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7篇
  免费   104篇
  国内免费   12篇
民族学   87篇
人口学   3篇
丛书文集   194篇
理论方法论   31篇
综合类   985篇
社会学   3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58篇
  2013年   54篇
  2012年   93篇
  2011年   110篇
  2010年   81篇
  2009年   78篇
  2008年   76篇
  2007年   93篇
  2006年   94篇
  2005年   70篇
  2004年   78篇
  2003年   77篇
  2002年   65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王艳丽 《齐鲁学刊》2012,(3):126-130
从"遗民"视角进入《人间词话》,可以发现"易代"的现实给知识分子带来的空前思考与表达自由,可以更好体悟《人间词话》的强烈个性色彩。但是,从王国维品评作家所依据的内在标准,又可以看出其身上所遗留的传统士大夫式的心理洁癖。正是这种新旧交替时代的过渡属性,造成了王国维进退失据的人生矛盾。  相似文献   
22.
刚柔并济、礼乐相须、仁义相成、德刑相辅、宽猛相济、劳逸相参等命题,共同构成了《五经正义》礼仁之治施政方略的主要内容,相关政治范畴也构成阴阳互补、刚柔并济的关系。这就在维护尊卑贵贱的前提下,以张扬"仁义"的形式,囊括了包括刚克、猛政、严刑、役使在内的各种统治手段,并为政策选择上的灵活性提供了理论指导。在评说儒家的"仁政"、"合和"时,必须充分注意到这一点,否则就难免导出皮毛之论。  相似文献   
23.
宋代宫廷花鸟绘画承袭五代余绪,以"富贵"为特色的黄氏绘画流派为宫廷主流,以"野逸"为风格的徐氏绘画流派主要流行于民间,但两种风格的绘画在宫廷绘画实践中已有妥协互动趋势。活动于北宋中期的长沙艺人易元吉,既是一位优秀的民间画师,又曾征召入宫廷绘画,开创了宫廷花鸟绘画与民间花鸟绘画成功互动的典范。北宋时期我国传统绘画艺术达到极高的艺术成就与这种艺术上的不同流派之间的互动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24.
罗曲  高翔 《民族学刊》2019,10(1):88-94, 126-128
在贵州彝区的毕摩文献里,有一部反映孝文化的文本《赛特阿育》,与流传于汉区的董永行孝相关文献有密切关系。从情节内容看,《赛特阿育》是对董永行孝相关文本的彝文翻译改写,将其与董永变文、宝卷中的相关文本加以比较研究发现,《天仙配宝卷》应是《赛特阿育》的文本源。  相似文献   
25.
乡村治理是乡村振兴战略设计框架中的重要内容,是我国国家治理的内在基础逻辑。要构建和完善“自治法治德治”的 乡村治理体系,应当积极发掘、传承保护、盘活和创新利用好乡村传统治理资源,推进本土化治理,实现乡村善治的终极目标。 彝族传统文化结构中蕴藏有丰富的治理资源,相关学者早从不同视角做过相关探讨或研究。总体看来,目前,虽然学界以“乡 村治理”作为直接视角嵌入的研究尚少,但是早有学者针对彝族的习惯法、家支制度、德古机制、信仰文化、乡村精英等展开相 关研究。众多研究成果表明,彝族传统治理资源具有强大的治理效能和实现乡村善治的独特优势。  相似文献   
26.
彝族古籍文献《苏巨黎咪》产生于唐朝初至中叶,记述了从上至君长到下至百姓的各种传统道德观念,蕴含着对秩序观念的建构,是彝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其主要内容可归结三个层面:强调君臣关系下的忠臣观念;以君主为主体的尚贤爱民的治理观;孝悌亲友、崇祖敬毕的和谐观及爱美向善的仁义观。该书是作者通过对儒家文化的学习以及有选择性地吸收和融合的产物,体现出作者出于维护统治者利益的、对稳定社会秩序的追求,把下层和上层、边缘和主流联系了起来,增强了族群凝聚力和认同感,维护了君长统治和社会稳定,推动了当时彝族社会的良性转型和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7.
周斌 《齐鲁学刊》2012,(4):78-82
分析中国古代立法的指导思想,应置之于中国古代德主刑辅的儒家治国方略的历史维度中进行。德礼教化作为一种伦理功能,其实效性必须依赖于法律保障,否则只能是虚有其表的抽象观念。唐律以刑罚为后盾不遗余力地推行伦理教化、加强礼教的合法性与强制性,其根本目的在于实现伦理教化在现实社会中的实际效用。  相似文献   
28.
"檄"、"移"作为古代两种"意用小异,而体义大同"的文体,于两汉时期出现并称、混称现象。此现象的出现既是两汉一统下政治局势稳定及内部政务活动日益频繁的结果,更是二者文体功能不断扩展、丰富,"移"体文特殊文体表现方式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29.
儒家思想在由非汉族统治全国的元朝依然能顺利传延,虽然儒家思想的内在性质非常重要,但如果忽视人在其中的因素,则无法对该问题完全解释。选取该时期著名的思想家郝经为研究对象,运用文本还原、历史逻辑相统一的研究方法,通过对郝经"能行中国之道,则中国之主"的深入分析,发现汉儒在少数民族优势地位下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及其反应,郝经的"用夏变夷"思想及实践对于历史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30.
彝、汉文献所见之彝族认同问题——兼与郝瑞教授对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春来 《民族研究》2007,13(5):85-93
通过对相关彝、汉历史文献的分析,结合田野资料,从主位的角度,考察了彝族的族类自称、族源、世系的自我认识,是否属同一群人的自我界定,族内婚意义上的联姻情况等,以此表明,民族识别以前,在今天被划定为彝族的人群中,在较大范围内应当存在着族群意义上的认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