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53篇
  免费   193篇
  国内免费   72篇
管理学   70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53篇
人才学   2篇
人口学   142篇
丛书文集   879篇
理论方法论   314篇
综合类   3795篇
社会学   189篇
统计学   17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47篇
  2019年   66篇
  2018年   61篇
  2017年   53篇
  2016年   54篇
  2015年   65篇
  2014年   427篇
  2013年   419篇
  2012年   354篇
  2011年   316篇
  2010年   325篇
  2009年   428篇
  2008年   413篇
  2007年   260篇
  2006年   312篇
  2005年   328篇
  2004年   295篇
  2003年   385篇
  2002年   245篇
  2001年   220篇
  2000年   224篇
  1999年   49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35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设s,t满足gcd(s,t)=1,s>t的正整数,a=2st,b=s~2-t~2,c=s~2+t~2。证明了:若c为素数幂且满足下列条件之一:(1)b有因子b_1≡±5(mod8),(2)b≡-1(mod8),(3)5|c。则不定方程x~2+b~y=c~z仅有一组正整数解(x,y,z)=a,2,2。  相似文献   
42.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力的迅速提升,我国的教育事业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步,为了从量上衡量教育所取得的成就,以及对全民族化素质提高的影响,构建了两个指标:人均受教育年限、教育基尼系数,利用第四次、第五次人口普查的数据,进行了计算,从结果中可以看出,我国各地区的教育事业成就惊人,但是,发展并不平衡。同时,提出了两个令人惊讶的,值得深入研究的教育的“平均之谜”。  相似文献   
43.
论文以1949年为界,分两大部分叙述了迄今为止大约100年来中国对文物建筑与历史地段的保护。总结出1949年后中国近代文物建筑保护思想观念的演变特征,即前期以具有社会主义特色的保护观念为主,80年代以来发展为逐渐与国际接轨。  相似文献   
44.
研究了基础釉的成分、蓄光粉的加入量、釉层厚度和烧成温度制度等因素对蓄光陶瓷发光性能的影响以及各种制品最佳工艺技术路线的确定.  相似文献   
45.
刘勰的文学批评有别于先秦两汉时期的“以德为本”的文学批评。贯穿刘勰文学批评始终的是“以文为本”的精神,“文”是刘勰文学批评理论的核心,也是刘勰文学批评方法论依据。刘勰文学批评中的“文本”精神是我国文学批评走向自觉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46.
抚顺天湖大桥是一座自锚式悬索桥,主缆材料采用钢丝绳,索夹安装前通过主缆与索夹摩阻系数试验,深入研究了高强螺栓预紧力损失的规律,获得了索夹安装的一系列控制参数;介绍了无猫道施工悬索桥使用移动平台安装索夹的方法和索夹安装时高强螺栓的施拧方案。  相似文献   
47.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要充分发挥东北老工业基地所具有的工业基础、资源和人才等比较优势,在认真总结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与改造必要性的基础上,利用自己的各种优势加快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和振兴的步伐.  相似文献   
48.
“五四”的主题是政治挤压下的启蒙。“五四”整个发展过程中启蒙始终不能完全脱离政治。“五四”落潮,并不是“救亡压倒启蒙”,而是启蒙自身发展和实现现代民族国家必然的客观要求。“五四”启蒙运动是不彻底的,这有其发展的历史性和客观性。因此不能脱离政治孤立地看待启蒙。  相似文献   
49.
50.
《金锁记》是张爱玲作品中唯一一篇充满斗争激越、呼应“五四”主题的文章。改写后的《怨女》则成为超越时代局限 ,走向人性深处 ,带有普泛性和恒定性主题的文章。在张爱玲的文学趣味向传统复归的背后 ,是作者对“五四”文学的反思 ,以及对中国文艺的表现方式、表现题材的寻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