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2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5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18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120篇
理论方法论   22篇
综合类   429篇
社会学   1篇
统计学   1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57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章太炎对程朱理学的阐释未引起学界足够重视。作为“有学问的革命家”,他的汉学立场与宋学相对,革命家的启蒙思想则具反理学倾向,再加上他的佛学、庄学修养,以及对中国道德现状的不同认识,从而形成了对程朱理学别具特色的诠释。他中年以后调和汉宋的学术倾向、对二程学说的历史评说、对朱熹与新思潮关系的阐释,都是以前关注较少的问题。对这些问题开展研究有助于深化对程朱理学和章太炎思想的认识。  相似文献   
62.
"梦"与"花":顾城和海子诗歌创作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梦"与"花",分别是顾城和海子诗歌文本中重要的意象.在"梦"的世界里,在"花"的掩映中,深藏着诗人的心灵追求和精神渴望.顾城在他的 "梦境"中表达了对"未来"和"远方"的追寻,而海子诗歌的"花朵"开放在"返乡"的路途,"回望"和"留守"是他的精神姿态.顾城用"梦"建造了一个"童话世界",海子则用"花"营造了一个"神性世界",他们诗歌的书写方式就是他们生命的书写方式."梦"与"花",和他们所生活的现实语境分别构成一种"对抗"和"超越"关系.  相似文献   
63.
"天生成腔子"是对文章文学从语言形式到思想内容综合的完美性要求,因而是朱熹理想主义文学观的一种生动形象的表达."天生成腔子"作为文学艺术的批评标准,追求的是绝对的完美,成就的是相对的完美.其含义不但包含最基本最具体的修辞用字和各式各样的语言风格,而且包含着深广的社会历史内容.  相似文献   
64.
在明代中后期,程朱理学由于种种原因,失去了诸多发展机缘,其影响力明显减弱。然而程朱理学影响减弱本身却成为了中晚明思想发展的一个重要机缘,对于明代中后期思想史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它不仅成为明代中后期多元思想产生的诱因,而且也为多元化思潮中各派思想的成长提供了保障,并最终促成此一时段多元思想的全面整合。  相似文献   
65.
顾贞立是明末清初独具个性的优秀女词人,孤高不群的性格及不凡的文学才华使得她的词作时常流露出当时女性少有的豪情与气概;而所适非偶的遭际与孤傲个性问的冲突,又是形成其郁愤心境的主要原因。所以,顾贞立词在总体上呈现出以意胜境、劲直疏宕的特点,同时也不乏凄婉幽咽、措语精隽之作,无论在词的内蕴还是艺术上都取得了开创性的成就。  相似文献   
66.
王逸与班固的屈原评价之争,焦点在于,班固以屈原为“贤臣”,王逸则强调屈原是“忠臣”。班固的读屈原,继续了自贾谊司马迁以来的“士不遏”主题,却变同情的愤怨为明哲的平静,于是带出了认为屈原过于激烈的批评。王逸的读屈原,则由士不遏的命运感伤而弘变为忠君眷国的道德表彰,从而也弱化了屈原的怨君疾世之情。他们转变了自贾谊司马迁以来士人阅读屈原而注重情感的接受维度,将理性的阐释放在了阅读活动的首位。并使士不遇的哀伤与忠君眷国的坚贞成为屈原阅读史上的两大主题。  相似文献   
67.
唐前器乐赋中,《长笛赋》作者、《角赋》作者谷俭的朝代、江淹《横吹赋》的吟咏主题以及傅毅、蔡邕"琴赋"的篇名存在争议。经考辩,《长笛赋》"赋序"作者当属伏滔,残句部分应存疑;《角赋》作者谷俭为晋人,不处唐世;江淹《横吹赋》所咏乃"横吹笛",非"横吹曲";傅毅赋作应称《琴赋》,又或为二篇;蔡邕赋作应称《琴赋》,其《弹琴赋》一名似由明人所误。  相似文献   
68.
作为乡村教育运动的后起新秀,古楳深入农村,提出了兼顾社会和乡民的乡村教育思想。他认为,乡村教育与农业生产要实现良性的互动,共同发展;乡村教育要培育乡民的民族意识,发扬乡村文化的价值,重塑人们的精神家园。他提出乡村教育应当坚持以儿童为中心原则和经济节约原则。他对乡村教育中的审美教育也有独到见解。古楳的乡村教育思想不仅丰富了我国近代的乡村教育思想体系,也为我国当代农村教育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69.
2012年播出的电视剧《小麦进城》讲述了一个农民如何“向城求生”的故事,其叙事张力来自王小麦(乡村)与林家人(城市)不同的价值观念及行为方式之间的冲突及相通与相融中,剧作的叙事伦理即隐含在这一系列冲突之中。这就是:贤妻良母与浪漫爱情、乡野尊严与城市偏见、草根哲学与教授智慧。王小麦以自己对人生朴素的理解、固执的坚守、顽强的拼搏赢得了最后的胜利。但细思之,剧作的叙事伦理还存在着矛盾与偏颇。  相似文献   
70.
水杉发现过程的系统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 Hu &; Cheng)的发现为中国植物学走向世界开辟了道路,被公认为是20世纪我国乃至世界植物界的重大发现。它的发现具有重大意义。目前,水杉已遍及我国大江南北25个省、市、自治区和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已成为重要的用材林树种、沿海防护林树种、农田防护林树种、城市绿化与风景景观林树种。有关水杉发现过程及时间的说法甚多, 以至于它的发现成为植物学发展史上的一桩趣事。该文对水杉的有关资料和实物依据进行了系统的调查研究,同时对发现过程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