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小城三月》是萧红的最后一部小说,她以行云流水般的文字描写了小城里一个普通女孩子翠姨朦胧而短暂的情感人生,在细腻温婉的叙述中勾勒出自我心灵的轨迹。从某种角度来说,翠姨就是萧红的另一个自我,这在萧红其他小说创作中是绝无仅有的。  相似文献   

2.
萧红的短篇小说《小城三月》,通过一个少女翠姨的爱情悲剧,寓言式地反映了中国现代启蒙的社会现实。作品通过双向视角展示了悲剧产生的根源。由于封建礼教的束缚和翠姨性格的弱点,以及启蒙者"我"和"我哥哥"的软弱无力,最终造成被启蒙者翠姨的悲剧。这是一个关于启蒙的寓言,同时也融入了作者的爱情悲剧,翠姨身上烙有作者爱情悲剧的印记。  相似文献   

3.
现代才女萧红的绝笔之作《小城三月》以独特的叙事语调、叙事方式和技巧叙写了“翠姨”的故事。故事背后传达出的深层理念却是萧红本人对于爱和温暖的追求,以及追求不可得之后的幻灭。《小城三月》显示了萧红鲜明的叙事风格。  相似文献   

4.
萧红的《小城三月》被誉为她生命的最后绝唱。这是萧红一生中最后的一部小说。小说以一个少儿“我”的视点,来讲述“我”的一位姨——翠姨短暂而悲剧的一生。本文拟从叙事学角度入手,探讨作者对这篇小说叙述方位的选择(即叙述人称、叙述角度的搭配)及一些叙述技巧运用的成功之处。赵毅衡将“叙述者”与“叙述角度”的配合称为“叙述方位”。“叙述角度是事件被感知的具体方式,叙述者却是叙述信息的发送者,这两者可以重合,但不一定完全重合。用热奈特的话来说,区分叙述角度弄清‘谁见到?’区分叙述者弄清‘谁说话?’”。罗钢指出:“叙述人称…  相似文献   

5.
女儿态     
前些年读萧红的《小城三月》,曾经很留意其中的一个细节,那是描写女主人公翠姨的:“她伸手去拿樱桃吃的时候,好像她的手指尖对那樱桃十分可怜的样子,她怕把它触坏了似的轻轻地捏着。” 大家看得分明,这里描述的,其实是一种属于少女的情态,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女儿态”。从前的女孩子,尤其是小家碧玉式的女孩子,常常有各种“态”流露。我私下里以为,“女儿态”很美。  相似文献   

6.
萧红的《小城三月》以悠扬婉转的笔调叙述了一个凄婉的爱情故事。小说中翠姨与"我"的堂兄的爱情悲剧既是性格悲剧,更是新旧文化冲突所导致的悲剧,是生命之花在"五四"新文化春风的吹拂下灿然绽放、却又在传统文化的重重裹挟下悄然萎谢的悲剧。这悲剧凝聚着萧红自身深切的生命体验与深沉的文化思考。  相似文献   

7.
萧红是二十世纪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颇具影响力、最具独立风格的作家。她的一生短暂多舛,却为后世留下了多达百万字的文学作品,其《呼兰河传》、《生死场》、《小城三月》等作品备受世人青睐。在萧红有限的作品中无不弥漫着浓郁的悲剧气息,这也是萧红作品的魅力所在。透过萧红的"眼睛"体验她笔下那个真实的世界,分析萧红作品中的女性悲剧意识,从而引出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相似文献   

8.
《小城三月》以特定的儿童视角敏锐地捕捉细节,对故事进行原生态叙述,用儿童眼光的稚真、敏感、纯美反衬出成人的复杂、愚钝与浑浊,表现了翠姨在爱情上"进而不敢、退则不甘"的矛盾性格以及消极抗争的悲剧命运,揭示新观念表层下封建意识的根深蒂固,营造了作品回味悠长的审美意境。  相似文献   

9.
在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萧红是一位极为优秀的女性作家.她和她的文本对人的存在进行着不屈的叩问.萧红的文本中表现了对人的动物般生存的置疑,对一切成规、历史传统的置疑,对女性痛楚命运的绝望.这使萧红走上了孤独漂泊的旅程.生命后期,萧红在文本中表现了对反抗的置疑,浸润着浓重的虚无感.  相似文献   

10.
萧红的作品,常常被称为三十年代的乡土文学,这是因为,她作品的题材,大都来自于她难以忘怀的故乡——东北的小城,乡村。她的小说,散文,真实地层现了这块土地上的社会风貌,人情习俗,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和乡土气息。萧红的作品,又被归入以鲁迅的《故乡》、《社戏》为源头,以郭沫若,郁达天、庐隐、贺名、沈从文等人的小说为代表的现代抒情小说之流。这是因为,萧红的小说,具有抒情散文的笔调,洋溢  相似文献   

