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0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7篇
民族学   3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54篇
理论方法论   13篇
综合类   28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文学是对人的精神和心灵的抚慰与引领,是为了让人获得向上、向善、向美的力量;作家是真理的追求者,是人类生存方式的叩问者,是现存价值的怀疑者、批判者。《马嘶岭血案》《那儿》显示了文学的真正价值与作家的可贵良知。在一些知名作家丧失了真诚、良知、责任感与艺术创造力的时候,陈应松、曹征路这两个在当代文坛并不出名的作家,通过这两部作品,显示了他们的良知、追求与创作实力,并为文学赢得了自尊。  相似文献   
92.
目前 ,学术界有人认为公元 2 0 8年曹操南征荆州是一个错误的决策 ,这导致了其兵败赤壁。曹操正确的决策应该是重兵西向 ,攻取汉中 ;也有人认为 ,曹操在占领江陵后 ,磨磨蹭蹭 ,耽误了几个月的时间 ,以至贻误战机 ,终致赤壁之败。本文认为 ,曹操南征荆州非常及时 ,也非常成功 ,赤壁之败不是南征荆州决策的失误 ,而是曹操在占据荆州后 ,立足未稳便急躁东进造成的恶果。  相似文献   
93.
自从曹禺“出山”之后 ,中国话剧才开始成为真正的戏剧艺术 ,才开始具备自己鲜明的悲剧蕴涵、民族特色和突出的国际意义。作为中国话剧的核心人物 ,曹禺是民族话剧的辉煌和骄傲 ,更是将中国现代悲剧写得最为精彩绝伦、表现得较为深刻广博的大师级人物。从悲剧艺术方面来研究曹禺 ,也许更能够切合其创作的实际 ,捕捉其不朽的灵光  相似文献   
94.
论脂评     
脂砚斋是与《红楼梦》作者曹雪芹关系密切、情投意合的人,其辈位稍高于曹雪芹。脂砚斋对《红楼梦》的评点,对后人研究《红楼梦》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同时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95.
在全球化的大潮中 ,中国文学的价值定位和发展方向需要我们对传统文化和世界文化、文化的先进性与落后性进行客观思考。将曹禺和莎士比亚作对比 ,以人性的时代探求为切入点 ,解读《原野》和《哈姆雷特》的人文意义 ,并从曹禺创作时达到的内在悲剧与外在悲剧的完美融合 ,诠释他在关怀人生、思考命运时对本土与世界文学所进行的破立融合及激扬创新 ,以期能对当今我国的文化思考和人文重建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96.
曹禺剧作中存在着女性言说与男性叙述的冲撞。一方面 ,曹禺不仅使其笔下的女性拥有了一定的言说空间 ,还极力使她们成为文本的代言者 ,成为男性中心话语的有效解构者。另一方面 ,在女性言说的背景与缝隙处 ,曹禺又不期然地进行着鲜明的男性叙述 ,流露出作者对传统男权意识的承继。曹禺剧作中女性言说的凸显表明了作者追逐时代精神的自觉努力 ,而男性叙述的存在则显示出传统文化的沉潜与观念更新的艰难  相似文献   
97.
本文从社会角色的认知出发,探讨了曹操如何根据自己对社会角色基本现象的认知和社会角色本质的把握从而在斗争实践中树立起自己的社会角色形象,以及他所认知的社会角色与他的事业、与他在汉末群雄中的地位之间的关系等问题。  相似文献   
98.
以德治军和以法治军互为映衬。传统武德文化的研究正逐渐成为以德治军的思想底蕴。文章从一个崭新的视角对曹操的武德思想作了探索,并从其戎马一生的军事实践、为政韬略、人才思想三个主要方面展开论述,进而发掘了曹操武德思想兵儒合一的独特表征,是解读曹操的一种全新尝试。  相似文献   
99.
在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曹丕的《典论·论文》提供了许多新内容。"诗赋欲丽"把诗赋文体的审美和娱乐功能推到极致。但作于建安末年的《典论·论文》,其主旨却是要消弭受儒家经学浸淫至深的士人的抵抗情绪,使士人与世无争,惟以著述为追求。  相似文献   
100.
一般认为曹植《白马篇》是作者“自况”,但实际上它的原型却当是少年英雄曹丕。曹丕有《白马篇》那样非凡的箭术和武艺,他的英雄事迹还传扬四方。当然,曹丕与曹植不和,二人因争夺继承权而水火不容,但这是后来的事,兄弟二人早年关系亲密,《白马篇》成于早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