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5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8篇
管理学   6篇
民族学   15篇
人口学   3篇
丛书文集   240篇
理论方法论   62篇
综合类   980篇
社会学   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58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83篇
  2011年   113篇
  2010年   80篇
  2009年   93篇
  2008年   84篇
  2007年   105篇
  2006年   109篇
  2005年   86篇
  2004年   92篇
  2003年   79篇
  2002年   73篇
  2001年   61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54 毫秒
41.
金世宗是女真族著名的政治家和教育家。出于巩固统治、建设国家的需要,他很重视人才的教育和培养,并在教育过程中形成了自己丰富、独具特色的教育思想。其中把女真贵族作为主要教育对象,把学习汉文化与女真旧俗并重的教育内容及"重在实学,学必有用"等思想,不仅促进了金朝中期教育的发展,社会的繁荣,而且也为后世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后,如何发展教育,怎样处理汉文化与本民族文化之间的关系等提供了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2.
儒家文明是一个世界地缘政治的摹状词.作为政统的儒学,早在"五·四"前后就已崩塌;但作为一种文明体系、文化积淀的结晶,它本来就存活着,而且日益显现出强大的生命活力.儒家文明的生命活力蕴涵在与时俱进的人文精神、历久弥新的道统至德中,其仁爱的原精神已经包容和涵摄了西方的科学理性精神,其宏观哲学思想、和谐辩证法可以为唯物辩证法提供动态中发展的文化资源,成为中国人做人的信仰根基.  相似文献   
43.
宋明理学由理学和心学的纷争引发的从"存天理,灭人欲"到"天理就是人欲"的逻辑转变,肇始于群体"公共空间"和个人"私人空间"基础上的"公"私"之辨,显示了宋明理学的哲学本体论由本质论向存在论的回归,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是一个颇值得关注的问题.当然,"天理在人心"的提法虽为"私"争取自己的合法地位开启了门缝,但也为天理的确认带来了极大的随意性.所以,问题的关键还在于如何把握"度",即如何让"理"来引导"欲".  相似文献   
44.
李二曲是关学中的重要成员 ,他对儒学进行的条分缕析 ,在今天仍有意义。他强调做儒要做真儒 ,儒的价值在于能够在现实社会中应用 ,不能应用的儒学 ,对社会是无益的。  相似文献   
45.
在对中国儒家经济伦理思想全面分析的基础上,对儒家经济伦理思想的核心"义利观"给予重点剖析,并对儒家经济伦理的典型:徽商和现代儒商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6.
姚燧是元前期著名散文家,其文学思想是在传统儒学和理学影响下形成的。儒学是他复古的动力,使他重视文章的内容和价值,以"高古"为尚,有浓厚的返古色彩;文学是他认识的大范围和自身特性;理学促成了他的这种认识,也限制了他的文学创作,使他重视思想认识,推重"性情之正"、"气粹而正",并以此来厘正文坛的意义。在元代散文发展中有代表性。  相似文献   
47.
两汉是我国古代经学全面确立时期,也是经学获得繁荣的第一个重要历史阶段。"经"是对于一部分儒家典籍的专指与特称,"经学"则是以诸经为对象的阐释、考辨、研究之学。"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是始见于汉代经学史的两个不同派别或学术系统,两者的各自发展和交互论争贯穿于两汉,也影响到后世。两汉四百年经学的发展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主要成绩在于保存和整理了一批重要的儒家经典,贡献了一批有多方面学术价值的经解、经注,并在治经的若干原则、方法上形成了"汉学"的特色。  相似文献   
48.
"六经皆史"是章学诚在其《文史通义》的卷首提出的重要论断,关于这一命题,学术界说法不一。本文试从四个方面即"六经皆史"的提出、内涵、意义及阶级实质来通观章学诚"六经皆史"的全貌。通过具体论述认为,"六经皆史"是章学诚经世致用史学思想的核心,它是以持世救偏的姿态出现的,是封建社会后期的一种社会思潮,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49.
<大学>的思想主旨是"三纲领八条目",即"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朱熹在注释<大学>中提出"大学之书,古之大学所以教人之法也".<大学>的纲领条目为华夏民族成员怎样做人成人设置了可行的三级路径,即一是成人的远级境界;二是成人的个体资质培养;三是成人的社会责任践履.<大学>的思想精神昭示出历史与现时代相统一的指导意义,满载着教人之法的常践价值.  相似文献   
50.
陆德明在对《论语》源流演变详细考述的基础上,阐明了自己的《论语》观。其《论语音义》一书,从字句、注音、释义、句读四方面对汉魏六朝的《论语》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保存了许多重要的《论语》研究史料。《论语音义》标志着《论语》学汉学系统的终结,在《论语》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