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7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6篇
管理学   18篇
民族学   8篇
人才学   5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228篇
理论方法论   27篇
综合类   474篇
社会学   39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54篇
  2009年   61篇
  2008年   73篇
  2007年   58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51.
东汉魏晋时期颍汝、南阳地区的私学与游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东汉魏晋时期,颖川、汝南、南阳地区的士人在经学研究和政治活动中崭露头角。 东汉顺帝之前,三郡士人以私学教育和游学等学术活动为主,逐渐形成了一定的士人集团。 至东汉后期,三郡的士人集团积极参与政治斗争,并成为社会的中坚,及至魏晋时期,仍然如 此。三郡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游学的兴盛促成了士人集团的形成以及士人走向政治舞台。  相似文献   
52.
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内,江陵城作为荆楚地区的中心城市,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梁元帝时期以前的江陵城,在文献中往往被称为“荆州城”、“南郡城”,弄清它们与江陵城之间的关系,确证其所指,以及区别其异同,不仅是研究江陵城的基础工作之一,而且可以加深对发展中的江陵城的认识。  相似文献   
53.
谢灵运的山水诗是谢氏家族清谈的书面体现,谢氏清谈特点主要体现在:一是把清谈的务虚之风与务实抒怀有机结合,二是在清谈中重视语言的辞彩,注意语言音韵的流畅谐美。在家风濡染下,谢灵运抛弃了纯粹的空谈析理,而是借助于山水形象媚道,从而导致富有理趣、注重辞彩的山水诗的涌现,无心插柳般地完成了中国诗歌史的转关任务。  相似文献   
54.
六言诗起源于民歌和《诗经》、楚辞,产生于汉末,成熟于唐,发展于宋.在各种诗歌体式发展演变、交错升潜的汉末魏晋时期,六言诗未能成为主流诗体,从此在诗史上沉寂下来.六言诗体未能盛行,有几个原因:音节死板,难写难工,诗体与时代精神不相契合.  相似文献   
55.
文学史研究中一直存在着这样的尴尬:"史"的序列性、规定性解释系统反过来会破坏作品原初存在的"活性"成分.为此,我们不得不用"原生态"的理论来回溯作品的历史情境,以期减少必定存在的文学性的散失.《世说新语》之与魏晋文学研究,恰是一个难得的"原生态"视角.  相似文献   
56.
游仙诗是魏晋时期兴起并发展成熟的一种诗歌类型。从艺术的角度看,魏晋游仙诗具有意象独特、造境奇异、超越恒情、词多慷慨四个方面的审美特征。它们是魏晋游仙诗绚烂多彩的真正原因。  相似文献   
57.
魏晋风度历来为人津津乐道,它的精神内涵一直为中国文人所钦羡;而在众多的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恐怕再也没有比<红楼梦>更能引起人们的兴趣和关注了,探究二者深层的内在关联因之显得特别有意义,而在这之前,或为零碎的片断,或作粗略的分析,还没有系统地将二者放到一起加以详细论述的文章,以贾宝玉为例,探讨<红楼梦>与魏晋文人精神风貌在追求个性自由这一特性上的的传承关系.  相似文献   
58.
宇汝松 《江淮论坛》2008,(3):144-149
魏晋堪称中国历史上的"多事之秋",生活于斯的士人常遭朝不保夕、身名俱裂的厄运,士林身心因此而备受煎熬.在维持士人生存及风度的艰难之旅中,魏晋士林与混乱的时局进行了长期痛苦的调适.历经愤世嫉俗的营生、放荡不羁的混世直至怡情自然的逍遥等一系列心路历程之后,魏晋士林终于从政治关怀、人生关怀的跋涉中.找到了一条超然物外的心隐之路.道家道教的终极关怀最终使得士人将身名俱泰的理想和潇洒飘逸的风度在魏晋特有的现实中较好地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59.
随着史学的发展以及史学跟社会生活关系的更加密切,人们加强了对历史文献的整理、研究和使用,从而推动了历史文献学的进步。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历史文献学成长起来了。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史书部类趋于定型,另一个方面是史注取得了巨大成就。史书部类的趋于定型,是史书在数量上迅速发展和种类逐渐增多的要求。史注的巨大成就,表明了史学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出现了不断扩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60.
晚明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走下坡路的时期,这一时期,商业经济得到迅速发展,新兴市民阶层崛起.作为理学异己因素的启蒙思潮,伴随着资本主义因素的萌芽而渐渐走上意识形态领域的前台.启蒙思潮的兴起,不但对理学思想给予了一定程度的颠覆,而且在张扬人性自主精神的同时,唤起了人们的觉醒.晚明人的觉醒与魏晋时期的人文思想解放相互辉映,绘就了我国封建社会思想文化史上的两朵奇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