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01篇
  免费   127篇
  国内免费   25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97篇
人口学   4篇
丛书文集   378篇
理论方法论   72篇
综合类   1895篇
社会学   5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61篇
  2014年   131篇
  2013年   105篇
  2012年   196篇
  2011年   206篇
  2010年   168篇
  2009年   140篇
  2008年   143篇
  2007年   185篇
  2006年   177篇
  2005年   151篇
  2004年   160篇
  2003年   132篇
  2002年   111篇
  2001年   89篇
  2000年   7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从易心莹的求学经历看,儒学构成了其知识结构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故他才会采用<三字经>的形式来宣传道教知识.可以说,<道教三字经>是易心莹援儒人道的具体表现,易心莹虽身为道士,但其内心"笃守儒师与道家学理"却是一个不能忽略的事实.  相似文献   
72.
萧红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风格独特的女作家,翠姨是她最后一部作品<小城三月>中的主人公.萧红采用平视叙述视角,使人体会到翠姨之死,一方面是呼兰小城那愚昧、保守的社会环境造成的;另一方面翠姨自身软弱的性格和对男权至上传统道德观念习俗的认同深深毒害了她的思想,这也是她悲剧归宿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73.
清初诗坛的学杜现象是诗学发展合乎逻辑的结果,亦与明清之际的社会现实相关。清初诗人继承杜甫的“诗史”精神并发扬光大,并对如何学杜进行了探索,为继承学习古代优秀诗歌传统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相似文献   
74.
易培基所撰的《三国志补注》,其内容与价值至今鲜为人知。本文通过介绍易氏撰述的始末、评述《补注》的内容与得失,着重说明此书在今后《三国志》整理研究工作中仍有不宜忽视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5.
本文从抚河河道变迁的事实出发,得出其变迁的特点,分析其变迁的原因。提出应加固抚河右堤、疏通东汉河与开挖下游东分流河行洪的建议。  相似文献   
76.
<文赋>是陆机探讨文学理论的专著.在<文赋>中,陆机第一次提出了为文"用心"的问题."用心"问题即文学创作心理问题.中国文学批评史上谈"心"者不少,但直接阐述文学创作心理问题,并将其作为文学理论与批评研究对象,陆机是第一人.陆机的<文赋>具体阐述了应感问题、想象问题、语言问题和灵感问题等诸多文学创作心理问题.<文赋>直接而具体地探讨文学创作心理问题与我国古代哲学"以心为主"的理论探讨模式有着密切的理论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77.
“玉石之路”的布局及其网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伯达 《南都学坛》2004,24(3):113-117
1989年提出的"玉石之路"并非全国性的,而是实指从和田向东专运和田玉的"玉石之路",亦称"昆山玉路"。但在"和田玉路"形成之前,早在距今6000年时已出现了东北、东南等玉文化区的"玉石之路"及其相互间为了交流玉石而形成的玉石之路网络。"和田玉路"成为夏、商、周三代夷玉、越玉、鬼玉等玉石与中原及各地之间的交流途径。西汉武帝打通了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于是"玉石之路"便被人们遗忘了。宋代"玉石之路"又重新浮现上来,至20世纪后半叶方退出历史舞台。  相似文献   
78.
南戏中的"义公"虽身处社会底层,但一个个古道热肠、疏财仗义,他们身上寄托了文人的道德理想,同时也体现着市井的世俗趣味.就谋篇布局来看,"义公"对作品结构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9.
宋玉是继屈原之后楚文学的另一位著名作家,历来屈宋并称。但在二十世纪"疑古思想"的影响下,许多学者都对宋玉和他的作品持否定态度,而这与事实是不相符的。宋玉在语言、结构等方面为后世赋文学奠定了基础,他是赋文学之祖。  相似文献   
80.
从心理学角度看,<周易>主要反映了一种自强的人格心理学思想.体现为持之以恒、谦虚谨慎、坚强勇敢、诚信、"知几"的自强者人格特征;从修德、认识、言行、意志和人际关系五个方面论述了自强人格养成的途径和方法;自强及其培养应遵循"创新变革"和"顺天"的基本心理原则.<周易>中所论述的自强主要是一种个体自强或个人取向的自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