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6 毫秒
1.
基于认知主体选择的参数和变量信息以及研究文本、语料、视角的多元特性,目前意象图式还处于动态的发展过程中。根据认知语言学的意象图式理论,调查《本草纲目》药名词汇隐喻命名的方式,考察药名别名词汇与正名之间的映射路径,论文提出药名词汇隐喻命名的意象图式主要有:部分——整体图式、感官图式、空间图式、文化图式、事件图式、实用图式以及复合图式。  相似文献   

2.
英语“mouth”与汉语“口、嘴”这两类词汇的隐喻、转喻具有理据性,都是以嘴的形状、功能、活动方式为基础。从转喻角度看,这两类词汇在同一认知域中既表现出相同的代替关系,也有个性的特征。从隐喻的角度看,这两类词汇都可投射到形状/事物域、情感/态度域、社交域和性格域,但汉语中的“口、嘴”还可投射到知识/智力域。汉语的“口、嘴”词汇投射范围广,能产性高,这归因于英汉语认知和语言特点的差异。从认知域来看,这两类词汇的隐喻投射既体现了“以身喻心”的观点,也体现了“以身喻身”的认知方式。  相似文献   

3.
英语人体成语的隐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体各部位和器官被先民用作媒介命名和认知客观世界。这是基于哲学体验主义的隐喻认知观。英语人体成语的隐喻方式可分为"人体域投射于具体域"和"人体域投射于抽象域"两大类。  相似文献   

4.
从映射论出发,以汉语词汇"青春"为例,讨论其隐喻认知系统.将"青春"的源域分为身体经验和社会经验,其中身体经验可以从五种感官以及人体的各个部分来感知,社会经验始源域可分为自然界、日常生产生活和文化三个源域.本文结论是,人们在理解抽象概念的时候往往借助具体的事物,通过映射对抽象概念进行理解,隐喻实质上就是人类认知经验的映射过程,它作为一种认知手段,成为认识世界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5.
浅析英汉"心"词汇的隐喻认知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喻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而且也是一种认知现象。隐喻的实质就是把熟悉的认知域概念映射到陌生的认知域中,生成新的概念,借以理解陌生的事物。“心”是人体的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它在构造概念和理解事物的过程中有着重要作用。通过对英汉“心”的隐喻词汇的认知特点的对比分析显示,英汉“心”词汇隐喻认知有很多相似之处。它们的映射路径很多也是相同的。但汉语中“心”的映射面要广得多,构成的词汇也多,而英语中“heart”的映射面相对较窄,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在于两个民族的经验基础不同,形成了不同的隐喻具象。  相似文献   

6.
隐喻是一种复杂的认知现象,同时也是一种非常特殊的语言现象。隐喻意识的提升对帮助学生加强词汇记忆有着重要作用。教学实验表明:很多比喻性用语往往可以追溯到一个共同的喻题或源域,用喻题或源域来对词汇进行归类有助于记忆生疏的比喻性用语。因此,有必要多组织一些旨在提高语言学习者隐喻意识的课堂活动,将隐喻意识变成词汇习得的一个新的渠道。  相似文献   

7.
基于语料库在线检索程序Sketch Engine词汇特性素描功能,构建英汉以“梦”为目标域的动词性隐喻概念模型,并结合“临川四梦”张光前英译本中“梦”的隐喻,对其翻译策略进行研究。发现:1)Sketch Engine词汇素描功能可有效识别不同词汇搭配关系,进而归纳得出动词性隐喻模型;2)目标域“梦”英汉隐喻模型内隐源域主要包括运动体、有价物、易碎物、事件、人/动物五类,其中运动体源域所占比率最高;3)针对文化特征明显的动词性隐喻表达,译者趋于规避隐喻机制内隐的名词性源域,试图为英语母语者塑造更好的审美效果。基于认知隐喻理论,定性定量研究中国典籍的英译有助于向西方展示中国独特的认知识解方式,推动中国传统文化“走出去”的步伐。  相似文献   

8.
英语前缀派生词的生成过程实质上是概念从一个认知域投射或映射到另一个认知域的过程,是一种隐喻现象。针对其丰富的隐喻功能尚未系统开发的现状,深入分析了其生成及隐喻功能,论证了分析其生成、应用其隐喻功能在英语学习中的意义———有助于理解、识记、应用前缀派生词,有助于提高表达效果,有助于促进英语学习者的产出性词汇能力和英语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9.
描述性词汇在复杂的语境下受到认知因素的影响较为明显,产生的词义延展较为典型和复杂,从认知角度可通过转喻和隐喻的认知思维结构以及原型范畴理论加以解释.由描述性词汇hard基于词典的原型认知模式的抽象化过程中可得该词汇从中心义项群向外发散出的两个认知中心概念,并认为其各义项均分布于抽象域和形象域中,以转喻和隐喻的方式构成了词义网络.文章以柯南道尔的《福尔摩斯探案集》和多丽丝莱辛的《金色笔记》中的文本为样本进行分析,从词义辐射的路径而言,文学作品中的描述性词汇更倾向于描述事物对外部世界的影响程度,人们对于描述性词汇引申义的重视程度已超过其原本中心含义.而不同时期的文学作品中对于特定描述性词汇词义的认知域间分布则显示出其具有明显的抽象化概念指向的发展趋势并更加注重对事物本质的真实描述.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认知社会语言学中概念隐喻理论,概念隐喻作为认知社会语言学中的重要理论,其机制是源域与目标域之间的映射,简单的理解就是用一个事物去替代另一个事物。从源域与目标域的映射角度分析了网络词语中的隐喻现象,认为网民所创作的网络新词,有很大一部分具备隐喻属性,这些网络词汇都是他们的现实世界(源域)对虚拟社会(目标域)的映射。结合网络词语,探讨研究了其中的通感隐喻和经济性原则,从语义邻接和语音邻接等方面分析了网络词语的转喻现象。隐喻是一种修辞方式,它反映了人们交流时的认知思维。因此,人们在互联网这个虚拟平台上的交流中,网络流行语的隐喻属性表现十分突出。  相似文献   