11.
“商界新秀”枝子在事业成功之后重返家庭,重归“厨房”。一方面是因为单纯的事业成功给她带来幸福感和满足感,男权社会拒绝认同的“女强人”身份反而让她感觉孤单落寞;一方面是因为男权传统造成的精神上无法摆脱的对男性的依附。枝子爱情的失败源于她的爱情幻想与自身身份之间矛盾的不可调和。  相似文献   

12.
座右铭书之于纸,以自戒为旨归,从载体到题旨与纪功铭、器物铭均有鲜明区别,是铭类中独特的一种.<文选>铭类中所录崔瑗<座右铭>作为典型代表,其人生观以儒家的守愚和道家的守雌为底色,形成了内方外圆的低调的人生态度,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3.
张爱玲小说对疾病的描写以肺病最为集中,一方面张爱玲戏仿了五四作家对肺病描写的浪漫主义想象,另一方面她与五 四作家大相径庭,还原了肺病真实丑恶的疾病本相。张爱玲反五四作家的肺病意象与她童年的家庭生活不睦有关,也与她对 人生冷淡荒凉的观察相关,同时也是她文学创作观偏重表达普遍人性意识的表现。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在新中国加入联合国问题上曾长期存在矛盾心态:一方面,热切希望新中国尽早加入联合国并在其中担负起维护世界和平的责任;另一方面,又希望中国迟加入甚至不参加联合国。究其原因:首先,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大国阻挠新中国加入联合国;其次,新中国加入问题须经联大2/3的多数票通过;第三,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中有美国和蒋介石代表;第四,毛泽东采取"不急"方针旨在剥夺美国政治资本;第五,毛泽东认为中国不进联合国并没有什么损失;最后,毛泽东业已认清联合国不过是美国手掌里的工具。  相似文献   

15.
凯瑟琳的性格充满了矛盾。一方面 ,思想单纯、自由而不夹杂任何俗气 ;另一方面 ,她的性格里又表现出其世俗复杂的一面 ,具体表现为她的虚荣心和名利欲  相似文献   

16.
素心无奈天上月——《红楼梦》林黛玉形象的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黛玉的前世身份、现世遭遇及地位注定了她是一个典型的性格悲剧人物,一方面具有强烈的诗人气质,以“情”主生,不以俗事为务;另一方面又具有浓厚的自我情结,具体表现为既自尊优越、又自卑焦虑。林黛玉虽然已初具近代的自我人格意识,但因与宝玉以共同叛逆仕途经济之道为基础的爱情梦想、人生定位无法实现,最终被种种无形的关系和氛围挤压而致毁灭。  相似文献   

17.
西方的文学类型究其本质是男性的 :由男性作家创造 ,并且讲述男人的故事。以强烈的反抗意识和鲜明的主观性令世人瞩目的英国作家夏洛蒂·勃朗特 ,也处于男性为中心的小说话语之中 ,在创作中 ,她一方面认同父权社会的文学标准 ,另一方面又在修正养育了她的文学传统 ,无可避免地产生作者身份的焦虑。  相似文献   

18.
张爱玲心理世界中的“恐惧”情结是连接其艺术世界和现实世界的重要桥梁 ,也是人们进入神秘的张爱玲世界的一把钥匙。张爱玲“恐惧”情结的艺术表现是多方面的 ,这种“恐惧”情结使得其艺术世界中充满了孤独、焦虑、残缺和破碎 ,也给其现实人生涂上了一层苍凉的底色 ;它既造就了张爱玲独特的艺术世界 ,又给现实世界中的张爱玲造成了心理障碍和精神痛苦  相似文献   

19.
《水浒传》成书时间新证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现存文献中 ,最早著录和评论《水浒传》的是明嘉靖时期的一批学者。本文从《词谑》入手 ,通过考证崔铣、李开先等评论《水浒传》的时间 ,从而断定《水浒传》成书时间的下限应不晚于嘉靖九年 (15 30年 )。通过对《词品》、《戏瑕》、《百川书志序》的细致分析 ,再结合杨慎与崔铣、文征明之间的关系 ,推断出《水浒传》成书时间的上限应不早于嘉靖三年 (15 2 4年 )。《水浒》在嘉靖初年成书与嘉靖初年的社会状况相契合  相似文献   

20.
被誉为“佛罗里达女梭罗”的美国地域女作家玛·金·罗琳斯创作的大部分作品都以佛罗里达中北部荒野地区为背景和素材。该地区的气象不仅是罗琳斯描写的主要内容.同时也在其创作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四季的交替变化是组织作品架构的重要方法;气象灾害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决定人物命运;自然界的各种气象是促进人物成长的重要因素。罗琳斯的气象书写表现了其精湛的创作艺术,同时也体现了她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