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8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17篇
民族学   10篇
丛书文集   246篇
理论方法论   37篇
综合类   1160篇
社会学   1篇
统计学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71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103篇
  2011年   127篇
  2010年   93篇
  2009年   82篇
  2008年   95篇
  2007年   104篇
  2006年   114篇
  2005年   117篇
  2004年   119篇
  2003年   93篇
  2002年   89篇
  2001年   62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991.
中国传统的民间社会体制是宗法制。陈忠实的《白鹿原》所表现的时代——20世纪初,正值中国民间宗法制社会土崩瓦解的关键期。作者紧紧抓住这一重要历史时期和"白鹿原"这一典型的乡间社会,准确细致地展现了民间宗法制社会的存在与变迁,揭示了宗法制的扬善又造恶的双重本质以及其没落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992.
修学旅游既是旅游业纵深发展的方向之一,也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形式之一。根据六安市旅游资源的特点,运用SWOT分析法,分析六安市修学旅游资源的内外部条件,确定其核心竞争力,增加旅游资源的教育利用价值,开拓皖西大别山特色旅游。  相似文献   
993.
无法拯救的困境——由《伤逝》引出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小说《伤逝》入手,结合鲁迅当时的生存处境、内心世界及同时创作的姊妹篇《孤独者》,试图摆脱向来笼罩着鲁迅文本的空洞的“概念”和“意义”,还原出这个爱情悲剧的实际形态和隐含的“底蕴”。  相似文献   
994.
鲁迅是能稔熟地运用各种现代小说艺术手段的中国现代作家。在他的小说中成功的运用悲剧艺术、喜剧艺术、意识流、象征等艺术手段,表现现代中国人的生存状态和精神特征,表达他启蒙的文学主张。他运用命运悲剧、性格悲剧、社会悲剧艺术手段,展示了传统文化支配下中国人无法逃遁的悲剧命运,对改造"国民性"寄予了深切的希望。  相似文献   
995.
鲁迅笔下的祥林嫂一直被认为是旧中国下层妇女的典型,其艺术魅力长盛不衰,通过对这一典型艺术魅力根源的追溯,认为至少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来自人物典型性格的生命的魅力;二是来自人物典型性格的灵魂的深度。  相似文献   
996.
陈与义作为北宋末期十分重要的诗人,由于没有专门的诗学著作,亦无专门论诗的文章传世,因此其诗论不为历来研究者所重视。然而,从陈与义的诗作中,可以发现他认为诗人应重视对外部世界的感知和体验,这与他的前辈黄庭坚等人重视作者内部的学养与技巧的论诗旨趣很不相同,而与推动宋代诗风转变的杨万里、陆游等中兴诗人的诗论却十分相似,可以说具有一定的突破性与前瞻性。  相似文献   
997.
近20年来,特别是1998年以来,陆学艺在社会建设领域进行了开拓性研究,为创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作出了重大贡献,在学术界和社会上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陆学艺社会建设思想可以概述为10个方面:社会建设滞后导致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是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当前中国社会建设重点应研究经济社会发展协调问题;中国进入了以社会建设为重点的新阶段;社会建设就是建设社会现代化;社会建设要明确主要任务和发展阶段;现阶段社会建设的核心任务是调整社会结构;社会体制改革是社会建设的强大动力;要像抓经济建设一样抓好社会建设;社会建设要放手发动群众;把社会建设放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和世界现代化大背景下研究。这些思想在中国社会建设研究领域具有里程碑意义。  相似文献   
998.
鲁迅在《野草》中最终并没有通达佛陀所说的悟的彼岸,而是仍然站在了坚实的大地上,这是鲁迅与佛陀的最大不同。如果说佛陀的超越是对于涅槃寂静的执意追求,我们可以称之为“向上超越”,那么,像鲁迅这种执意活在人间,在无物之阵中一直战斗到死的超越,则可以称之为“向下超越”。虽则鲁迅与佛陀在最终追求目标和超越模式上是根本不同的,但是在其他三个圣谛,即“苦谛”、“集谛”与“道谛”上却存在着很大程度上的相似乃至相通。从鲁迅与佛陀的相同之处,我们看到的是鲁迅与佛陀的精神相遇,而从其不同之处,我们看到的则是鲁迅与佛陀各自的伟大。  相似文献   
999.
窦姬作为吕太后赏赐代王刘恒五名宫女之一,来到代地后立即受到刘恒的“专宠”,其中固然有窦姬俊美、伶俐之原因,但更重要的是因为窦姬曾是侍奉吕太后之人。出宫人以赐诸侯王是建汉以来的第一次,也是吕后的首创,其政治意义非同一般。事实上,吕太后出宫人以赐诸侯王与她嫁吕氏诸女为诸侯王后的目的是一样,那就是通过这些宫女来笼络并进而监控诸侯王的思想行踪。洞悉时局的刘恒“独幸窦姬”是一种巧妙的自我保护,是向远在长安的吕太后传递自己的忠诚和顺从,从而避免重蹈刘恢、刘友甚至刘如意之覆辙,为日后登临大宝、开启“文景之治”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000.
今存收录孙嫉《文选》评点的著作共有三种:闵齐华刻《文选瀹注》、卢之颐重订《文选纂注》评本、于光华《文选集评》。《文选瀹注》首刻即录入孙镀评点,此书遂亦称《孙月峰先生评文选》,后来它被多次重印重刊,或收孙评或否,或朱墨套印或墨印,但名称沿习不改。后出的卢本所录孙评虽然不多,但没有与《文选瀹注》重复者,原因还只能阙疑。《文选集评》在“凡例”中声明录入了《瀹注》所栽全部孙评,又因它在今天远较《瀹注》易见易得,当今学者研究孙镄评点往往即以之为依据,但经笔者将两者仔细对照,发现事实并非如《集评》“凡例”所言。研究孙嫉《文选》评点,实应据《文选瀹注》,并参以卢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