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8篇
  免费   7篇
管理学   32篇
民族学   1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25篇
理论方法论   7篇
综合类   190篇
社会学   13篇
统计学   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2 毫秒
11.
工程项目全过程风险管理模式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在分析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研究现状的基础上,从全过程管理角度,提出工程项目全过程风险管理模式:全过程风险管理机构的设置、全过程风险管理计划的制定、工程项目定义与决策阶段、设计与计划阶段、实施与控制阶段、竣工验收阶段四个阶段的风险管理。为项目业主和承包商更好的进行风险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Recently, efforts to model and assess a system's resilience to disruptions due to environmental and adversarial threats have increased substantially. Researchers have investigated resilience in many disciplines, including sociology, psychology, computer networks, and engineering systems, to name a few. When assessing engineering system resilience, the resilience assessment typically considers a single performance measure, a disruption, a loss of performance, the time required to recover, or a combination of these elements. We define and use a resilient engineered system definition that separates system resilience into platform and mission resilience. Most complex systems have multiple performance measures; this research proposes using multiple objective decision analysis to assess system resilience for systems with multiple performance measures using two distinct methods. The first method quantifies platform resilience and includes resilience and other “ilities” directly in the value hierarchy, while the second method quantifies mission resilience and uses the “ilities” in the calculation of the expected mission performance for every performance measure in the value hierarchy. We illustrate the mission resilience method using a transportation systems‐of‐systems network with varying levels of resilience due to the level of connectivity and autonomy of the vehicles and platform resilience by using a notional military example. Our analysis found that it is necessary to quantify performance in context with specific mission(s) and scenario(s) under specific threat(s) and then use modeling and simulation to help determine the resilience of a system for a given set of conditions. The example demonstrates how incorporating system mission resilience can improve performance for some performance measures while negatively affecting others.  相似文献   
13.
工程设计现在已发展到全数字化阶段,能使设计、制造一体化过程得以实现的核心是三维几何模型,二维投影图已不是这一过程所必需的文件.因此,在总结和继承原教改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我们对传统的工程图学课程进行改革,突出"三维"和"设计"两个重点,形成了现代工程设计图形学(MEDG)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4.
高校特色专业建设与创新人才培养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特色专业建设已经成为许多高校获得竞争力的战略手段。在新形势下,船舶与海洋工程特色专业建设应贴近当前经济发展的最新要求,创新教育思想和理念,让特色体现在以创新为特色,从而培养出市场化、信息化和国际化发展趋势的创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15.
在阐述"工程"和"工程社会学"的基础上,认为就像任何工程活动都是嵌入在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之中的一样,在西部地区实施的生态移民工程也是嵌入在中国社会尤其是西部社会的结构之中的,西部地区在追求经济发展过程中所造成的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促使了生态移民工程的实施。将生态移民工程与农民的身份转换结合起来,是中国西部地区农民市民化一条可行的途径。把生态移民工程和城市化建设科学地结合起来,是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实现现代化一种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根据社会的需求及环境艺术设计学科的特点,利用地方工科院校的优势,研究适合地方工科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方向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优化教学内容及实践教学手段,通过实践探索,完善并总结出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方案。  相似文献   
17.
1952—1954年,苏联援助新中国创办的第一所高等军事技术学府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与20世纪20年代以苏联为主创建的哈尔滨工业大学之间,有着许多鲜为人知的关系。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在选择校址、学科建设、师资培养以及学员实习等教学环节,大都是在充分考虑哈尔滨工业大学这一因素的前提下确定的、尤其是陈康白担任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期间,在自身师资缺乏的情况下,积极支援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的教学和师资队伍建设,为国防科技人才的培养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两校之间这种非同寻常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苏联全面介入新中国高等教育,尤其是国防科技工业领域所致,继而对各自产生十分不同的影响,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18.
随着三维CAD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针对工程制图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手段的特点,引入Pro/Engineer软件为实体建模工具,解决教学中出现的三维实体动态演示问题,探讨三维CAD软件在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传统的工程图学教学,其内容、方法、手段已远远落后于现实。作为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CAD/CAM)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计算机绘图(CAG)在现代工业制造过程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培养出具有时代气息的人才,在高校工科专业中应加强计算机绘图方面的教学。  相似文献   
20.
针对“环境工程设计”存在的问题 ,并结合目前我国环保产业对环境工程专业提出的要求 ,优化“环境工程设计”各个教学环节的课程内容、课程深度、课程范围 ,形成“环境工程设计”综合素质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