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0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9篇
管理学   7篇
民族学   14篇
人口学   4篇
丛书文集   239篇
理论方法论   62篇
综合类   981篇
社会学   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60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83篇
  2011年   112篇
  2010年   81篇
  2009年   89篇
  2008年   83篇
  2007年   108篇
  2006年   110篇
  2005年   84篇
  2004年   90篇
  2003年   78篇
  2002年   74篇
  2001年   61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951.
以文化哲学的独特视野透视了勇者型的新儒家--徐复观的思想,从文化与传统、中西文化比较和儒家精神的新生三个方面展示了徐复观通过对中国文化的现代疏释来实现现代新儒家"反本开新"纲领的追求和探索,并在20世纪中国哲学和世界哲学发展的大背景下衡论了徐复观文化哲学的历史地位和特殊影响.  相似文献   
952.
本文从经典与经学、影射与诗骚学术传统、猜谜与六书、象征与还原、视野的拓展与融合几个方面,阐述索隐派红学与诗骚学术传统的是非得失。  相似文献   
953.
西晋作家傅玄素以刚劲亮直的儒家人格著称,但在魏晋易代特殊环境下,其人格发生扭曲,又具有道家通达机变人格,形成了儒道结合的二重人格模式。傅玄可以说是直臣而非通常意义上的忠臣。只有将傅玄言行举止各侧面与纵向变化相结合,才能把握其人格全貌。  相似文献   
954.
祢衡论     
祢衡以狂名于世,但他不只是一介狂生。祢衡深受东汉党人“忠君”、“忧道”思想的影响,在汉魏之际社会大动荡、思想大变革的时代,特立独行,承袭东汉党人余烈,坚守儒家正道,以忠君爱国为立世之本,以刚傲清狂张扬忧道之情。他的种种狂言悖行出自一个目的:以“狂”的方式,表达自己忠君爱国的政治理想。  相似文献   
955.
儒家仁爱思想是儒家伦理思想之灵魂 ,我们在剔除其封建糟粕的同时 ,应充分肯定并弘扬其思想精华。儒家仁爱思想强调爱国爱民 ,蕴含深厚的爱国主义思想 ,强调推己及人、待人以诚 ,以求人与人的相互理解、宽容、关心、爱护 ,强调正己修身、自尊自爱 ,维护自身良好形象等。所有这些 ,今天对我们加强自身思想道德建设均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56.
程颐《颜子所好何学论》教育思想引证与疑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颜子所好何学论》已经奠定了程颐思想的基本框架。遍观语录和文集 ,正是对《颜子所好何学论》的深入阐述。而且 ,从结构上看 ,《颜子所好何学论》正是一篇教育学论文 ,除“格物致知”外 ,程颐的整个教育思想表述得完整而清晰。本文考证了《颜子所好何学论》的写作时间 ,并援引语录和文集作为佐证 ,对《颜子所好何学论》的教育思想进行了分析 ,最后对程颐以及整个理学教育思想中的立志问题、形而上学的道德预设问题、道德责任问题、审美与实用问题作了简要的讨论  相似文献   
957.
论儒家传统文化的现实教育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莉颖 《学术交流》2004,(11):15-18
儒家传统文化当中有许多精华的内容,其中优秀的传统道德精神无论是在当时还是对后代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应当充分利用儒家优秀传统道德遗产,将新世纪大学生应具备的社会主义新道德要求与传统道德结合起来。如,"天下为公"与现今提倡的无私奉献、"国耳忘家、公耳忘私"与忧国忧民、"仁爱"精神与关心他人和集体"恪守信誉"与诚实守信、崇德重义与大学生文明修身等。  相似文献   
958.
笔者认为儒教是宗教 ,而且是中国古代社会的正统宗教。古代社会的国家组织同时具有宗教组织的职能 ,而国民则构成了儒教的庞大信众。儒教的最大的特色是其信仰对象有一个等级序列。儒教对其信仰对象的崇拜仪式 ,则主要表现在各阶层官员与民众的各种祭祀上。儒教是宗教 ,但儒学 (儒教哲学 )不是宗教 ,而是对儒教的一种理论化、系统化。儒教哲学是对儒教信仰的理论论证 ,它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 :两汉经学、魏晋玄学和宋明理学。理学之后 ,笔者认为就再没有原创造性的儒教哲学  相似文献   
959.
诗赋取士制度是我国古代一种非常有特色的选士制度。本文分析了唐代形成诗赋取士的多个原因, 包括儒家的诗教传统、唐代诗歌的繁荣、李唐统治者作为北朝民族的特性、社会风习的作用、不同的政治集团利益和诗赋本身具有的特性等。  相似文献   
960.
儒家饮食观与中医养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儒家饮食观中的“中庸”和“守礼”的思想,曾对古代中医食疗理论的形成产生过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也是我国食疗文化的一大特色。在人人都享有健康保健的今天,儒家“中庸”、“守礼”思想表达的“无过”、“适度”、“节制”的饮食养生观,不仅与中医养生一脉相承,也与现代食疗科学的研究成果相符合。适应了现代人们要“吃出健康”、“吃出长寿”的需求,顺应了人们探索饮食文化、提高生活质量的精神追求。因此,继承学习和深入研究古代儒家的饮食思想,对于促进现代中医食疗科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