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2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3篇
民族学   2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48篇
理论方法论   7篇
综合类   175篇
社会学   1篇
统计学   2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刘向在校书的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并在不断深化认识的基础上建构了古文献学的基本框架。他对古文献学的分支学科如版本学、校勘学、目录学、辨伪学等的理论建构,表现出可贵的自觉性。刘向的成就在于承上启下,把古文献学的发展由早期形态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62.
通过对语用翻译理论的阐释,从文化差异和古诗含蓄性的角度讨论了古诗的难译性,指出古诗英译中运用语用翻译的必要性;结合例诗从3个等效层次上分析其具体的运用,最后从美学角度讨论其运用的限度问题.  相似文献   
63.
明代中后期,明词曲化的现象没有改变陈霆对词创作的坚守,他在托词寓意、音韵谱律方面继承了唐宋词的特点,形成了本色的词品观.陈霆由本色的词品观创作了大量词作,用词来表现忠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形成了豪迈激越的词风.  相似文献   
64.
毛泽东以政治家兼诗人的双重身份解读中国古典诗词,使得这种解读具有鲜明的个性和魅力。当他以诗人的身份出现的是时候,他往往能够比较客观地对待文学史上那些有争议而一时又难以下定论的作家作品,能够撇开纷纭众说,纯粹从诗的、艺术的、美学的角度来把握,反对穿凿附会和庸俗社会学的贴标签,殊少形而上学的、左的色彩,体现了他所倡导的实事求是的作风;当他以政治家的身份出现的时候,他却能够从那些没有争议的、大家的认识比较趋同的作家作品中,发现一些别人没有发现或是难以发现的东西,体现出古为今用、借古讽今、六经注我的特点。这个时候的批评,就不再是诗的批评,而是政治学的、社会学的批评了。  相似文献   
65.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词曲类》对毛晋《宋六十名家词》有很多的评判。四库馆臣首先肯定其在考据、流播诸方面的功绩,但更多的是指摘,比如指责其不重底本、校勘草率等。究其原因有二:一是,毛词刻本确有不足——其实校书如扫秋叶,旋扫旋生,毛晋如此大规模的刊刻词本,怎能保证没有一些疏漏?二是,清人对前朝文献本能地带有主观拒斥的态度,有时甚至不免吹毛求疵。这除了政治的因素以外,更主要的是两种学术传统——汉学与宋学的冲突,这种现象的产生实际不过是学术史上的“破立”之例罢了。  相似文献   
66.
从古诗意境美英译的角度,通过译例分析,论证许渊冲先生"三美论"关于意美的翻译方法论尚未能完全实现古诗意境美的传递。由于一些文化和语言的不可译性,只有加深文化渗透和交流才能使古诗意境美的传递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相似文献   
67.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是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载体,对经典著作理解、准确与否,直接决定着世界各国共产主义运动的成败。对经典著作的理解应该坚持历史的态度,这是我们对著作理解成为可能的基础;对经典著作的理解应该坚持客观的态度,这是我们对著作理解的评判标准;对经典著作的理解还应该坚持实践的态度,这是我们对著作理解的价值导向。  相似文献   
68.
中国古代散文的写作自有一些特殊的规则,但“载之空言,不如见之于行事之深切著明”的传统使这些规则常常隐没不彰,令人习焉难察。贾谊《过秦论(上)》为论说文中的典范,其写法采用了自《战国策》问世以来所风行的类比思辨,但关键处却没有坠入日常类比思辨的陷阱;与之相反,戚蓼生的《〈石头记〉序》则完全采用了传统古文一分为二、合二为一的典范写法,完全无视从短篇散文到长篇小说的根本变化,使其对《石头记》的称颂与实际显得不相合。  相似文献   
69.
古诗英译中的背景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就古诗英译中的作者背景、文化背景、社会背景、地理背景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0.
晚唐五代是浙江词的成长期。最具江南水乡风物、风情特征的"杨柳""水""桥""采莲"等,成为习见意象;景物和艳情,闲愁和伤逝,风土和乡思,成为大众题材;迷恋江南水乡秀丽风光与婉娈风情、倾吐男女相思之苦、细诉对世事无常与人生短促的感伤,成为时代主题。词风则由盛中唐时的爽朗清新一变而为靡丽、感伤和飘忽。动荡不安的政治环境、国家经济重心的南移、秀美婉娈的风光风情,是形成此种特色和风格的最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