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3篇
  免费   49篇
  国内免费   12篇
民族学   18篇
丛书文集   174篇
理论方法论   30篇
综合类   802篇
社会学   1篇
统计学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72篇
  2011年   92篇
  2010年   73篇
  2009年   58篇
  2008年   66篇
  2007年   77篇
  2006年   88篇
  2005年   85篇
  2004年   69篇
  2003年   55篇
  2002年   54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1.
对于丁玲来说,生命的辉煌与劫难都与延安文艺时代密不可分,延安文艺时代成就了丁玲,也为其以后的劫难埋下了伏笔。通过丁玲与延安文艺的建构、碰撞、融合关系的梳理,不难看出丁玲为延安文艺的建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但同时由于丁玲自身个性主义与政治意识的纠结也在无意间对延安文艺的一体化发展带来了一定程度的阻滞。  相似文献   
12.
陈云求实的精神品格,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熏陶下,在中国革命和建设具体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陈云求实的精神品格具有丰富的内涵:思维方式上的辩证方法--"交换、比较、反复";行为方式上的务实态度--"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价值取向上的民本立场--"时刻注意为群众谋福利".学习、研究陈云求实的精神品格,具有极其重大的现实意义:有利于坚持实事求是态度,更好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有利于坚持以人为本,更好地推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3.
陈廷焯学习填词,经历了一个由喜写艳词到崇尚醇雅的过程,接受了朱彝尊以雅为尚的审美观念,还仿照《词综》的体例编选了一部历代词选———《云韶集》,但在宗南宗北及师法对象等方面修正了浙派词学过于偏激的提法,这正是他后期词学立场转变的一个重要的内在契机。  相似文献   
14.
如何科学地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是陈云同志对党的建设的重大贡献之一。陈云关于科学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论述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科学地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极端重要性;二是对毛泽东的评价要实事求是,恰如其分,确立毛泽东的历史地位;三是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  相似文献   
15.
对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理论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世纪后期,马克思恩格斯根据对俄国农村公社制度及俄国进入社会主义的道路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后提出了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理论。我国学术界和理论界在讨论马克思主义的“跨越论”中,曾有人提出苏联和中国是“跨越论”的例证。我们认为,马克思主义关于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理论是有着客观条件的,持“跨越论”观点的理论依据是不充分的。实际上,无论苏联还是中国都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跨越。  相似文献   
16.
民国时期的国学大家陈柱,一生著述甚丰。他的散文研究述及中国散文史、散文分类、散文创作论等诸多方面,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散文理论体系。出于矫治时弊的意图,陈柱以“学术”内质和“文学”外式的体用关系构建了散文理论的基石;以此为基础,他尝试以“文言”和“质言”划分散文体类,探索归纳出中国散文的内部类型;与他的散文理论相呼应,陈柱将六经视为后世文学的源头,提出“体尊质衰”的散文史观。他将后世散文之弊归因于“尊体”的结果,主张以先秦文学为散文范本。陈柱以融汇经史子集的广阔视野来审视中国散文的历史发展规律,推动了后来的中国散文研究和散文史书写。  相似文献   
17.
牛润珍 《河北学刊》2012,32(1):51-56
陈垣和陈寅恪合称“史学二陈”.这一称谓产生于1950年代初.而“二陈”现象形成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二陈”在学术上均重视目录学、年代学,善以文字学治史,均在宗教史、蒙元史、明清史方面有重要建树,不仅在史学研究方面有诸多相同点,又相互交流,商榷学术,彼此影响.晚年在政治思想上虽有异趣,但在学术上追求“实事求是”的目标是一致的,殊途同归.“史学二陈”是20世纪中国学术史上最具魅力的现象之一,宜用学术眼光解读这一现象.  相似文献   
18.
作为“五四”新文化和新教育运动的产物,陈鹤琴《家庭教育》是其多年来对幼儿特别其长子陈一鸣的精心观察、实验和研究之所得,反映了当时社会剧烈变革中家庭教育的实际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原则、对策和建议,内藏着十分深刻的教育哲理,对于我们理性地探寻全球化背景下当代中国家庭教育的奥秘仍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郭胜利 《西域研究》2012,(1):44-54,143
光绪三十三年,哈密通判陈天禄在清末边疆危机形势之下,利用哈密地区民众开展了"改土归流"运动,它反映了清末边疆民族地区的政治、经济矛盾和政治一体化的历史趋势。虽囿于诸多因素,此次运动最终失败,但是其对哈密地区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