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92篇
  免费   64篇
  国内免费   21篇
民族学   19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451篇
理论方法论   81篇
综合类   1917篇
社会学   6篇
统计学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51篇
  2014年   149篇
  2013年   89篇
  2012年   157篇
  2011年   229篇
  2010年   190篇
  2009年   151篇
  2008年   173篇
  2007年   175篇
  2006年   191篇
  2005年   170篇
  2004年   168篇
  2003年   153篇
  2002年   135篇
  2001年   107篇
  2000年   57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02 毫秒
61.
魏晋名士令人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他们放任、怪诞的行为,究其源是他们的性格使然。以《世说新语》为例对魏晋名士的傲诞行为与性格加以分析,并从社会背景、文化背景和家教背景几个方面追溯其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62.
《禹贡半月刊》是著名历史地理学家顾颉刚等人于 2 0世纪初创办的学术刊物 ,此刊发行仅 4年 ,却发表了很多颇有价值的学术文章。其中关于回族伊斯兰教研究方面也刊发了不少有见地的文章 ,本文就有关回族伊斯兰教研究特点作述评。  相似文献   
63.
读书分两种目的,或为修身(做人)而读书,或为治学(立业)而读书,相应有两种读法:为修身而读书当重在一个“悟”字,为治学而读书则当重在一个“懂”字。《论语》在记载、誊写、编纂各个环节造成了语境缺失,使读“懂”《论语》变得很困难,要读懂《论语》就要尽可能恢复《论语》的语境。其基本做法,就是根据《论语》章中所透露的信息(诸如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等)来追寻某言某事得以发生的场景,以追溯其言语背景。  相似文献   
64.
《论语》作为一部儒家经典,不仅对中国的思维方式和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且对其进行直接英译或对其内容诠释已成 为近年来诸多学者对中国典籍青睐的一种时尚。因局限于译者视角或理解的断章取义,致使其对同一名词翻译也不尽相同。 本着英文翻译理念——“最贴近的自然对等”,并参据词汇对等,选取了《论语》中两个十分具有文化内涵的“君子”和“小人”进 行分析,梳理了两者的英译现状,同时指出了某些翻译的不足并尝试给出更合适的英译。  相似文献   
65.
《原儒》批驳道家思想的主要理据是圣王模范与大易准则,主要理路是通过孔子儒家的正统观念的疏导与其经典文本的大道全体的诠释,及天人、心物的具体问题求解。总体看,道家思想先天不足,遭遇体用二分的认知困境;其后学主张维护帝制也迷茫本源,遮蔽儒家的大易融贯新论;但其宇宙论与儒家同一宗祖、齐头并进,为实际影响传统中国哲学发展的主要思想势力。具体辨析其显学为老学与庄学,前者是开创者,与儒学在心物问题认识上高度一致,而本体理解上有实质差别,导致其本体隐显的阻隔;后者是光大者,其理据未真正自觉到孔子儒学的阳刚本性,但《庄子·天下篇》内圣外王之道为孔子儒家的学术思想要领。二者归根于孔子儒学,获得本体支撑与雄壮力量,以免陷于枝用、虚荡。  相似文献   
66.
本文对《玉台新咏》赵均刻本的编目实况进行细致考察,发现其卷首目录的编辑体例包括[作者名+诗题或诗类名+总篇数]和[作者名+总篇数]两种格式,前者属于中古时期习用的体例,具有相当明显的时代性;其正文编目体例包括“题附辞后”和“题置辞前”两种格式,其中“题附辞后”的编目格式以及双重编目格式并存一书的现象至唐以后已属罕见。较之五云溪馆本和冯班抄本,赵均刻本更多的保留了徐陵旧本原始痕迹,当为目前最可靠的覆宋本。  相似文献   
67.
王青 《南都学坛》2007,27(5):30-34
祭祀礼仪在孔子力图重建的礼制中占有重要地位。孔子对祭祀有完整而系统的认识,他的祭祀观念深刻而全面,他认为祭祀要"慎"与"敬"。孔子的祭祀观继承了殷周时期祭祀理念的合理成分。在孔子的观念里面,原为祈福、禳灾的祭祀已丧失了原始的价值与意义,成为涵养个人品德及教化他人的仪式。这种祭祀观薪火相传,对于中华民族文化和心理的形成与发展均产生了巨大作用,孔子祭祀观对汉代的祭礼及祭祀理念的巨大影响,是其中的一个重要表现。  相似文献   
68.
仁学思想是儒家道德哲学体系中的核心思想。司马迁通过历史研究,认识到了"仁"在治国安邦中的作用,于是对先秦仁学,特别是孔、孟仁学进行了批判性的继承和改造,孔子的仁学思想更是成为了他撰写《史记》、品评历代帝王的重要指导思想。本文将从《史记》入手,论述司马迁对先秦仁学的扬弃,并分析其伟大的历史意义和对当今构建和谐社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69.
本文简述《尚书》特殊的文献价值,并举例阐释《尚书》在中国上古林业史研究中提供的史迹线索,具有现实建设深层意义的历史依据,是为林史文献学目录提要之一则  相似文献   
70.
中国的孔子和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在相似的历史时期提出了共同的中庸和中道思想,对世界文化思想的发展均产生了重大影响.在我们建设全面小康、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有必要从其产生的历史背景、含义、内容、实现途径以及各自对后世的影响这些方面对这一人类思想史上的优秀成果进行剖析,以充分吸收这一思想的精华,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