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5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12篇
民族学   18篇
丛书文集   174篇
理论方法论   30篇
综合类   802篇
社会学   1篇
统计学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72篇
  2011年   92篇
  2010年   73篇
  2009年   58篇
  2008年   66篇
  2007年   77篇
  2006年   88篇
  2005年   85篇
  2004年   69篇
  2003年   55篇
  2002年   54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陈波教授从《逻辑哲学引论》(1990)到《逻辑哲学导论》(2000)再到新作《逻辑哲学研究》(2004)的系列专著,以哲学思考逻辑,以逻辑思考哲学,是一位真正逻辑学人的哲学思索,对中国逻辑哲学作出了历史性贡献。其著作具有信息量大、论述明晰、思想性强、态度客观、见解独到等特点,很有学术份量,值得反复阅读;还希望拓展某些内容。  相似文献   
92.
从吕本中到方回 ,是江西宗派学说内涵和外延不断明确延伸的发展过程。江西诗派是一个历时的概念 ,后人没有理由把江西宗派学说凝固在吕本中时代。方回举陈与义为江西诗派三宗之一的诗学依据 ,是因为南宋诗坛关于江西诗派学说舆论的充分铺垫和陈与义“诗宗已上少陵坛”的创作实绩 ,其深层的意义在于方回对黄庭坚及江西宗派理论的深切把握  相似文献   
93.
陈垣先生论述了外来宗教 ,包括佛、回、摩尼、犹太、基督等教与中华民族文化主体儒学的关系 ,尤其探讨了佛教对中国文学、艺术的影响 ,及与史学之间的彼此借鉴 ,借此揭示出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传统与兼容吸纳的宽宏精神 ,表达了他的民族自信心与反对全盘西化论的坚定立场。  相似文献   
94.
在丁玲的短篇小说<一九三○年春上海>(之二)和<夜>中,作家的创作意图与作品的客观效果发生了背离其女性意识比革命立场更为引人注目;小说的艺术重心在女性意识,丁玲思想中深植的女性意识,其创作方法上的矛盾,以及社会革命与女性命运的不一致,是导致这一背离的几个原因.  相似文献   
95.
古丁是东北沦陷时期有其特色的文论家。他的文学创造理论,强调以传承民族诗魂为前提,倡言在广博、新异的基础上,打造深刻的警省人生的文学。他认为文学创造是一具有规律性的过程,它须经过幼稚、模仿与沉潜的阶段而达到成功的彼岸。古丁是用创造学理论解读文学创作过程、研讨文学欣赏活动的较早的现代文学批评家,他的文学创造理论对于揭示东北现代文学创作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6.
现代诗人陈梦家的创作风格及其在诗歌史上的地位长期以来并未得到人们足够的重视。作为新月诗派的后起之秀,陈梦家专注于东方抒情诗的写作,其诗感情含蓄真纯,空灵朦胧,自成一家;陈梦家对新月诗论既继承又多有创新,他的创作中存在的思想知觉化、联想奇特化等象征主义特征,开启了30年代现代派的先声。  相似文献   
97.
侯冲 《学术探索》2004,(4):88-91
作者以新近刊布的大理明代碑刻文献为主要依据 ,对《南诏通纪》一书的作者、卷数、影响以及对该书的评价提出了新的看法  相似文献   
98.
抗战时期,陈云立足于10年内战时期我党在白区工作的惨烈教训,批评了许多同志不安心大后方工作的急躁情绪;提出了党在大后方“长期埋伏、积蓄力量、以待时机”的基本任务;对大后方党的组织建设进行了详尽深入的论述,为我大后方党组织在险恶的白色环境中保存并壮大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99.
20年来之陈寅恪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年来的陈寅恪研究可分为三个阶段,即起步期、繁荣期和深化期。研究人员可分为四个群体,即陈氏门人、老一辈学者、中青年学者以及港台及海外学者。研究重点相对集中在8个方面:史学、语言文学、晚年著作、文化观及知识分子观、家族史、与同时代人比较研究、治学研究以及诗歌笺注等。  相似文献   
100.
陈独秀和黄炎培都是中国教育史上著名的教育家 ,他们对职业教育各有其独到见解 ,都对中国职业教育的产生和发展有过积极的影响。本文拟从职业教育的目标、教学原则、办学方针三个方面对他们的职业教育思想进行比较 ,以总结可资借鉴的历史教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