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6篇
民族学   12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28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76篇
社会学   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81.
正近来,随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始向纵深发展,自上而下的"批评与自我批评"活动,也在全国范围内展开。许多领导干部在民主生活会上带头"向我开炮",班子成员不仅勇于自我批评,而且互相揭短,大胆亮丑,舆论评价说"火药味浓"、"真敢  相似文献   
82.
宋代僧人契嵩所著的《孝论》一文乃是阐述佛教孝道观的重要代表作。在这篇文章中 ,契嵩主要表达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 ,提出佛教也是以孝为本 ;第二 ,提出“孝名为戒”的思想 ;第三 ,指出相对于儒家的孝来说 ,佛教的孝才是大孝 ;第四 ,阐述了佛教孝行的内容。  相似文献   
83.
郭万平 《人文杂志》2004,(4):141-145
两宋时期,在中日之间没有国交的情况下,商人和僧侣成为中日两国贸易往来、文化交流的主要媒介.宋代的中日关系表现出不同于唐代的特点,具有平等性、多样性.日本僧戒觉于元丰五年,携带弟子二人偷渡入宋,首先抵达明州,经大运河至宋都汴京,谒见宋神宗,又远赴五台山,后卒于中国.其日记<渡宋记>①简略地记述了戒觉旅华经过,虽然篇幅短小,却可以使我们通过来宋日僧的描述,从新的视角来了解宋代中国.  相似文献   
84.
戒律是僧人生活中之最高法旨,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僧人修行程度之高低与是否能够遵守戒律关系密切。随着佛教中国化进程的推进,自印度而来的佛教戒律自身也出现了某些松动,这些松动却恰恰成为僧人违戒的重要原因。文章试从戒律之繁复、前后矛盾以及戒律的让步等方面分析唐宋敦煌僧人违戒的原因。  相似文献   
85.
张戒《岁寒堂诗话》中的“意”与“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戒《岁寒堂诗话》这部著作中,存在着以“意”、“味”论诗的现象。“意”和“味”在中国古典文学批评中有不同的含义和价值,特别是在《岁寒堂诗话》中,“意”着重于诗歌中体现的忧患意识;“味”着重于诗的审美情趣。在两者之间,张戒更强调“意”。  相似文献   
86.
贾俊侠 《唐都学刊》2007,23(2):85-88
官箴既是中国古代统治阶级内部对从政者的规劝、告诫之词与公认、沿用的惯例,又是中国古代图书分类中一个子目的名称,专门著录那些阐释施政行法之道与儆戒训告之词的典籍,内容十分丰富,既有为官者的行动指南和处世准则,又有为官者长期施政执法的经验与惯例。其中关于清廉为官的议论与诠释非常深刻、全面,将清廉看作是为官从政的基本原则与道德准则,并就如何清廉为官提出了节俭、戒贪、律己、约束等具体措施,对当今消除腐败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87.
张颖 《船山学刊》2013,(1):143-147
张戒的《岁寒堂诗话》和严羽的《沧浪诗话》是宋代诗话中的两部杰出著作,且两部诗话都对苏黄诗风进行了锋芒毕露的批判,强调了诗歌作为中国传统抒情文化的载体所应具备的审美品格和艺术特征。但两者也存在显著的区别,张戒继承了儒家传统的雅正诗教观,注重诗歌的伦理价值而兼及艺术,严羽则喻诗以禅,唯艺术为尚,摆脱了传统道学的束缚,对诗歌美学的超越性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88.
中越边境十万大山的瑶族度戒仪式,是考验族人心智、教化族人心灵的过程;是进行族史、道德、戒律教育的传统文化形式。瑶族度戒习俗的传承,可以规范族人道德行为、维系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促进民族交往和边疆稳定。在新的历史时期,应通过完善保障机制、加强传承队伍建设、合理吸收外来先进文化等方式,应对瑶族度戒习俗传承所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89.
白居易的佛学修养是"戒"定"慧"三学兼修,即既注重佛学的义理了悟,也坚持佛教的修行实践.他认为,"定"为"慧"因,"戒"为"慧"根,三学迭相为用,互为因果.这种对佛学的理解贯穿其一生的认识与实践,也表现在其诗文创作中.  相似文献   
90.
文章认为 :原始信仰与道教的融合 ,是瑶族宗教文化的独有特征。进而指出瑶族神职人员“师公”、“道公”做法时的特殊着装 ,涵盖着丰富的宗教文化意义 ,是其他民族中少见的宗教礼服 ,除了具有极高的工艺价值和审美价值外 ,对瑶族传统文化的传承 ,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