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4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12篇
民族学   2篇
丛书文集   27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144篇
社会学   16篇
统计学   1篇
  2023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作为联邦德国第一部获得世界声誉的长篇巨著,《铁皮鼓》从呆小症患者奥斯卡.马策拉特的视角展示了德国那段最黑暗的、难以言说的历史。苏珊·桑塔格的专著《疾病的隐喻》则通过切身经历深刻剖析了疾病所隐藏的道德涵义和社会不公。本文以疾病的隐喻意义作为切入点,探究隐藏在《铁皮鼓》华丽的故事叙述和奔放想象之下的个人的、历史的、政治的隐含意义:个人作为病人、犹太人作为劣等民族作为多余的他者的生存。  相似文献   
72.
陈林侠 《社会科学》2007,(7):185-192
尽管大陆电影空间在《黄土地》等一批先锋之作中经历了从具实到抽象的过程,形成了扩张的文化隐喻,但是空间的传统经验却陷入了影像表达的悖论;游弋出大陆的香港电影始终将地域空间限定在城市想象的自我比附,或隐或显地出现了一种"双城"现象。张爱玲作品在香港颇受导演青睐,个中原因在于其作品铭记着"双城"(上海/香港)的空间体验。如果说大陆电影的空间有一种外向性,那么身处后现代文化中的台湾电影逐渐排除了整体的空间感,缩小地域、社会空间,出现了一种内倾的迹象。从深层的文化心理上说,这恰恰是两岸三地在西方文化触发后,民族文化记忆的不同苏醒。  相似文献   
73.
中国社区就业概念界定与现代就业政策框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和基本生活保障对于转型过程中的当代中国是一个带有全局性和战略性影响的热点问题,“社区就业”概念与政策是中国就业政策框架与就业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伟大创造,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理论与政策意义。作者归纳了社区就业概念的四种界定取向及其内涵外延,提出由自由市场就业、准市场就业和政府保护就业三部分组成的新型现代就业政策框架,并分析其理论政策涵义。  相似文献   
74.
论容器隐喻的功能及映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从容器隐喻的属性着手,论述容器的物理特性,并且发现容器隐喻有如下功能和特点:在容器内意味着安全、得到保护;容器内部的东西往往比较重要;在容器内意味着熟知和权威;在容器内意味着受控制、束缚;在容器内意味着事件的进行等。这些功能在容器隐喻内又形成了系统。容器的属性和功能形成了一个网络,共同制约着跨域间的映射,这也决定了容器隐喻的生成性。  相似文献   
75.
一般认为,隐喻由字面意义与修辞意义(隐喻意义)构成。古典修辞学认为存在着两种不同的语言--日常语言与隐喻语言,而今人则认为它们不过是语言内部两种不同的语义表达。隐喻位于“意义与指涉”的“断堑”以及“所言说者”与“所意谓者”、常规或字面表达与迂回说法之间的“空当”(space)处。不论从何种角度来看,隐喻的意义都产生并存在于意义的空白或断裂之中。因此,在语言内部进行着一场隐喻跨越意义断堑追寻本义的水恒游戏。  相似文献   
76.
本文拟通过对商务英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分析 ,揭示商务英语用词中的一些规律  相似文献   
77.
认知语义学理论认为,隐喻是人类通过事物之间的相似性用某一领域的经验说明或理解另一领域的经验的认知活动,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思维模式。国内针对英语经济语篇中的隐喻研究甚少,且多数是宏观层面的理论归纳与实证总结,很少涉及源领域事物特征向目的域映射的微观过程。本文以经济领域中一个突出的概念隐喻——生物隐喻为例,描述和揭示了其内在的隐喻映射模式。  相似文献   
78.
心理学与隐喻两者之间关系密切。隐喻研究进入心理学的途径至少有以下两种方式:(1)横向和纵向考察心理学的隐喻。每一种心理学形态都有其根本的隐喻。在不同的隐喻基础上,不同的心理学理论形态才得以建立并相互区别。此外,可以对于不同层面和水平的心理现象进行隐喻式的考察。(2)对于隐喻的心理基础的考察。隐喻一方面成为反思心理学研究本身的手段,具有方法论意义;另一方面也成为心理学研究的直接对象,作为研究客体而存在。隐喻作为一种思维的方式或过程,本身有其独特的心理基础。隐喻的心理发生以及隐喻理解的过程,都是对隐喻过程进行心理考察的内容。  相似文献   
79.
《本草纲目》药名复音词汇的隐喻命名涉及到认知主体的各个认知域,尤其是草部类药名词汇的隐喻命名具有典型性。文章根据认知语言学的相关理论考察草部类药名复音词语的认知域(始源域)特征,分析各个认知域的使用频率,构建隐喻命名形成的等级范畴次序。  相似文献   
80.
ABSTRACT

Human behavior and the social environment (HBSE) instructors do not systematically or routinely teach and incorporate practice models in their course. In this article, social work educators describe an approach to teaching and incorporating practice models in a HBSE course using a five-step adapted, modified version of Mosey’s extrapolation method for teaching master level social work students to evaluate and apply practice models. The authors use the Balanced and Restorative Justice (BARJ) model as an illustration to help social work students develop critically reflective approaches to evaluating and applying practice models. The techniques and guidelines outlined in this article could be applied to other practice models and used by social work educators and students interested in other fields of practi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