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篇
  免费   4篇
丛书文集   12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95篇
社会学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71.
福克纳是美国南方文学派的代表,他的作品以美国南方为背景,乡土人情是其许多小说的共同主题,在《献给艾米丽的玫瑰》中,福克纳通过对艾米丽一生的叙述,说明了艾米丽和杰弗镇人之间的千丝万缕而又紧张的关系,集中体现了南方乡土人情这一主题。  相似文献   
72.
《献给艾米丽的玫瑰》是著名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的短篇小说代表作之一,发表于1930年4月.小说的主线是一桩惹人痛心、婉转离奇的爱情故事,一来揭示了女主人公艾米丽对于爱情偏执狂热的态度,又向读者反映了女主人公艾米丽遭遇悲惨与不幸的一生.整篇《献给艾米丽的玫瑰》带有浓厚的时代色彩,因此本篇论文在探究了当时时代背景的同时又结合法国哲学家萨特的存在主义学说,挖掘出这样一段举世无双的爱情背后真正地历史渊源与社会因素,为后来的学者提供一个有价值的积淀进行更深的思考与研究.  相似文献   
73.
朱晓映 《学术交流》2007,(12):178-181
《呼啸山庄》作为一部文学经典近二百年来一直受到读者的青睐,因为凯瑟琳和希斯克利夫之间的爱恨情仇的故事反映了"生命始原的样子"。爱米莉.勃朗特对希斯克利夫的塑造是对美狄亚神话原型的"置换"或"移用",展现了畸形社会中人性的变异,唤起了读者的"种族记忆",激活了埋藏在人们心灵深处的"集体无意识",在给人以惊骇和恐怖的同时给人以震撼,使得读者对希斯克利夫暴虐无情的报复予以认可和同情,也使得《呼啸山庄》的感染力经久不衰。  相似文献   
74.
在行将灭亡的南部种植园奴隶制与蓬勃发展的北方工业文明发生激烈碰撞的年代里,没落的南方贵族小姐艾米丽垂死挣扎,为挽住大势已去的南部文明与锐不可挡的北方工业文明作殊死抗争,并由此上演了一幕感人肺腑的文明已逝的悲剧。福克纳正是借助爱米丽,表达了对消逝文明的哀思,对南方文明的思念和缅怀,由此为南方文明献上了一曲悲怆的挽歌。  相似文献   
75.
狄金森诗歌的死亡主题审视了上帝、死亡、永生的关系。其对死亡的观察和体验 ,使死亡变得不再可怕 ;对永生的期待 ,使人热爱人生 ;对上帝无情和冷漠的愤慨 ,显示了诗人热爱人类的崇高情怀  相似文献   
76.
艾米莉·狄金森是与惠特曼齐名的19世纪美国著名女诗人,一直被称为20世纪初英美意象派的先驱.她诗作的最大特点是擅长使用新颖、奇特、凝练的意象这一诗歌技巧,来表达抽象的内心情感和深奥的哲理.她对诗歌创作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和创新,开创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对现代美国诗人也产生了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77.
艾米莉·勃朗特是世界文学史上享有盛誉的“勃朗特三姐妹”之一,她唯一的小说《呼啸山庄》集中代表和体现了她在文学上的成就。同时,她也是一位优秀的诗人。从译介角度回顾、梳理和讨论了艾米莉作品在中国的译介、研究概况,并对其生平、创作情况、写作风格等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和剖析。  相似文献   
78.
变异与突破——谈艾米莉·狄金森诗歌的创新艺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语言的变异往往引起语言的前景化,从而给读者以强烈的审美体验.同样变异也使狄金森的诗歌独树一帜,不落窠臼其具体表现为:大量使用破折号;以蹒跚不稳的近似韵代替严整规范的压韵法;句法难懂,选词奇特.她也因此被誉为美国文学史上最富创造性的诗人之一.  相似文献   
79.
狄金森与张爱玲两人在不同的时代文化背景和坎坷人生经历中形成了独特的性格特征,影响到她们的创作语言、内容及风格,从而各自在文坛上开创了一大奇景.  相似文献   
80.
本文通过分析,指出尽管艾米丽的故事是一个悲剧,但是仍然能够找出她身上所表现出的对父权和社会传统观念的反抗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