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5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56篇
理论方法论   9篇
综合类   179篇
社会学   5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1.
理性是哲学的最大特点,理性不断推动自己,外向地形成哲学的文化系统,内向则不断追问自己的合理性。现代西方哲学,尤其实证主义,虽然有其肯定经验和客观性的合理的一面,但从哲学之为人学的角度讲,这远远不够,忽视了人是作为道德与价值主体的存在。中国哲学的核心是"道",理性是"道"作为规律系统的应有之义。中国哲学强调理性与德性统一,理性为德性的基础并最终被德性所统摄,而这就是理性的出路。  相似文献   
12.
关于"艺术终结"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黑格尔根据艺术发展的三个阶段提出了艺术终结的理论,丹托承接这一观点提出了"我们已进入一个后历史的艺术时期,对艺术不断自我革命的需求现已消失"的观念,文章通过进一步对于现代艺术的观察和思考,提出了艺术只是进入迷茫期而并非消亡的观点.  相似文献   
13.
黑格尔哲学逻辑学的逻辑的辩证的思维方式,即三分法或三分式及其运用自然-感性-意志、偶然-必然-自由、感性-知性-理性、机械性-化学性-目的性、生命-认识-绝对理念等等,其中包含着丰富的"一分为三"思想.  相似文献   
14.
黑格尔的权利观念建立在"自在自为地存在的合乎理性的意志"实体性基础上;权利的实现必须具备意愿之表达,对物之占有及他人的承认三个要件;权利和义务的关系密不可分。黑格尔的权利学说极其深刻,改写了西方自然法哲学中的权利观念,标志着以权利与权力关系为基本问题的近代法哲学体系的形成。  相似文献   
15.
我们在黑格尔这里,看到了一种完全不同于其他方法的哲学方法。这是因为黑格尔使用了一种完全不同于其他逻辑的逻辑。这种逻辑,黑格尔称之为辩证逻辑。这种逻辑的方法,使得理念活动的全部内容按照辩证的关系展示出来。同时,它也反映出绝对主体外化出现象世界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16.
黑格尔终结了传统哲学将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相等同的理论观念,第一次将市民社会范畴从政治国家的概念中剥离出来,成为市民社会学说史上的转捩点,他“向我们暗中指出了唯物主义的历史观”。成为马克思创立唯物史观的切入点。马克思由此出发。基于市民社会是人们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上的一切“物质变往”,进而确立了市民社会决定国家的历史观。  相似文献   
17.
关涛 《学习与探索》2002,42(2):7-11
在《18 4 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最后 ,马克思转向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 ,马克思批判黑格尔哲学的根据事实上就是他在前面所做的对私有财产的批判 ,而这样做之所以可能的更为深刻的前提是私有财产同黑格尔哲学有着根本性的联系。对私有财产所做的批判 ,不仅使黑格尔哲学的根本局限性得以暴露 ,从而使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得以完成 ;并且为哲学革命的发生 ,即感性对象性活动理论的创立提供了全部根据。  相似文献   
18.
徐文华 《齐鲁学刊》2003,1(5):121-123
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自己的理论过程中,批判地吸取了黑格尔的唯心辩证法和费尔巴哈唯物论的合理内核。马克思从"市民社会"出发,开始步入现实生活,揭示社会的真实面目,寻找社会的发展规律,创立了新的、科学的历史观,即历史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19.
宗教对于人类的意义——简论康德与黑格尔的宗教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嘉明 《文史哲》2006,(3):138-143
康德与黑格尔的宗教观出自启蒙运动的思想背景,虽然他们对启蒙的宗教批判持有不同的态度。基于相同的理性主义的立场,他们提出了目标一致的建立道德性宗教的主张,但在对宗教的性质的解释上却有所不同。康德将宗教看作是出自道德的需要,“上帝”是为了实现至善而设定的“公设”;黑格尔则把宗教看作与哲学一样都是纯粹的“思”,其目标是把握真理,“上帝”即是一种真理。他们的宗教哲学的一个共同缺陷,是忽视了宗教最本真的意义在于它作为精神的安身立命之所。  相似文献   
20.
黑格尔的音乐哲学是其哲学体系的组成部分,思辨哲学由此成为他解决音乐美学基本问题的重要范畴.黑格尔对艺术的诠释以形而上学与辩证为基础的论证方式,构成了他阐释音乐的独特视角与方法,同时也意味着他受哲学思辨的构架而忽视了其他形成音乐艺术及其演变发展的诸多因素.如果包括音乐在内的艺术具有内容意蕴,即内容与形式从来就不该被二元性思维所规定,以此作为论证内容存在的合法性以及重新审视面对音乐的审美方式,则具有其理论反思的价值.黑格尔对于理想音乐的美的本质的审美判断,调和了音乐美学中形式主义与反形式主义长期以来的论争焦点.他对形成于古典主义的性格范畴及浪漫主义器乐形而上学的创作趋势的质疑,显示出对音乐现代性的批判预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