11.
选取400个常见中药词汇,请中医药相关专业学生与非中医药相关专业学生评定中药词汇的各项语义性质,探讨中药词汇的语义性质及其相互作用的关系。结果表明,中药词汇的语义性质两两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回归分析表明,熟悉性和可表象性是影响中药词汇可理解性的主要因素;熟悉性是影响非中医药专业学生对中药词汇的隐喻性判断的主要因素,但并非影响中医药相关专业学生对中药词汇判断的主要因素;可表象性是影响中医药语料隐喻性判断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过来""过去"是汉语中意义和用法比较丰富的一对趋向动词,其运动图式通过隐喻机制映射到时间、数量、心理、状态和事件等抽象认知域.各个认知域的"过来""过去"在语义特征上存在某些不同,其隐喻映射也存在某些对称和不对称.  相似文献   

13.
中西文化中死亡隐喻表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概念隐喻认为,人类的语言是隐喻性的,隐喻无所不在。人们倾向于用隐喻的手法来表征抽象的概念因为人类的概念系统是隐喻性的,语言的隐喻表述与隐喻概念是有规律地结合在一起的。本文试图对中英死亡隐喻语句进行归类、比较,并寻求隐喻性思维的跨文化普遍性。  相似文献   

14.
颜色域隐喻义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隐喻是一种认知现象。颜色域是人类语言中最基本的认知域之一。颜色域隐喻义通过想象和联想产生于隐喻化过程中。本文通过对颜色域隐喻的意义及产生过程进行初步的探讨 ,认为颜色域隐喻的相似点是人们在隐喻化过程中创造出来的 ,指出认知能力在隐喻使用者创造隐喻的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15.
论认知隐喻观的理论阐释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人类对隐喻的研究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阶段,隐喻理论的解释范围不断扩大。从古希腊的修辞观到对语言本体进行解释的语法隐喻以及语法化研究,从语言和思维相结合的概念隐喻到完全彻底的认知隐喻观,所有这些都对隐喻的研究做出了重大贡献。但一直以来在这些研究的背后,缺乏一种具有统一解释力的理论,即共性。从认知的角度出发我们可以发现,认知域之间的叠加和互动是各类隐喻最基本的工作原理,是隐喻的基本思维方式,是隐喻的共性;另一方面,隐喻的内容又是因民族和文化的不同而有所差异,这是隐喻的个性。  相似文献   

16.
本文旨在从语用视角探讨隐喻的外显功能及其语用运作机制。全文由五部分组成:隐喻研究的总体发展和遗存缺憾;隐喻研究亟待解决的问题:对隐喻进行定性、分类和功能性研究;隐喻(外显)功能的分类及其蕴涵;隐喻外显功能的语用运作机制;隐喻外显功能及其运作机制图示。通过分析隐喻意义、隐喻含意、隐喻影像、情感和非言语信息之间的关系,本文揭示出了隐喻外显功能的语用运作机制--隐喻意义、隐喻含意、隐喻影像、情感和非言语信息趋同!  相似文献   

17.
运用认知语言学中的意象图示、凸显理论及空间隐喻理论,研究英语中的方位词outof的基本意象图示、语义延伸的心理认知过程和意义结构。研究表明,outof的核心意义来自其在空间范畴中的意象图示,这种基本意象图示可分为静态图示和动态图示两种。通过隐喻机制的作用,这种基本意象图式得以扩展,从而实现了outof从空间范畴向"范围"、"状态"、"分离"、"来源"、"原因"等多种抽象范畴的辐射,由此延伸出大量的隐喻意义,从而形成了outof的多种语义的网络体系。  相似文献   

18.
从隐喻认知的角度探讨法语的条件式及其用法。法语条件式运用时态的递减产生时间上的差距,映射到空间的距离,进而映射到现实与非现实的距离以表虚拟,映射到心理距离从而表达礼貌、怀疑、不满等情感。对隐喻认知模式在语法结构中起作用的路径和方式的研究又反过来说明,语言的运用是非语言学自足的。  相似文献   

19.
隐喻外显功能的语用视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喻是表面错配而内隐契合的有益于更有效交际的语用手段和策略。隐喻的(外显)功能包括概念易及功能(认知功能)、语言促进功能(包括词汇/意念填充功能、经济功能、语篇(连贯)功能和表述增效(美学)功能)、情感功能、人际调适功能和文化承载功能;分析隐喻意义、隐喻含意、隐喻影像、情感和非言语信息之间的关系,对揭示隐喻外显功能—隐喻意义、隐喻含意、隐喻影像、情感和非言语信息之间趋同—的语用运作机制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0.
依据Langacker“认知语法”中动体-陆标、意象图式和Lakoff的空间隐喻理论,从认知语言学视角分析in,on和at的空间意义及其映射的空间隐喻拓展意义。指出in的意向图式为容器图式,投射的目标域主要有时间、状态、方式和趋势等;on的意向图式是平面图式,投射的目标域主要有时间、依靠(依据)、目的等;at投射的目标域主要有方式、状态和频率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