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30篇
  免费   116篇
  国内免费   16篇
民族学   111篇
人口学   4篇
丛书文集   321篇
理论方法论   56篇
综合类   1464篇
社会学   5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107篇
  2013年   90篇
  2012年   140篇
  2011年   156篇
  2010年   124篇
  2009年   103篇
  2008年   121篇
  2007年   158篇
  2006年   141篇
  2005年   125篇
  2004年   120篇
  2003年   110篇
  2002年   101篇
  2001年   77篇
  2000年   49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71.
<金瓶梅词话>存在一种"五果五菜"用菜礼制,它是由五种干果、五种肉食组成,是当时社会流行的一种饮食风尚,这在明代人所撰的史料、笔记、地方志及小说中都有大量描述.这种现象的产生是由明朝统治者政治上的提倡,历史上的承继,明代经济生产方面的特征等因素合力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72.
大同理想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重要特征之一,在近代特殊的历史条件下,它的内容又有了极大的丰富,一大批思想家为大同世界所吸引,希望以此来拯救满目疮痍的中国社会.在这些思想家中,便有刘师培.刘师培的 "大道为公之世" ,以人人平等为原则为核心,试图通过"均力主义"来消灭社会分工,以实行其无政府主义的理想社会.这是不同于洪秀全、康有为、孙中山的大同世界,是近代独树一帜、特色鲜明的又一种类型的大同理想.  相似文献   
73.
南戏中的"义公"虽身处社会底层,但一个个古道热肠、疏财仗义,他们身上寄托了文人的道德理想,同时也体现着市井的世俗趣味.就谋篇布局来看,"义公"对作品结构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4.
从心理学角度看,<周易>主要反映了一种自强的人格心理学思想.体现为持之以恒、谦虚谨慎、坚强勇敢、诚信、"知几"的自强者人格特征;从修德、认识、言行、意志和人际关系五个方面论述了自强人格养成的途径和方法;自强及其培养应遵循"创新变革"和"顺天"的基本心理原则.<周易>中所论述的自强主要是一种个体自强或个人取向的自强.  相似文献   
75.
论闻一多文艺思想的嬗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闻一多在其早期受西方济慈等人的影响 ,认为“以美为艺术之核心” ,主张“纯艺术的艺术”并“纳诗于艺术之轨” ,坚持“做”诗并倡导诗歌的“三美”。然而随着那“不是混着好玩”岁月的流逝并亲身体验“生活的严重”后 ,他转而重视诗的社会价值并彻底摒弃了“唯美主义”的价值取向而站在人民的立场上呼唤“时代的鼓手”。文艺观由“艺术为艺术”变为“艺术为人生” ,从誓做“艺术的忠臣”到成为“人民的忠臣” ,我们在其文艺思想的嬗变过程中 ,看到了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的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76.
石涛的一画说主要是在禅宗影响下形成的一个重要概念,一画不是道,不是线,而是法,一切具体的法则是有为法,而一画是无为法,是最高的法,至法无法,无法即法本身,石涛强调这一无为之法,意在使画家解除一切来自于传统,概念,物欲,笔墨技法等束缚,进入到一片创作的自由境界中,所以,一画的核心是要掘发人的创造力,这一创造力是人的自性的显现,而如何使这一创造灵明自在兴现,惟有通过妙悟的认识途径才能达到,石涛的一面说,不是一个关于画法的理论,而是一种侧重于建立自性本体的理论,这一自性本体可以称为创造 本体,一画可以说是一种体物方式,一种创作原则,一种创作心境,甚至可以说是一种人生境界,它比较全面地反映了石涛在画学方面的整体看法,所以他说“吾道一以贯之。”在中国画学史上,虽然也有一画,一笔画等类似的概念,但和石涛的一画说的内涵是完全不同的,一画说是石涛独创的画学概念,如果说石涛有画学理论体系,这个体系的中心概念就是一画。  相似文献   
77.
"算经十书"是中国传统数学的经典。探索和追求精益求精的计算方法和技巧,讲究明确的思想依据,着力于灵活和广泛的应用,是其数学思想的精粹。"算经十书"构成了具有中华民族自身特色的传统数学体系,其发展主线是沿着探索、完善和提高"推步"前进的;它把擅长计算的推算和证明的推类结合起来,形成独特的传统风格和手段。中国古代数学的思想传统,在现代科学发展中,还具有很强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78.
中国文化历来重视人格问题 ,致力于培养、造就、发扬和实现理想、高尚的人格。程朱等理学家在批判和吸收佛道理论成果的基础上 ,创立了理学 ,重新塑造了儒家的人格理想。他们从“天命之性”和“气质之性”的关系入手 ,提出了“灭欲”、“存理”的“内圣”修养方法和“格物致知”的认识法及“圣贤气象”和“孔颜乐处”的人格实践。但其也存在着一些难以解决的矛盾 :即理想人格与现实人格的矛盾 ;理想人格和“人欲”的矛盾 ;“内圣”与“外王”的矛盾。  相似文献   
79.
长期以来,对中国古代彝族服饰的历史地理研究几乎空白。川西南安宁河流域以滇为中心的靡莫之属和以邛都为中心的农耕民族头饰皆"椎髻"。以游牧为主的氐羌族群""、"昆明"头饰皆辫发(编发)。滇池地区滇人男女均穿对襟无领外衣。哀牢人有"文身"习俗,"衣皆着尾"。人"穿长裤,老人多喜蓄长须,佩长剑,盘发于脑后为长形髻"。白狼人披发左衽。估计"牛"羌服饰与"白狼"服饰基本相同。叟人服饰特征主要是"英雄结",披毡、赤足。地理环境、生产方式、经济状况等因素都对服饰有一定影响。彝族服饰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80.
《左传·宣公十二年)所载楚子语中的“《武》”指“《大武》”,而“卒章”本为“首章”。这可直接证明《武》为《大武》首章。再者。仔细体味《诗序》、《乐记》、“七德”以及《大武》歌颂武王之意,也都可以证明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