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7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6篇
管理学   4篇
民族学   6篇
人口学   10篇
丛书文集   31篇
理论方法论   9篇
综合类   201篇
社会学   31篇
统计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01.
本文是针对以外部选择权所定义的讨价还价实力对谈判结果的影响所进行的实验研究。有关讨价还价实验的文献主要关注谈判实力对等的情况,而实力不对称的情况显然未被重视,尽管在现实世界的讨价还价情形中此类谈判实力不对称的情况比比皆是。仅有少数研究在其模型中考虑了这种实力上的差异。针对讨价还价实力对谈判结果影响的预测尚不明晰。按照Nash的讨价还价解,议价者的最终收益应该可以反映其实力差异。然而,Binmore等认为,只有当出价人的出价低于其保障收益时,外部选择权才会起作用。为了研究实力差别对讨价还价结果的影响,我们基于Selten的模型进行了双边讨价还价实验,实验的双方分别由若干参与人组成。我们的分析主要依据以下两组信息来源:1.讨价还价时所做的选择;2.各组内部讨论时的视频录像。我们比较了在德国波恩大学所做的较高程度的实力差异和较低程度的实力差异情况下的两组交易,未发现实力差异会在讨价还价结果中有所体现的迹象。然而,与德国相比,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所进行的较高程度的实力差异情况下的交易,具有较高实力的参与人可以明显提高其收益水平。视频录像显示,两组议价者行为上的差异可归因于其不同的价值判断标准。德国的参与人不接受实验起初给定的既成实力差异而将平等分配作为其参考标准。而中国的参与人接受既成的实力差异进而在不平等分配的框架下进行其讨价还价行为。  相似文献   
102.
行政合同特权源于行政合同的行政性与公益性,本质在于实现行政管理目标。文章先对行政合同与行政合同特权的内涵进行界定,重点考量德、法行政合同特权制度的特点,并总结两者的共性与差异,最后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从行政主体所拥有的单方变更权和解约权、指导权、协助权与监督权、强制履约权、制裁权、强制执行权、解释权等角度构建我国的行政合同特权。  相似文献   
103.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translation of sociolinguistic variation by examining the ways that African American English (AAE) is dubbed into German. In discussing this ubiquitous yet poorly studied area of language use, I show that ideas about language as an index to social groupings are transferable to the degree that the ideas overlap in the cultures in question. In the case of German, if the character being dubbed is young, male and tied to the street cultures of the urban inner city, then AAE is dubbed using a form of German that has links to the urban youth cultures of north‐central Germany. The transferability of sociolinguistic variation is important to issues related to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and the ideologies that may play a role in the outcomes of that communication as well as to linguistic creativity and language style more generally.  相似文献   
104.
从跨文化交际教学与阅读课的理论关系入手,探讨在基础阶段德语阅读课上实施跨文化交际教学法的可行性与必要性,进而具体研究如何在德语阅读课堂上实施跨文化交际教学法。  相似文献   
105.
20世纪中国的费尔巴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费尔巴哈哲学是随着20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传播而东渐的。中国学者对它从事真正实质性的研究,是在20世纪下半叶,其解读的理论基础是恩格斯的《费尔巴哈论》。这一研究虽受到一些非学术因素的干扰,但还是取得一定的成就,尤其是近20多年来成果丰硕。费尔巴哈哲学的主题使它永具诱人的魅力。只要我们与时俱进,在解读方式上不断融入新知,注意借鉴国外学者的成果,就会有新的收获。  相似文献   
106.
在政府实行的,以鼓励和支持工作适龄妇女进入劳动力市场为主要内容的妇女政策影响下,原民主德国形成了以高就业率为特征的女性就业模式。这种模式满足了国家在社会经济建设过程中时劳动力资源的需求,改善了妇女在私人和公共生活领域里的地位。当然,民主德国的女性在劳动力市场上仍然面临各种“重男轻女”的不平等现象,如职业分布、晋升、分配等领域里的不平等。  相似文献   
107.
通过介绍德语中外来词的产生、发展及现状,剖析了其他民族语言,主要是西欧语言中的拉丁语、希腊语和英美语对德语的影响,阐述了外来词在语言中的地位和功能,并说明文化优势在语言交流中所起的作用.最后指出,外来语对民族语言的渗透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社会发展规律,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信息交往空前频繁的21世纪,各民族在语言方面的相互影响和交流还将大大增强.  相似文献   
108.
1522-1545年,马丁·路德为推动宗教改革,致力于《圣经》的翻译工作。他的《圣经》德译本同时揭开了德语发展史上新的一页,马丁·路德也因此被称为伟大的翻译家。在《圣经》翻译中他汇聚丰富的德语词汇,尽可能排除方言土语的影响,切实可行地树立了一种统一、普遍而稳定的通行全德的民族共同书写语言,为日后现代德语的形成提供了最重要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109.
In the German-speaking regions of Switzerland, dialect is spoken by all social groups in most communicative situations, Standard German being used only when prescribed. Swiss dialects rarely appeared in written form before the 1980s, apart from the genre of dialect literature. Due to the growing acceptance of informal writing styles in many European languages, dialect is increasingly employed for written personal communication, in particular in computer-mediated communication (CMC). In Swiss Internet Relay Chat (IRC) rooms, varieties of German are used side by side as all chatters have a command of both standard and dialectal varieties. Depending on the channel, the proportion of dialectal contributions can be as high as 90 percent. The choice of a particular variety depends on both individual preference and on the predominant variety used within a specific thread. In this paper I take a quantita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variation in IRC and demonstrate how such an approach can help embed qualitative research on code-switching in CMC.  相似文献   
110.
张弛 《职业时空》2013,(5):77-78
文章介绍了德国“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分析了该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势和特点,又以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谈了我国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措施,对其他同类院校有一定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