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篇
  免费   3篇
管理学   3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29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97篇
社会学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文章在甄别使用日文史料的基础上,对日本民间社会的南进思想是起源于何种历史脉络、又是出于何种原因被提升为国家政策的这一变化过程做一考察。南进思想中的帝国主义倾向以及近代日本与南洋地区之间逐步形成的人员、物品、资金、思想流通的网络所带来的利害关系是南进思想的两种历史脉络,1930年代日本海军对国际局势的危机认识则使得南进思想正式被提倡为国家政策。  相似文献   
102.
为研究张载“天人合一”思想及其特色,从“知”和“用”两个向度全面考察。研究认为,张载“天人合一”思想既具有精神境界意义,也蕴涵了对社会秩序和自然伦理的诉求,是儒学史上天人之学的重要理论源头,也是今天阐发“天人合一”命题的重要根据。  相似文献   
103.
朱熹思想体系的建构与<中庸>密切相关,其中就涉及朱熹解释<中庸>的方法论.朱熹对<中庸>的解释活动以朱熹为解释者,以<中庸>作为历史文献和解释对象,把朱熹与<中庸>联系起来的就是解释方法.这个解释方法不仅包括语言解释、心理解释的研究方法,还包括"理在<经>文内"的研究思路.朱熹<中庸>解释方法具有历史性,这与<中庸>本身特点以及朱熹师承渊源等有关.  相似文献   
104.
继国内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理念之后,中央领导集体在国际上提出了构建和谐世界外交新理念。这一理念既是为了回应“中国威胁论”之类的论调,更是中国尚“和”民族精神在新时代条件下的彰显。中庸与和谐是东西方共有的思想与理念,这使得和谐世界的构建具有了被各国认同的心理基础。但是,从我国的角度来说,马克思主义仍是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05.
在第二代认知科学的潮涌中,计算主义纲领虽然面临心灵实在论、行为主义、联结主义的挑战,但仍然引导着传统认知领域和新兴认知分支的发展。机器博弈是认知科学与博弈论互动的产物,在计算主义纲领启发下,理性人之间的博弈被视为人-机智能体间的策略性互动,互动认知、博弈学习、演化博弈等理论成为智能体感知环境、处理信息、控制行为、交流互动的分析基础。自动机在重复博弈中显示出的长远眼光、威胁和承诺能力,提供了解决计算主义纲领主要难题——意向性之谜的思路:意向性并不是孤独的心灵与外部世界的关系,而是通过智能体互动实现的自我指涉。  相似文献   
106.
《易传》以天、地、人“三才之道”的全新而宏大的学术视野,推出了“人文化成”的价值理想,指出,人之为人、人之所以为人而区别于宇宙万类的基本表征在于人文;社会人生的真正希望,也在于为人文精神所遍润、所陶养、所转化与完善提升;以人文的精神化成天下,才是社会人生的唯一正确选择。  相似文献   
107.
在几千年的中国封建社会中 ,“中庸”虽有许多不同的解释 ,但占主导地位的是不偏不倚 ,无过不及 ,平常不易 ,并逐渐成为维护封建等级秩序 ,滞碍社会进步的思想工具。但是 ,在明清之际社会大动荡、思想文化大变革时期 ,王夫之以实有、体用 ,对传统中庸观作了重要辩正。王夫之的中庸辩正是中庸观的重要发展 ,是对中国古典哲学的重要贡献 ,是明清之际反省理学 ,反思传统 ,早期启蒙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08.
杨勇 《学术探索》2009,(5):109-113
熊十力以"体用论"在学术史上著称,故而研究其思想的特点和发展轨迹具有重要意义。可是"体用论"早期文本中变进的轨迹却少有研究。借助《唯识学概论》、《唯识论》和《新唯识论》,本文以文献对勘与思想比较两个角度探讨了这一过程。在文本对照中,发现三部作品对儒家思想的吸收逐渐增多,并形成了以儒摄佛的局面。就思想发展而言,《新唯识论》较前两部作品,在结构和内容上,更严格地按照"一体二用"的方式进行,这是其成熟的标志。  相似文献   
109.
生活在南北朝后期的颜之推,出生于以儒学传家的文化家庭,深受儒家思想影响,在乱世中迭经破家、丧国等诸多人生坎坷之后,开始在人生中形成了努力追求中庸处世的理念。通过对《颜氏家训》考察可知,颜之推在生活中形成的诸多中庸处世理念实质上是他结合自身乱世体会对儒家中庸思想的现实解读。它主要表现在颜之推在政治仕途、生活理念、人生价值观、佛教信仰、文化学术等方面将儒家的中庸思想具体化为"仕宦称泰"、兼顾不偏、"去泰去甚"等世俗化的观念和信条。对中庸处世思想理念的追求使颜之推在"三为亡国之人"过程中不但得以保命兴家,且仕宦不坠。  相似文献   
110.
蔼理斯对周作人思想的影响,主要体现为科学精神,他能以深厚的思想和宽广的眼光来统驭科学,以致能实现科学与艺术的相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