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0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4篇
民族学   1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49篇
理论方法论   8篇
综合类   218篇
社会学   1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11.
The author argues that the unique nature of the US government poses significant barriers to democratic governmental public relations practiced in and by the US. By exploring challenges in relationship management that surface while analyzing a particular instance of government public relations, the author posits that relationship management research should take into account publics’ (non)desire for a relationship as well as different types of organization–public relationships (OPRs) including government–public relationships. The author analyzes the US Government's official apology, administered by President Clinton, to Tuskegee study survivors, introduces the communicative conception of distance to PR to broaden relationship management frameworks, and argues for broader understanding of what constitutes democratic public relations.  相似文献   
112.
西班牙是世界上第三个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国家,其同性婚姻法案于2005年7月3日生效。该法案的主要内容是赋予同性伴侣与异性伴侣同等的权利,以及允许同性伴侣收养子女。在立法的过程中,西班牙社会各界对该法案的态度不同。萨帕特罗政府提出并积极推动立法,但遭到了人民党、教会和一些社会团体的反对。该法案在众议院首次通过后,参议院提交了否决案。一周之后,众议院再次投票通过。西班牙同性婚姻合法化是各种利益、各种信仰、各种观念的妥协和平衡。  相似文献   
113.
《宪法》第41条规定的公民控告权,以政治的正义性认同为前提,是政治正义的重要防线,能推进政治系统,通过矫正不义而实现正义。公民通过行使控告权不但可以实现自身的正义追求,而且能够“强化政治的正义性认同、增进政治合法性、提升政治正义性”。这种“以权利推进正义”的宪法机制,为整个政治系统提升供给正义、推进正义效能,以满足民众日益高涨的正义需求,提供了一个有效制度路径。  相似文献   
114.
构建中国公共预算法律框架必须遵循预算法定原则。现代预算制度起源于英国,与税收法定原则同步。从18世纪到19世纪,英国通过一系列法律实现了预算法定原则。美国在其宪法中规定了税收法定原则和财政支出法定原则。美国在20世纪初开始建立预算制度,通过1921年的《预算和会计法》,预算法定原则得以在美国确立。19世纪以后,法国、荷兰、德国、芬兰等诸多国家开始在宪法中明确规定预算法定原则,标志世界范围内预算法定原则的确立。预算法定原则由三个基本要素组成:涵盖全部财政收支的预算、受宪法约束的一年期法案和由法律确定预算外开支。世界各国宪法对预算案的要求包括:采取法律的形式、预算编制权属于政府、预算案不能成为征税依据、不得剥夺人民依法享有的权利、预算案的效力期限为一年、预算案必须遵循收支平衡原则、预算案不得成为非法定支出的依据以及预算编制应遵循相关的技术要求。世界各国宪法解决预算与实际开支情况不符问题的方法包括:超预算、预先开支和预算效力延长。  相似文献   
115.
李朋 《北方论丛》2004,(4):84-87
"州废止国会法令运动"是美国内战前的一次重大政治危机.关税问题是直接诱因;斗争双方在区城经济发展方向、主权归属和宪法内涵等根本问题上缺乏必要的共识则是导致该事件发生的深层原因.危机在形式上的解决非但没能形成宪政共识,相反却使南北间的政治分歧进一步加大、州权理论系统化和南部奴隶主自我保全的危机意识加剧,最终导致了内战的爆发.  相似文献   
116.
人权保障、私有财产权的保障是本次修宪的两大法治亮点,彰显了共和国宪法日趋成熟的宪政文明和法治文明.全社会在关注文本上的宪法修改的同时,更要关注制度层面的宪政建设.随着"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规定入宪,"人权"将成为约束公民权力的"关键词",中国的人权保障事业将进入一个新时代.人们将更加关注人权入宪后的具体的法治实践--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宪法承诺如何落到实处."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权不受侵犯"等规定的入宪将开辟私产保护新时代,国家立法机关应对相关法律进行一次全面的清理,补充、修改并完善有关保护公民财产权的规定.通过渐进式的宪政建设切实维护宪法的权威,为在全社会实现公平和正义提供权威的宪政保障,依然是"后制宪时代"的中国任重而道远的艰巨使命.  相似文献   
117.
立宪派作为清末一股重要的政治力量,对清政府预备立宪的实施曾起到过重大的推动作用,在预备立宪前期与清政府亦有过短暂的合作。但由于清政府实行预备立宪的最终归途依然是维护皇权,其宪政的制度设计和操作模式与立宪派的方案始终存在分歧和矛盾,随着形势的发展,这种分歧也日益扩大,矛盾越来越激化,导致双方关系经历了一个奇怪的嬗变过程:合作——对抗——背离,最后以立宪派在辛亥革命初期转向革命,同革命派一起推翻清政府而结束。  相似文献   
118.
宪法学是一门法律科学,这是由宪法学独特的研究对象、研究范围和研究方法所决定的。宪法学应然的研究对象应该包括宪法思想(宪法哲学)、宪法规范与制度及宪政运动规律。相应地,宪法学的研究范围也应该包括宪法原理论、宪法制度论、宪法保障论和宪法价值论。  相似文献   
119.
中国当代宪法学者界定概念时注重揭示宪法的本质,但过于抽象,距操作层面较远。对于宪法概念的认识,不能仅仅局限在“法”这个层次上来考察其内涵,应从哲学的高度来考察宪法概念的多层次性。  相似文献   
120.
贫困问题是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大问题,也是构建和谐社会面临的最严峻挑战之一。社会救助是人类应对贫困、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制度安排,立法先行是世界各国建设社会救助制度的共同经验,完善社会救助立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然而,我国现行社会救助立法严重滞后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鉴于此,加快社会救助立法研究,成为和谐社会视野下面临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