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0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6篇
民族学   6篇
人口学   7篇
丛书文集   150篇
理论方法论   29篇
综合类   609篇
社会学   65篇
统计学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56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50篇
  2010年   60篇
  2009年   73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56篇
  2006年   57篇
  2005年   54篇
  2004年   62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59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自从1918年11月16日蔡元培喊出"劳工神圣"的口号以后,劳工问题逐渐成为"五四"知识分子关注的核心.而随着"五四运动"的历史性展开,劳工话语也逐渐从一般性的话语逐渐转换为劳动阶级解放的革命话语.形塑这一话语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如时代特征、中国社会现实的矛盾发展等.其中,"五四"先进知识分子的理智自觉无疑是十分重要的因素.从某种意义上,劳工话语的转换过程也是"五四"先进知识分子接受和转向马克思主义的过程.历史选择了马克思主义,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劳动解放中国征程的历史大幕从此拉开.  相似文献   
82.
五四运动爆发后几年,以陈独秀、李大钊为代表的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对五四作出了初步的解说。他们极力凸显其政治意义,赞扬五四政治运动中“直接行动”的精神,昭示了马克思主义者把五四视作一场“革命运动”的萌芽和共产党人五四激进革命话语的产生。  相似文献   
83.
申命改革是古希伯来历史上的一次重要改革 ,对希伯来历史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本文通过对这次改革的背景、主要内容及改革结果较详细的分析 ,对这次改革的时间界定提出了新的看法 ,并对其性质、结果及其影响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84.
论马克思主义定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定义,既不符合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有关论述,也不能适应实践的发展。要与时俱进地界定马克思主义定义。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科学理论体系,它既包含着革命的理论,又包含着建设的理论。  相似文献   
85.
在新文化运动中 ,以科学主义与实证主义为主体的西方社会思潮深刻地影响了中国人的思想观念 ,启迪了一大批热血沸腾的年轻人 ,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准备了人才 ,也奠定了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86.
终结文言分离,逼近文言一致,可谓“五四”时期“语言文字革命”的一大目标。由于书写的求简(“不愿”)和条件的限制(“不能”),自古以来,中国文言分离的局面都不曾得到改观。直到1920年官方对“国语”的正式确认,才标志着中国从文言严重分离向着文言基本一致的重大转变;这一转变成绩虽然卓然可见,但文言一致的目标却并没完全达到,其中的症结是表形的文字与繁多的方言不能一一匹配所致;为了探索着解决这一问题,尽可能达到文言的一致,鲁迅和胡适的思考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87.
新时期"伤痕"、"反思"小说的苦难叙事与其自我认同有着深刻的关系。虽然"归来"作家揭示了中国几十年来的政治运动对人的精神与肉体的迫害摧残,但他们的用心显然在于刻意强调自我无怨无悔的忠诚。在新时期之初,这正是知识分子获得历史主体地位的必要前提。但这也意味着知识分子放弃了对苦难、历史必要的追问,复杂的民族国家历史、个人情感记忆就此被简化,被悄悄重构。  相似文献   
88.
论延安大生产运动之“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延安大生产运动是其他抗日根据地大生产运动的源头、代表、典范。在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下,延安大生产运动中劳动者大规模组织成互助组甚至合作社,参与生产的实践主体极其广泛,形成了多种经济成分互为依存、共同发展的经济格局,体现出领导决心“大”、组织形式“大”、实践主体“大”、经济成分“大”等四个特征。  相似文献   
89.
五四时期,毛泽东、恽代英分别是湘、鄂两省的学生运动领袖,在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斗争中,他们相互支持、并肩战斗,结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这种友谊,是建立在赤诚的爱国主义和崇高的理想追求思想基础之上的。  相似文献   
90.
中国哲学中,潜藏着一股“世界主义”思潮,既有打破“国家中心论”的较低层次的世界主义,有打破“区域中心论”的较高层次的世界主义,也有打破“人类中心论”的最高层次的世界主义。世界主义的各种形态,齐备于中国哲学家的头脑中,这在世界哲学史上是不多见的,值得认真发掘。从原有的哲学格局看,西方哲学的视野主体上还是“地球中心论”与“人类中心论”的,基本上还是以解决人与人的关系问题为主。但中国哲学的“世界主义”视野提供给人类一种伟大的智慧:要解决人类的问题,就不能以人类为中心,就必须置身人类之外;要解决人与人的关系问题,就不能以人与人的关系为中心,就必须置身人与人的关系之外;要解决地球的问题,就必须突破“地球中心论”,必须置身地球之外。换言之,不突破“地球中心论”,不突破“人类中心论”,恐怕还是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人类所面临的问题;不解决人与物的关系问题,不解决物与物的关系问题,恐怕也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人与人的关系问题。中国哲学中的“世界主义”视野,是打破各种“中心论”的一把利剑;它使中国哲学不可能产生西方式的“痛苦中心论”、“生命中心论”,更不可能产生西方式的“人类中心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