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38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15篇
民族学   5篇
丛书文集   257篇
理论方法论   62篇
综合类   1378篇
社会学   1篇
  2024年   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85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111篇
  2011年   119篇
  2010年   100篇
  2009年   97篇
  2008年   114篇
  2007年   161篇
  2006年   140篇
  2005年   129篇
  2004年   128篇
  2003年   133篇
  2002年   96篇
  2001年   74篇
  2000年   62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71.
对历史上有关<毛诗序>的观点进行梳理后可以发现,<毛诗序>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不能强分出大小.各首诗前面的阐释文字,既可以整体指称<毛诗序>,也可以单独指称每篇诗的序;<毛诗序>是在一定历史时期内成于众手,而以孔子、子夏传授为主流,同时兼收后学观点的集体性著作;<毛诗序>的产生与先秦赋诗言志的风气有很大关系,它由孔子加以搜集整理并传授给弟子,而且一直在儒家学派中流传,并进而成为<诗>的正式内容,被后人视为与诗句同样重要的经典.  相似文献   
72.
对屈原《离骚》等作品中的"芳与泽其杂糅兮"诸句,古今学者的解释存在分歧和矛盾。本文支持王逸以来释"芳与泽"为芳香与润泽的观点,并分析了解"泽"作与"芳"相对的污秽、垢腻之类义项的释意的错误原因,指出其思路与前提本不确当,可以视为读懂古书、解决某些字句训释分歧时应吸取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73.
李贺诗歌以“奇”、“诡”、“怪”著称,而他诗歌中的童话色彩及其内蕴往往为人忽视。李贺善于把历史典故、传统文化当作心灵化了的素材,从童话艺术思维这一角度加以审视、分解、重组,并适当融入时代生活与时代意识,在传统与童话二者之间巧妙完成了异乎寻常的审美独创。  相似文献   
74.
唐五代诗词中经常出现“蹙金”这一织绣名物,法门寺地宫出土的五件蹙金绣是这一常见诗词名物的实物印证,同时也体现出一定的佛教意涵。“蹙金”是用捻紧的金线以制成皱纹状织品的一种刺绣工艺,蹙金绣是质地最密、形态最美的一种绣品。这种绣品在唐五代成为皇帝后妃、诸王公主等皇室帝胄和衣冠贵族喜欢服用的生活和装饰用品,故诗人经常用以表现贵族社会和人物的生活情状。因“蹙金”优于“盘金”、“缕金”和“贴金”,在诗词中的表现作用也就有所不同。这一特殊的诗词名物具有丰富的文化史内涵。  相似文献   
75.
舞曲歌辞是汉唐乐府诗的一个重要类别,与舞蹈艺术结合,是其有别于其他类乐府诗的重要特征。在舞曲创作背景、表演情境的影响下,大多舞歌文本重叙述事件、描写场面,具有很强的故事性,其语言具有指向受众的内在要求。同时受舞曲来源影响,舞歌在一定程度上仍然保留着民间歌舞的色彩,呈显雅俗并存状态。  相似文献   
76.
宋末七家山水诗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文鹏 《阴山学刊》2001,14(4):22-26
文天祥、汪元量、真山民、谢翱、林景熙、郑思肖、萧立之等宋末爱国诗人的山水诗,渗透了伤时忧国之情,总体格调沉郁苍凉,却又具有不同的艺术个性,在思想内容和艺术表现两方面,都给宋代山水诗注入了新因素,改变了南宋后期山水诗过分追求纤弱的风气.  相似文献   
77.
论唐诗人与道士交游的范型及其诗学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乃龙 《唐都学刊》2000,16(3):56-62
送人入道、送道士归山和山中访道是唐代诗人与道士交游的三种主要方式。从入道者的身份看,可分为宫人、官人、处士、佛徒和平民五种。他们入道的原因各不相同,诗人对此的反应则以肯定为主。诗人与道士交游有学道问医、名士雅集和虚拟游仙等现实需要和心理代偿等原因。仙为“人在山上貌”的观念和道士在山中修炼这一事实使访道求仙成为诗人创作山水诗的因缘。  相似文献   
78.
晓雪诗歌中的民族特色、民族心理特征、民族气质,特别是浓烈的地域色彩,西南边陲特有的瑰丽秀美的风景,当地少数民族不同社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淳厚、古朴的风习,构成了以晓雪为代表的“苍山洱海派”诗人诗作的主要内容,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令人种往的神话色彩和清丽秀美的语言风格.少数民族诗歌是以独特的民族心理,独特的民族气质,少数民族人民的愿望和理想的表达为其核心的.  相似文献   
79.
毛泽东诗词作为人生感悟的结晶,诗思来自于岁月的底层和历史深处,时间因素极其突出,将年华如水,生命有限的体验,置于广阔的社会现实之中。作为一名革命者和建设者,毛泽东是驾驭时间的典范,其高尚的时间观念值得人们学习,他善于从过去的事情中吸取教训,善于总结历史经验,这在其诗词中有充分的体现。总结过去,岁月峥嵘,立足现在,奋力登攀,展望未来,玉宇澄清,毛泽东诗词时间之链给我们无穷无尽思想上的启示和情感上的熏陶。  相似文献   
80.
顾随《倦驼庵稼轩词说》是一部很重要的研究稼轩词的论著。这是作者自己词作创作经验和宋词鉴赏方法的结晶。作者从三个方面展开论述,一是重点分析了《稼轩词》主旨美:"诚"和"高致"。这个"诚"就是辛弃疾发自内心的爱国热情和生命热望;"高致"则是作者心胸精神的自然流露。二是分析稼轩词艺术美:灵动妙悟,注重词汇、句式和词义之间的圆融和谐。三是他为读者欣赏阅读稼轩词指出方法:尚友词人,了解词人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