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0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10篇
民族学   8篇
人才学   4篇
丛书文集   117篇
理论方法论   16篇
综合类   167篇
社会学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从十个方面就《算法统宗》与和算进行了比较,探讨了《算法统宗》对日本数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辽兴宗耶律宗真与辽道宗耶律洪基父子先后登上皇帝宝座,执掌辽国政柄计70余年,即从1031年至1101年。这70年也恰恰是关乎辽国生死盛衰的重要时期。在这关键时期父子二人起到了不同的作用,对此《辽史》给予了相异的评价,大体上是兴宗为贤君,而道宗为昏君。而笔者通过对相关问题的仔细研究却得出了不同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吴兴武康沈氏是南朝最为活跃的南方土著家族 ,而其势力之崛起则可溯源至两晋之际。由于三吴文化高门在亡国后受到了沉重的打击 ,从而为地方土著豪强的兴起创造了条件。沈氏即在此时借其他豪强相互残杀之机登上了历史舞台  相似文献   
14.
民国以降,词学批评视野中的体派之宗论主要体现在两个维面:一是偏重于推扬婉约体之论,二是主张婉约与豪放不可偏废之论。此两方面线索各见承衍,各有推阐,客观上形成了相互联系、相互对立的交集与建构关系,从主体上继续展开了古典词学批评中的体派之宗论,将传统词学中体派宗尚的历史意义与批评拘限更为明确、充分地揭橥出来。  相似文献   
15.
温庭筠游历佛寺,广结佛缘,与宗密禅师瓜葛颇深,明显受到了主张“直指知见”的荷泽宗禅思想的影响。文人对宗教思想的诠释是自由的。温庭筠还广泛接受了《庄子》、《涅槃经》和洪州宗的影响,旗帜鲜明地反对坐禅,重视直心自得的体证,认为人在世俗生活中就可能得到心灵的自由与解脱,使他的禅思想向“自然适意”的方向发展。但是,温庭筠执著于“诸行无常”的“生灭法”,始终无法臻于“寂灭为乐”的禅理的终极境界。  相似文献   
16.
吐蕃时期的禅宗传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按藏史载,吐蕃汉印“法诤”后,汉地禅宗败北并被逐出吐蕃,但敦煌藏文禅宗文献表明,至少吐蕃后期,禅宗不仅在活动,还发展出一条藏人的禅宗传承———善知识传承。如何解释史料与史实间的矛盾?吐蕃时期禅宗传承是怎样一种发展样态?禅宗传承的活动区域在哪里?这些问题将是本文讨论的重点。本文认为吐蕃禅宗传承活动的中心区域在藏语称作″玛域″(青海东部之黄河流域),即吐蕃时期称作″宗哥″(讼割)的地方,10世纪以后,该地遂成为后弘期下路弘法传承的策源地。吐蕃禅宗的传播与摩诃衍相关,其弟子虚空藏及再传弟子益西央是吐蕃禅宗系统建设中的重要人物。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对张家先生主编的《中国历史文选学习参考资料》一书中若干解释欠妥的文字,如“杀”与“弑”、“货”与“贿”、白庇搿懊忽钡,进行了纠谬和补正,弄清这些文字的真实含义,为广大师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提供一点参考。  相似文献   
18.
"反本归宗"是商代宗教和礼制的基本原则之一.卜辞中的"报",是指祭祀.卜辞中有"即宗"的术语,"宗"指甲与辛日.  相似文献   
19.
20.
杨异之  刘素民 《东岳论丛》2007,28(1):160-164
《宗教概论》一书反对那种泛泛地将宗教思想视为“宗教学”的观点。宗教学之发展可以归结为三大阶段:用实证的“描述性”方法排斥其他方法的“一元性”阶段;接受哲学的“规范性”方法的“二元”阶段;以及重视理解的“对话性”方法的“三元”阶段。这三个阶段的特征在《宗教概论》一书中得到了深入阐释,并清晰凝结为宗教学研究的两个重要原则与研究方式:“入乎其内”与“出乎其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