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6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3篇
民族学   23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68篇
理论方法论   15篇
综合类   345篇
社会学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郝润华 《唐都学刊》2007,23(4):59-64
20世纪的鉴真研究一开始就因问题的性质而汇入了世界学术的潮流.中国大陆地区与日本的研究最为兴盛,大体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关于<唐大和尚东征传>;二是鉴真生平与东渡经过;三是鉴真思想及其对日本佛教文化的影响.当然在总结其成就的同时,对于其研究中存在的一些缺失以及鉴真研究的前景也需进行一些探究,以期进一步推动鉴真研究走向深入.  相似文献   
82.
根据诗体、题材、用语等多方面的证据来看,《代曲江老人百韵》“年十六时作”之说很可能是作者元稹 本人提供的不可靠之词。当然,这一点并不必然涉及作者的人品“污点”,而是与唐人普遍“好大言”的风气有关。  相似文献   
83.
陈锡敏 《河北学刊》2001,21(5):110-113
恽代英在“五四”前后深受无政府主义思潮的影响,而形成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后,倡导为无产阶级利益而奋斗的道德原则,推崇无产阶级的理想人格,主张把个人的恋爱婚姻家庭与推翻旧的经济制度联系起来,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84.
该文借助定量分析,弄清了马戴诗歌中的十大名篇及较受欢迎诗篇。这些名篇的遴选,得益于明清时期的几种诗歌选本。马戴最受欢迎的是其五律山水诗。在马戴诗歌传播接受史上,《又玄集》、《唐诗品汇》、《今体诗钞》是起到重要作用的选本。  相似文献   
85.
严羽和戴复古是南宋后期的两位重要作家.本文通过对他们的生活经历和创作道路的考察和比较,分析了两人诗歌创作和论诗主张的异同.  相似文献   
86.
电视剧《甄娠传》在内地持续火爆,其热潮也在台湾蔓延开来。《甄娠传》不仅在2012年至2013年期间七度重播,收视率超过台湾许多自制剧和同时段的综艺节目,“甄娠热”还成为岛内热议的话题。此番《甄娠传》在台热播,不仅是值得关注的影视领域的新现象,围绕《甄娠传》在台湾各界引起的争议,还反映出两岸文化交流方面的某些信号,更是值得研究和思考。  相似文献   
87.
卦气在朱震象数易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其内容主要涵盖四正卦、十二消息、六日七分、爻辰、阴阳升降等汉代易学常用的体例。这些思想集中体现在他对四幅易学卦气图的阐释中。论文以此出发,考察了朱震易学卦气说的得与失及其在宋代的影响。  相似文献   
88.
诗歌声律学为中国古典诗歌理论的一个重要方面,自齐、梁以来备受人们的重视,但也歧见纷出,莫衷一是。清初顾炎武、李因笃、毛奇龄等人潜心研究古诗音韵,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此后各种研究诗歌声律的著作也层出不穷,尤以王士稹和赵执信最为著名。吴镇深入研究前人的理论成果,并根据自己的创作实践,著有《声调谱》和《八病说》两部声律学研究著作,解决了诗歌声律研究中的一些重大难题,并提出了新的理论见解,为诗歌声律学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89.
徐、王、张是明中叶至清初生活在浙江山阴的三位杰出人物。徐与张的先辈交往密切,王与张则有师生关系,王、张都推崇徐并视之为效法的榜样。受地域环境和文化渊源的影响,三人在精神气质上具有明显的相似性,而在美学思想和文学创作上则表现出一脉相承的特征。  相似文献   
90.
他人对张岱的论述,大多以"晚明小品大家"为定论,通过分析认为,张岱的散文主要创作于清初,主要有小品文和纪传体散文两种文体形式,故称其为"晚明小品大家"不妥。小品文通过对明亡以前生活的追忆,表达了眷念和负责的心态;而纪传体散文以史家态度写前朝遗事,表达了忠义的心态。由于所表现心态及其所承载文体的不同,文风也各异:小品文文风空灵晶映,纪传体散文文风沉郁厚重,但二者殊途同归——均表达了作者的真挚情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