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74篇
  免费   214篇
  国内免费   54篇
管理学   116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48篇
人口学   154篇
丛书文集   800篇
理论方法论   349篇
综合类   3629篇
社会学   172篇
统计学   27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83篇
  2018年   59篇
  2017年   61篇
  2016年   68篇
  2015年   74篇
  2014年   430篇
  2013年   436篇
  2012年   373篇
  2011年   300篇
  2010年   306篇
  2009年   423篇
  2008年   410篇
  2007年   235篇
  2006年   294篇
  2005年   314篇
  2004年   285篇
  2003年   365篇
  2002年   228篇
  2001年   217篇
  2000年   161篇
  1999年   48篇
  1998年   45篇
  1997年   41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基于2016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乡村创业对农村老人养老困境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总体上,乡村创业能够显著提升农村老人的养老经济支持与精神慰藉,但存在性别和年龄等群体特征差异;(2)在经济支持方面,乡村创业通过创造就业机会来提升老人的储蓄能力,增加其养老经济支持。但吸引青壮年返乡的中介路径会增加老人的生活成本,从而削减了养老经济支持;(3)在精神慰藉方面,乡村创业通过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改善农村养老服务基础设施,增加老人与子女及社会交往的机会,进而提升其精神慰藉水平。基于此,政府的政策着力点应鼓励各类人员返乡入乡创业,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给农村低龄老人提供就业创业机会,在充分发挥农村老年人口人力资本的同时,增加农村老人从乡村集体经济发展中获得的收益,从而促进其养老困境突破。  相似文献   
992.
辽宁是我国的装备制造业基地,装备制造业的发展直接影响到辽宁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战略目标的实现,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辽宁装备制造业很难独善其身。通过对辽宁装备制造业企业、工业与信息产业厅、发展改革委员会等的实地调研与考察,从微观和宏观层面上充分了解金融危机对辽宁装备制造业的影响,并运用产业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分析辽宁装备制造业存在的深层次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辽宁装备制造业应对金融危机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93.
中德合作唐山"河北一号小区改造工程"示范区项目已顺利竣工.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项目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994.
汉初政论文的阳刚风格展示出汉初士人奋发扬厉的人生情怀和积极用事的昂扬姿态,展现了汉初士人在大一统的时代背景下积极进取、刚健有为的人格精神魅力与我国优秀的传统人文主义精神,具体表现在热衷政治的事功精神、维护大一统的爱国精神和民族精神、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彼此联系,密不可分,共同构成了汉初士人的人格精神魅力.  相似文献   
995.
本文关注福利文化对社会养老制度和实践的影响,从文化视角审视中国现代社会养老项目的发展,揭示了老年社会福利模式与特定社会政策制定者对社会福利概念的理解和传统福利文化之间的关系。限定主义的价值观和公民权利意识的缺失阻碍着中国老年社会福利模式从剩余性到制度性的转变,抑制了社会福利在缩小老年群体内阶层差异方面的作用,促使了福利资源分配的不公。尽管人口老龄化和福利国家的文化扩散正在促使中国老年社会福利呈多元化发展趋势,多元福利体系的最终建立还有赖于社会公众和政策制定者对个人和国家关系的重新解读。  相似文献   
996.
新中国成立60年以来,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艰辛探索,实现了两大历史性转变:一是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历史性大转变,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二是开辟了一条能够使中国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国家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997.
齐效斌 《唐都学刊》2009,25(2):27-31
“成于三”是司马迁在《史记》中提出的一个重要观点,也是一个洞察历史的新视点。但是长期以来,这一视点并没有引起历史学界的足够注意。笔者认为,这一视点具有划时代的革命意义。作为一种思维定势,它突破了中国古代既有的占统治地位的二元对立式思维模式,倡导一种和合式的思维定势;作为一种哲学,它开启了一种新的理论视野和历史哲学,不但瓦解了自足型、封闭型性的主流意识形态和语言霸权主义,导引新的意识形态,而且还衍化出一种新的生存智慧或生存哲学,体现了司马迁构建理想化的生活世界和精神世界的吁求。它不但成就了司马迁特殊的人格,成为司马迁特殊人格的象征;也成就了司马迁的思想,成为司马迁创新思想的标志。其主要特点是,生成性、超越性、稳定性和平衡性。  相似文献   
998.
远离尘嚣——自然生态视野中的《太阳照样升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生态批评的视角重新解读<太阳照样升起>,结合海明威独具匠心的叙事结构和"冰山风格"的文体原则,发现海明威在这部作品中试图重建人类健康的道德精神生活,他尤其关注自然在恢复健全人性中的力量.  相似文献   
999.
论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政府的赈灾救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考察和梳理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政府的赈灾救灾情况,采用了文献资料和统计学的方法进行研究.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遭受了严重的自然灾害,加上国民党的经济封锁和军事包围,陕甘宁边区军民生产、生活受到极大影响.陕甘宁边区政府紧急划拨赈济粮款、妥善安置灾难民、防疫治病、兴修水利、开展节约和捐助运动、设立义仓、抢种、补种等措施,赈灾救灾成效显著.陕甘宁边区军民战胜灾荒依靠的是中共中央和边区政府的有效组织和领导;注意对群众的宣传、教育,积极发动群众、依靠群众生产自救;边区相对安定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000.
B—SLIM课堂教学模式是建立在认知论、结构主义与发展主义基础上的成功语言教学模式,并通过大量实证得出学生语言学习需要语言建构与自主学习,因而实现语言习得。文章通过对B—SLIM教学模式的主要内容介绍,结合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现状分析,建议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设计应注重发挥学生的认知建构,突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培养其研究性学习;转变师生角色;教学评价由终结性过渡到形成性评价,最终达到语言教学成功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