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98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20篇
民族学   87篇
人口学   8篇
丛书文集   382篇
理论方法论   118篇
综合类   1756篇
社会学   1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121篇
  2013年   74篇
  2012年   169篇
  2011年   200篇
  2010年   156篇
  2009年   161篇
  2008年   141篇
  2007年   196篇
  2006年   220篇
  2005年   174篇
  2004年   163篇
  2003年   156篇
  2002年   135篇
  2001年   96篇
  2000年   63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韩非的治国方略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非是先秦法家的集大成者,他一生的基本轨迹可以概括为:研究治理国家的历史经验,研究治国方略,为封建君主服务。治国方略是治理国家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是治理国家中的具有战略性的指导原则和全盘性的计划、方针、政策和策略。韩非的治国方略主要可以概括为:循天守道、因情而治、赏罚依法、治吏引纲、务力耕战。  相似文献   
992.
春秋初年的管仲佐齐桓公尊王攘夷之功为历代美谈,但对其治国思-想中的法治部分作出系统评价的却是几百年后战国末期的韩非.集法家大成的韩非肯定了管仲在齐国实行的变法改革,并认为变法改革是齐国成功的关键.他对管仲思想中的"刑罚""因能而受禄,录功而与官"的法术思想表示赞同,并对其思想中不成熟的方面作出批评.  相似文献   
993.
范晔继承并发扬了儒家经典《春秋》这部史书的行文手法,即将一字寓褒贬的"春秋笔法"运用于史论中,创造出一种新的史论笔法,在其《后汉书》帝后纪史论中更是多处可见,主要表现为:微言见意,婉而成章;言近旨远,文略理昭;伏脉千里,褒贬互见。使其史论情感表达曲折幽深,讽喻多致,文约而意丰、委婉而多讽,体现出其史论"皆有精意深旨,既有裁味,故约其词句"、"诸细意甚多"的特点。  相似文献   
994.
族群迁徙是影响藏彝走廊历史与文化特征的重要因素。因各种原因,自清代中叶以来大量汉族迁入九龙地区。汉藏通过通婚与经济利益互补等方式构成了相互依存的族群关系。汉族移民入赘藏家,为二者的文化交流提供了一个平台,汉藏文化的交流反过来又密切了相互关系,促进了汉藏民族的交融。汉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是双向进行的,并且他们也相对地固守与改变着自身的文化。  相似文献   
995.
新疆地区的多民族和多宗教可能会形成不同的管理控制偏好,但是,多民族之间的融合又会形成管理控制偏好的相互渗透。本文以维吾尔族、汉族、哈萨克族和回族为对象,研究这四个民族的管理控制偏好的内部一致性和外部差异性。根据1347份有效问卷的数据统计分析发现:各民族内部的管理控制偏好表现出较大的一致性,各民族之间则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性。这个发现告诉我们,在管理实践中要重视这种差异的存在,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来应对差异。  相似文献   
996.
郭海燕 《南都学坛》2010,30(2):16-19
两汉时期诸侯王一般妻妾众多。西汉时诸侯王的妻妾名目与皇帝后宫略同,人数也较多。随着诸侯王地位的下降,东汉时名目大为减少,对妻妾的数量也有了限定。诸侯王由于地位的特殊,其婚姻也易受政治、重亲等因素的影响。如果诸侯王不能审慎地处理后宫问题,则会影响其最终的命运。  相似文献   
997.
冯建勇 《社会》2020,40(1):75-95
民国时期,边地汉人在研究者的笔触之下被赋予了不同的形象。吴文藻、陶云逵等较早地接受了美国芝加哥学派社会学家罗伯特·帕克提出的“边缘人”理论,并从宏大国家叙事着眼,阐释了边地汉人的“枢纽人”作用。不过,李安宅、梁钊韬、费孝通等基于微观“边地日常”的观察表明,作为“限界群”的边地汉人的图利动机及其行为有时对边疆建设来说是一个“问题”。两种相互矛盾的形象表述直接或间接地与罗伯特·帕克的“边缘人”理论发生对话,揭示了民国时期国内社会知识精英所持边疆社会改造方法论的分歧。回到历史现场,无论是“枢纽说”抑或“限界说”,均表达了研究者对边地汉人的关怀和期待,同时亦反映了历史经验和现实利益交织下边地人群交往、交流、交融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998.
王茹 《阴山学刊》2020,(2):81-87
无论是传世文献,还是简牍材料,西汉时期都有着史不绝书的再婚现象。这既应归因于经济根源,又要考虑到政治宽松、人们身心需求、社会观念和性别比例等多种缘由。西汉再婚的常见,在实现个人幸福、增加人口、稳定统治、提升妇女地位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也带来了正统伦理教化受阻或重组家庭内部矛盾较多等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999.
《汉书·艺文志》中的小说家《伊尹说》等七种,班固或注云依托,或虽不注云依托而事实上确为依托。研究者多以辨伪学的视角将相关依托视为伪造,原因则解为借古人以重己说或市名。这些依托情况复杂,不当以后世辨伪学的伪造视之;以借古人以重己说、市名等解释其原因,应持以辩证的态度。将《汉志·艺文志》小说家之依托纳入辨伪学的视野进行考察,也应慎之又慎;班固在辨伪学史上的地位及所称依托的辨伪学研究价值,尚需重新界定。讨论《伊尹说》等的依托,有助于了解早期民间社会知识生产的情形、小说家的兴起或其早期发展,及丰富对代言体的认识等。  相似文献   
1000.
文章在对新疆南部农村维汉通婚状况调查的基础上,分析南疆维汉通婚的特点,重点阐述汉族村落内的维汉通婚情况,探讨维汉混居村落的通婚少于维吾尔族村落和汉族村落的原因,指出维汉群体对通婚行为的态度差异还受到各自行为方式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