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6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15篇
民族学   13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216篇
理论方法论   29篇
综合类   1142篇
社会学   3篇
统计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68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89篇
  2011年   111篇
  2010年   91篇
  2009年   83篇
  2008年   102篇
  2007年   133篇
  2006年   119篇
  2005年   102篇
  2004年   109篇
  2003年   71篇
  2002年   84篇
  2001年   43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61.
基于对风行一时的清宫戏的思考,不禁联想到国学大师章太炎,在目前这个汉民族意识式微的年代,曾被当年革命者认为已经落伍的章太炎的民族主义思想,却很可能对汉民族意识的重新定位有着强烈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2.
张苍水被捕于象山"南田"的悬岙而非舟山洋面上的一个荒岛,早被许多权威性的史料所证实,尤其为曾与张苍水有过非同寻常交往的史学大师黄宗羲与全祖望所证实.至于清<圣祖实录>中有关张苍水的记载不但没有否定张苍水被捕于象山"南田"的史实,反而又从一个侧面予以了证实.  相似文献   
63.
自20世纪80年代起,中国考古学界出现了对本学科的整体反思.俞伟超与张忠培被分别视为"新派"和"传统派"的代表,他们的争论成为反思中的焦点.分析两位先生的观点及研究论文后,可以发现他们的实际取向相近或可互补.考古学研究应同历史学、人类学更紧密地联合,还是应返回资料本身,建立自己的理论体系?这两种主张以对立的面貌出现有其学术史上的原因.曾为一代学者所熟练运用的多学科结合的研究方法反成为现今学者的未来目标,提示出学科设置乃至社会思潮等对学术研究的影响,这些均是造成上世纪末考古学反思中产生分歧的因素,且对理解中国考古学的未来走向相当重要.  相似文献   
64.
"六经皆史"是章学诚在其《文史通义》的卷首提出的重要论断,关于这一命题,学术界说法不一。本文试从四个方面即"六经皆史"的提出、内涵、意义及阶级实质来通观章学诚"六经皆史"的全貌。通过具体论述认为,"六经皆史"是章学诚经世致用史学思想的核心,它是以持世救偏的姿态出现的,是封建社会后期的一种社会思潮,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65.
在张爱玲以上海为背景的小说中,弥漫着浓郁的“都市风情”。张爱玲从女性的视角和生活环境出发,重视人与景、人与物的联系。她长于在小说中对上海的街巷、公馆(公寓)的堂屋、阳台等的点染描绘。这些小景色、小环境往往成为她小说中人物重要的活动场所。她笔下的人物与环境融为一体,相互补充,相互映衬,构成了上海都市风情的重要内容,也显示了张爱玲卓越的艺术才情。同时,张爱玲善于营造世态人情氛围,从而为她的“都市风情画”注入了日常生活气息。  相似文献   
66.
张说山水诗,通过"山水抒愤"范式的成功运用,将贬谪文学的情感内涵和山水诗的抒情策略相融合,营构了一独具审美张力的话语据点.这不仅为山水诗培育了新的增长点,也为贬谪文学的创作指出向上一路.沾溉后世,其泽甚远.  相似文献   
67.
作为从晚清走向近代意义上的国学殿军领袖,章太炎既继承了传统古文经学的朴学精神,又不拘泥于传统的束缚,在传统经学的诠释中展现了其独特的思想方法.本文以<齐物论释>为研究文本,讨论了章太炎以<庄子>为传统资源对佛学更高境界--"随顺成俗"的标新,通过披检章氏对<齐物论>术语的重新诠释,展现其对庄子思想的时间维度上的关怀与重视,并关注由此引发的章氏子学向以<答问>为代表的经学(史学)转向,试图廓清其经、史著述思想的体用关系.  相似文献   
68.
张学良主政东北期间,国难家仇系于一身,反日思想极为浓烈,先后在东北推行了一系列反日政策,并付诸实施。如摆脱日本羁绊毅然“易帜”;推行“Q型计划”包围满铁;实施反日教育等等。  相似文献   
69.
李鸿章是中国近代铁路业的开创者,张之洞是后起之秀。他们对中国铁路业的发展有荜路蓝缕之功。他们一生的洋务活动也伴随了近代铁路建设的全过程,为中国铁路事业作出了杰出贡献。他们在铁路建设中抵御外敌、发展民族经济、借洋款筑路的思想都是值得肯定的。但他们两人权力与地盘的争斗也延缓了铁路建设,洋务派的"内耗"同样阻碍了中国近代铁路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70.
1914年5月,章士钊在日本东京创办了《甲寅》(月刊)杂志。在该杂志上,围绕着对袁世凯帝制的批判,章士钊发展了一套系统的批判封建专制的理论。他以调和论为哲学依据,认为封建专制政治好同恶异,消灭了自己的异体,违背了事物的调和律,必然导致自我毁灭。由此,章士钊具体分析了封建专制毁灭的机理。本文认为,研究章士钊批判封建专制的理论,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其本人的政治思想,而且也使人们清醒地认识到,重视民主与法制建设,对于一个国家的长治久安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