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3篇
民族学   2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7篇
理论方法论   6篇
综合类   51篇
社会学   6篇
统计学   3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87 毫秒
31.
姜白石词的创作吸取了婉约、豪放两种词风的体势,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倘用清空峭拔来概括白石词的风格,是符合他的创作个性特征的。  相似文献   
32.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出版的《周易正义》是第一部横排标点本,有利于经典的普及与阅读,但也存在“断句不当”、“引号专名号使用不当”、“因标点使用不当使经文与疏文的关系不明朗”等缺点,笔者就这三个方面对标点本《周易正义》的几处标点提出商议,以资讨论。  相似文献   
33.
残疾人高等教育发展道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平等·参与·共享是残疾人进入社会生活、参与社会生活的目标,对残疾人实行高等特殊教育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途径。残疾人接受高等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人道主义精神、人的平等权利的体现。本文通过分析社会需要和残疾人权益与发展,探讨实行高等特殊教育的战略。  相似文献   
34.
毛泽东文艺思想的权威阐释者作为对周扬的定评,文艺理论家的周扬却被"遮蔽",这是欠公允的。1941年前周扬在文学与生活关系上的认识是较为客观的,表现出他作为理论家的时代超前意义。他谈到毛泽东1942年所谈论的问题,包含着他作为文艺理论家独特的理论感受。这里立足《文学与生活漫谈》一文,对1942年以前周扬在文学理论上的贡献作论述。  相似文献   
35.
论古史辨派以歌谣释《诗经》的动因和诗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史辨派《诗经》学是传统《诗经》学向现代《诗经》学过渡的重要阶段。他们解构经典,用民间歌谣作比较认识《诗经》的文学性质,释放了《诗经》的民间活力和诗性特征,使《诗经》阐释走向现代合法化之途。因此有必要借助西方阐释学与接受美学方法论上的参照价值,深入探讨古史辨派以歌谣释《诗经》的动因及其蕴含的诗学意义。  相似文献   
36.
我国在实施双语教学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有一些问题值得探讨。本文就双语教学的含义、目的、任务、实施模式、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等进行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37.
体论中的序体,缘起自《诗大序》。其发展过程中按目录学、体功用及艺术形式。可分为多类。《选》将自先秦迄南朝梁之序体章加以荟萃,为隋唐以降之研究,提供了丰赡而翔实的资料。《选序》多取诸所选序。选序体的典型艺术特色为:序缘起而条贯。  相似文献   
38.
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作为中国语言学史上一部不朽之作,在词汇学研究上造诣颇深,尤其是同义词方面,代表了古代同义词研究的最高水平。段氏主要从词义所指对象、指称视角、所指范围、所在位置、大小、形状、特点、用途等八个方面对同义名词进行语义层面的辨析,同时也偶见语用层面的辨析。  相似文献   
39.
《清议报》是戊戌政变后维新派在海外的重要机关报,它的停刊,根本原因在于梁启超办报思想从办“一党之报”到“一国之报”的变化。“一国之报”要为“国民公益公利”服务,《清议报》已经无法承载梁启超新的办刊理想,火灾则为停刊另办提供了契机。梁启超的“国报”思想,始于戊戌维新时期,吸收了近代国家思想,在《清议报》时期逐渐形成。庚子事变后,梁启超认识到民众的力量和政府“不足与图治”,加速了梁“国报”思想的成熟。梁实现新的办刊理想的愿望更趋强烈,最终导致《清议报》的停刊。  相似文献   
40.
在日本大学学日语常遇到的一个写作内容,那就是“レポ-ト”。本文通过对日本教师“レポ-ト”教学方法的分析,探讨了我国日语课堂教学法的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