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1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2篇
民族学   4篇
丛书文集   37篇
理论方法论   14篇
综合类   270篇
社会学   4篇
统计学   3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北宋词人柳永因其生平颇具传奇色彩而为后世通俗叙事文学所关注。柳永形象在宋元时期的南戏、话本等通俗叙事作品中,呈现出多重的,甚至是溢美和溢恶并存的特征,显示出宋元时期民间叙事作品“主在娱心”的娱乐性、诙谐性和消遣性创作心理。而明清的戏曲、小说,则是突出了柳永形象多才、多情而又多难的悲剧命运,体现出明清戏曲、小说作者“回护士人”的创作思想。仕途蹭蹬、怀才不遇而又逞才使气、寄情红楼的柳永形象,符合了明清时期的文人个性意识张扬、精神自由放旷的文化品性。  相似文献   
62.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其巅峰性不仅表现在它在人物、情节、环境、语言和主题意蕴诸方面都达到了中国文学的艺术至境,而且还表现在它的无与伦比的"奇妙性",其最大的"奇妙"处不是别的,而是用一个人物"扛鼎"起红楼梦世界,这个人物就是林黛玉。《红楼梦》的轴心人物不是贾宝玉、薛宝钗、史湘云、王熙凤,而是林黛玉。作者特意赋予林黛玉许多奇特的禀赋,如"草"、"神女"、"玉石"、"花神"、"帝妃"、"玄珠";"报恩"、"情恋"、"乡愁"、"诗性"、"本真"等,使她成为一个全局化的"结构轴心",目的是要在整体上为其"为史作传"的新人学建设提供一个"一而统万"的"阿基米德点"。与之配套的是小说人物的"立体幻影互文结构",它保证了林黛玉"轴心论"的有效实施、贯彻。林黛玉是中国历史上"新人学"范型的一次辉煌而壮丽的日出!她的神奇之光完全可以与西方现代、后现代的"美学人学"共契圆舞,交相辉映!她是中国的维纳斯、海伦和贝亚德丽齐;是中国近世人学拯救的人格化的诺亚方舟。  相似文献   
63.
《网事倾城》是一部反映社会转型期间女性婚姻生活的长篇力作。小说关照的重点是女性自身欲望的满足,重在探索其心灵与肉体的双重矛盾下造成的困扰和烦恼。这部小说虽然出自一位年轻女子之手,却显露出不凡的艺术造诣。本文从对女性自身欲望的考察、人物的典型塑造和艺术技巧的运用等方面阐述这部长篇小说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64.
线条是中国人物画的精脉,是最简练概括的表现语言,是带有主观性的、带有情感的语言。中国人物画中的线条运用是极为丰富的,也是十分重要的。通过分析中国人物画的名画和历史,对中国人物画线条基本类型、线条练习、线条运用的研究,探讨中国人物画线条艺术的魅力。  相似文献   
65.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这首词是辛弃疾贬官闲居江西时的作品。这首词着意描写黄沙岭的夜景——明月清风,疏星稀雨,鹊惊蝉鸣,稻花飘香,蛙声一片。词从视觉、听觉和嗅觉三方面抒写夏夜的山村风光。由此可见作者辛弃疾将自身亲身体验夜行黄沙道中的所见所听所闻的所感通过诗的语言表达出来。诗歌是人类强烈情感导致的一种特殊认知活动的表达方式,而语言正是人类认知的结果,诗歌是人们特殊概念化过程的结果和表达,诗歌是人类认知世界(精神)体验的一种表达方式。由此看来,诗歌也是基于认知体验的过程;同时提出:认知诗学这一全新解读方法也可对本土作品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6.
从心理学精神病学的视角,阐述鲁迅先生写了诸多心理不正常人物形象的原因,这些人物形象用现代精神病学理论对照,得出这样的结论:鲁迅先生以医学知识把握了人物形象的准,以现实主义的文学创作方法保证了人物形象的真,以象征主义审美法则塑造了人物形象的美,以反叛传统哲学的思考开掘了人物形象的深,为中国现代文学留下了一组病态心理人物群像。这种先进的创作思想和方法促使鲁迅先生超越同时代作家,成为世界级的伟大作家。  相似文献   
67.
图形与背景理论是认知文体学中的重要内容.图形指某一认知概念或感知中突出的部分,背景则为突出图形而衬托的部分,两者不可同时被感知.认知文体学中,图形与背景理论不仅可以对语法现象进行详细的分析,也可以对语篇的内容进行探究.运用这一理论对近年来颇为畅销的<哈利*波特>系列小说进行认知解读,为赏析该小说开辟一个新视角.  相似文献   
68.
萧红是一位极富才华的现代女作家,她在作品中观照最多的就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广大农村劳动妇女,萧红以“越轨的笔致”大胆真实地描绘了这些女性在婚恋中怵目惊心的悲剧性生存状态,彻底消解了爱情的甜蜜,颠覆了情爱的愉悦,甚至否定了女性生命创造的内心喜悦及生育创造行为本身的伟大、神圣,这种极其另类的书写与萧红自身的情感经历有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69.
以往进行财务危机预测主要使用统计方法建模,迄今尚未见到因考虑财务指标的适度性而建立遗传算法模型的中外文献。适度财务指标是指该指标在某个区间内公司才是健康的,过大或过小则公司发生财务危机的可能性都较大。故以中国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建立了基于适度财务指标和遗传算法的创新型财务危机预测模型,结果显示该类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准确率。  相似文献   
70.
听力理解过程是一个极其复杂的抽象思维过程,是听者把听到的声音信息在头脑中加工处理转化为意思的过程,是由于听者凭借已有的语言知识和背景经验运用一系列策略的结果。文章提出四个语言理解策略进行商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