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民族学   2篇
丛书文集   30篇
理论方法论   15篇
综合类   112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51.
卧箜篌是我国历史悠久的弦鸣弹拨乐器——箜篌的一种,在宋代退出历史舞台。目前国内外对于卧箜篌起源及发展的研究较为成熟,而缺少卧箜篌消亡原因的探究和系统性总结。立足国内外研究成果,采用文献调查法、分类法、比较分析法、历史研究法等方法,一方面,提出卧箜篌的兴起时间尚不能肯定、需考古实证佐证的观点;另一方面,与朝鲜的玄琴相对比,从文献及考古材料出发,总结提出卧箜篌在中国消亡的原因,即宫廷的垄断、其他乐器的冲击和市井文化的兴起。并在此基础上,为传承传统文化提出了“民族交流、不断改进、加强重视”的建议。  相似文献   
52.
范晔继承并发扬了儒家经典《春秋》这部史书的行文手法,即将一字寓褒贬的"春秋笔法"运用于史论中,创造出一种新的史论笔法,在其《后汉书》帝后纪史论中更是多处可见,主要表现为:微言见意,婉而成章;言近旨远,文略理昭;伏脉千里,褒贬互见。使其史论情感表达曲折幽深,讽喻多致,文约而意丰、委婉而多讽,体现出其史论"皆有精意深旨,既有裁味,故约其词句"、"诸细意甚多"的特点。  相似文献   
53.
刘黎 《唐都学刊》2010,26(4):113-116
"不"与"弗"是上古汉语常见的一对否定副词,二者间存在复杂的关系。前人对二字在语义上的区别曾有诸多阐述,但都存在一定的缺陷。结合甲骨文、金文及传世文献的相关资料来看,"弗"并非是兼摄了代词宾语的职能或等于"不+之",无论句中谓语动词是否带宾语,"弗"都只能解释为"不"。但"不"在语义上却比"弗"有更丰富的含义,此时"不"越来越成为一个承载量最大的否定副词,这也是它最终替代"弗"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4.
近溪"不学不虑"之学可从三个方面展开:"赤子之心"是立其体,"孝弟慈"是贯其实,"当下理趣"是受其用,三者循环互解又自成一体。在识取道德源头圆满自足的前提下,"不学不虑"呈显为当下具体事为,当下情境凝一成"不学不虑"之理境。  相似文献   
55.
《论语》"雍也篇第六·子见南子"一直以来颇受学界争议,历代学者从不同角度,采用不同研究方法得出非常丰富和有趣的相关研究成果。近几年,功能语言学对《论语》及其英译研究的指导作用已在实践中得到验证。本文继续以功能语言学为理论框架,采用功能语篇分析方法,重点从小句复合体的逻辑语义关系入手,探讨"子见南子/子路不悦"之间的逻辑语义关系在原文(源语)以及不同今译、英译文(目的语)中的体现情况;考察其不同语言形式传递的意义内涵;探索功能语言学"形式是意义的体现"的思想对评价《论语》及其今译、英译文质量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6.
以马步芳为首的马氏家族夺取了青海的统治权后 ,为了统治的需要 ,极力涉足教育领域 ,并对其进行肆意加工、改造而形成了教育的怪胎———教育的军事化 ,使教育彻底脱离了主航道 ,窒息了河湟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57.
杭州西湖孤山梅花名胜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孤山梅花始盛于中唐,有梅株遗传至宋初。林逋生前孤山隐所植梅不多,整个北宋时期孤山梅花分布也极有限。南宋孤山皇家园林植梅盛极一时,凉堂、西村植梅都有数百株。元初孤山梅株被毁,元顺帝至元五年江浙儒学提举余谦修葺林逋墓,建亭植梅以为纪念,奠定了后世孤山林逋遗迹纪念性植梅的基本格局。林逋植梅三百六十株的说法出现于万历年间,应是基于元明以来林逋墓地植梅规模的一种想象,没有史实依据。  相似文献   
58.
汉字是汉民族文化的载体,它的形体构造与演变过程记载了华夏先民观察探索客观世界及其自身的思维成果和心智轨迹。通过分析汉字的本体结构和发生系统,对《说文解字.木部》进行文化学考察,揭示了木文化在中国古代日常生活、农业种植、房屋建筑、军事刑罚、祭祀丧葬等方面的表现。  相似文献   
59.
侯方域顺治八年乡试,一直为学术界所关注。然而有关这一事件的核心问题,即侯方域参加乡试是出于自愿还是被迫,迄今尚未有一致的看法。从侯方域晚年的心态来看,尽管存在着仕与隐、明与清之间的痛苦抉择,但最终还是仕与清占据了上风。因此,侯方域参加乡试不是被迫,而是自愿。  相似文献   
60.
黄式三(1789-1862),字微香,浙江定海紫微人,晚清著名学者.《论语后案》是他的代表作,在晚清、民国期间影响甚大,其实事求是、不主汉宋的学术贡献获得李慈铭、章太炎、程树德等人高度评价.该书共有叙记五种,其中清道光二十四年活字印本有"黄式三《论语后案弁言》"一种,光绪九年浙江书局刻本有"黄式三《论语管窥叙》"、"黄式颖《论语后案叙》"、"黄式三《论语后案自叙》"、"黄以周《后记》"四种.据此五种叙记,可大略认识《论语后案》的版本源流、思想特质等问题,故试予以点校整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