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篇
民族学   5篇
丛书文集   30篇
理论方法论   8篇
综合类   143篇
统计学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71.
辽宁浓厚的戏剧和曲艺文化为东北喜剧小品的诞生提供了丰厚的土壤。铁岭有着深厚的文化背景,培育出了众多著名喜剧演员、编导,这为铁岭成为小品之乡提供了人才基础。二人转在吸收吉林的特点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了南派载歌载舞的特点,取得了成功。以拉场戏为原型的铁岭独具特色的喜剧小品在充分吸收了话剧、相声等艺术的营养后逐渐形成。  相似文献   
72.
康熙六年(1667),吴江顾有孝、赵沄辑刻龚鼎孳、钱谦益和吴伟业的诗歌合称《江左三大家诗钞》。钱谦益、吴伟业由于诗歌艺术较高,可谓人人皆知,而龚鼎孳及其诗歌创作鲜为人知。龚鼎孳的送别诗至少有838首,占全书四分之一还要多的比例,研究他的送别诗对进一步了解他本人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龚鼎孳的送别诗继承了《文选》中所录取的七题八首祖饯诗,又有所不同:内容丰富,人物众多,朝野之士皆有涉及;往往用和别人诗韵的形式;喜欢运用组诗;抒发了诗人出仕清朝的悔辱、失路,怀念故国之情。  相似文献   
73.
流亡公子的从亡人员是指跟随公子流亡外国的一个依附人群,主要由失势贵族和劳苦者组成。这一人群在春秋时广泛存在而且人口众多,公子流亡外国少则追随数士,多则扈从千人,从亡人员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公子的命运和结局,忽略对从亡人员的考察就无法全面了解春秋贵族社会的图象。  相似文献   
74.
从文献学角度对《小尔雅》的成篇时代、作者及其与《孔丛子》之关系进行考察,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小尔雅》最早成书于秦汉之际,最早的作者为孔鲋,其后此书历汉、魏、晋又经后人增益、改定。《小尔雅》对《孔丛子》而言,最早于秦汉之际被附于《孔丛子》,魏晋之前被辑出单行。后人以为其先单行后被采入《孔丛子》,与事实不符。  相似文献   
75.
<尔雅>是我国最早的按照词义系统和事物分类来沟通"正统语言"与其他语言系统问的词义关系的词学专著.它在语词训释实践中,反映了诸多训诂原则和训诂方法,开创了中国训诂中的"词义互释"方法和"义界释词"方法,为训诂学的产生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6.
老子姓氏考     
对先秦诸子的称呼,一般是姓氏后面加“子”,如孔子、庄子等。而《史记》说老子姓李名耳,于是关于李耳为什么有违惯例地被称为“老子”,便成为历代学者聚讼纷纭的一个难题。我们认为,老子既姓李,同时也姓老,因为先秦的贵族可以同时具有几个姓氏。  相似文献   
77.
《文选·左思〈蜀都赋〉》刘逵注引《蜀王本纪》有"蜀左言,无文字"的称述,一些学者据此认为古蜀人"左言"是与汉语性质不同的少数民族语言,这几乎成为此前古蜀文化和古蜀语研究者的共识。现在古蜀有文字已经得到学术界认可,而对"蜀左言"的词语结构、文献用例、构词语素含义的研究结果表明:"蜀左言"并不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少数民族语言,而是上古汉语的一个地域分支;它与上古汉语雅言并无贵贱之分,而是其重要组成部分。"蜀左言"与上古汉语的区别并非体现在词序和语序上,而主要在语音的声调上。  相似文献   
78.
从三言二拍的描述中,可看出佛教和道教对社会日常生活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这主要表现在民众的宗教信仰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民众与宗教人士交往密切、宗教活动场所具有世俗化的功能、岁时风俗具有宗教色彩、佛道教丰富了语言等方面。  相似文献   
79.
文中讨论闽语词头“俺(安、畴)、尼、依、郎、妃”等的来源,提出“俺(安、畴)”就是表自称的“俺”,“尼、依”就是“儿”的一种读法,“儿”在古代也可用作自称。  相似文献   
80.
尔苏人生活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的甘洛、越西、冕宁等县,1981年划归藏族,他们自称尔苏人。本文拟从人类学的角度出发,以族源、语言、文字、民间歇谣、社会文化特点等为起点,对尔苏人的人文类型作一初步考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