由的学术思考;曹操的反传统、破常规精神,给魏晋玄学否定汉代经学以直接的勇气和方法启示;魏晋玄学中的才性之辩,吸收了曹操才德认识中的某些观点和方法。  相似文献   
99.
读书的境界     
郭宗忠 《社区》2012,(17):4-4
对于中国这个典籍浩博的大国,文化不仅历史悠久,而且有极强的延续力。以学术而论,先秦子学、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清代朴学、近代新学,此起彼伏,相承不辍;以文学而言,由诗经、楚辞、诸子散文发其端,汉赋、魏晋诗文、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续其绪,高峰迭起,波澜壮阔。而一代代延续中华文化中华文明弥久不衰的传统,就是读书。  相似文献   
100.
<世说新语>中的<伤逝>篇全写魏晋名士对死者的哀悼和恸哭.从<伤逝>篇及其它的感伤故事可以看出:魏晋士人不仅以有情、重情、钟情为人格理想,而且竭力追求情感表达的自然与真诚.魏晋士人情感价值的选择与建构是在无情现实的基础上,经由无数情感的冲突,在玄学的观照下形成的,是对儒道两家传统思想的继承与超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