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6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4篇
民族学   9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59篇
理论方法论   11篇
综合类   336篇
社会学   6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71.
齐梁体诗是盛唐诗人在近体律诗定型后刻意仿效齐梁诗风或诗律而创作的一种新诗体。岑参《夜过磐豆隔河望永乐寄闺中效齐梁体》诗不仅在表现题材和诗情、诗境等方面效齐梁赠妇寄闺之作,而且在写法上也通篇皆对、假物比象,充分体现了齐梁体绮秀映带的艺术特点。王昌龄《诗格》齐梁调声条反映了盛唐人对齐梁体诗调声之术的初步认识和理论总结,后人谓唐代即有齐梁调诗是对此书原文的误读。杜甫戏作的吴体诗《愁》与唐人所作、所论齐梁体在诗歌体式和格律方面均有显著之差异,吴体与齐梁体是截然不同的两种诗体。盛唐人之所以不太热衷创作齐梁体诗,存在主客观两方面的因素,而时人普遍对齐梁绮靡诗风和严苛诗律持批判态度是其中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2.
清初日益严酷的文禁对文化摧残严重,对杜诗学亦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一方面是对学者人身迫害及其著作的禁毁,另一方面文化禁令使得清初形成的文人广泛交流的学术氛围得到压制,日渐残酷文字狱摧残了士人的文化品格,让知识分子在高压政治面前噤若寒蝉,对杜诗的阐释也随之由明末的自由活跃而一归于古板正统。  相似文献   
73.
葛景春先生《李杜之变与唐代文化转型》一书不是对李杜进行简单的优劣品评,而是深入到唐代社会文化的深层结构论述从李白到杜甫的诗歌流变的现象与原因。他从李杜所处的时代的变化、文化诗潮的转型以及李杜自身原因三个方面对李杜之变进行研究,以自己独特的视角为我们剖析了以李白为代表的大唐盛世浪漫诗风向以杜甫为代表的衰变之世写实诗风的转变。  相似文献   
74.
赵次公是宋代杜甫研究用功极深的学者。他研究的项目非常广,而注和解品位最高。其注解建立在对杜诗烂熟于心、融汇贯通之上,广泛搜集典籍和口语资料,透辟分析,有时还融入考证,故其注解总是妥贴、精细、笃实。其注解发明尤多,匡正前人研究的错误也非常多。综合品评,赵次公的《新定杜工部古诗近体诗先后并解》是杜甫学史上早期的百万字的伟大研究著作,赵次公是杜甫学史上注和解成就最大的学者。  相似文献   
75.
已故著名历史学家缪钺,在他的壮盛之年以《诗词散论》一举成名,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古典文学研究领域前沿成就的著名代表人物之一.他有关李商隐诗、宋诗、宋词诸论文,早已成为有口皆碑的经典之作;杜牧、元好问研究的专家之学、晚年的“灵谿词学”,学界亦有目共睹.文章全面述论缪钺历时经久的学术生涯、方面广博的学术成就,并探讨他的学术经验及其在学术史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76.
卢梭社会契约论中权利转让、公意预设、环境决定等价值困境及共同体、自由、平等理念的伦理性质,为罗尔斯道德契约论的超越提供了根源和可能。无知之幕的普遍性、人人公平的核心性、反思平衡的能动性彰显了道德契约论的价值合理性。这样,道德契约论在克服传统社会契约论"致命缺陷"的同时,也促进了道德哲学的转向与繁荣。  相似文献   
77.
宋代蜀中理学家度正生平考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南宋中后期巴蜀理学家合州人度正,由了<宋史>的疏漏,致使后人多不能详其本末.本文就度正的家世生平、学术源流以及仕宦经历三个方面进行考察,详细地考证了度正的生平事迹.  相似文献   
78.
闻一多对杜甫在人格和艺术技法上进行了有意识的继承,并实施了成功的现代化转换.闻一多成为了中国新诗发展史上的现代杜甫,成为了影响深远的爱国诗人和新诗革新家.对于新诗如何在寻求新变中接通与中国诗歌的几千年之常,闻一多的实践具有诗学价值和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79.
杜甫绝句历来不被评论家看好,原因在于中国古代文人独特的受众期待.这种独特的受众期待又源于中国古代文人独特的人生态度,使得中国古代文化有一种极强的趋同心理,形成了一种稳定的认识格局,受众的期待趋于一致.  相似文献   
80.
论杜甫之狂、逸与礼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杜甫是狂人,然而与魏晋狂士阮籍相比,杜甫的狂主要表现为政治上的狂傲,阮籍的狂则多表现为“痴”,即对礼的亵渎.二者的形成均有其社会原因.杜甫亦具有闲逸情调.与陶渊明相比,陶选择闲适的田园生活是选择生命的永恒价值,而杜甫则为关心政治之余的闲适生活体验.另外,杜甫还信佛,但是他并没有把自己真正交付给佛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