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思辨哲学是一种文化,属于文明范畴。近两个世纪以来,黑格尔主义始终成为或冷或热的话题。无论当代哲学家是反叛黑格尔、憎恨黑格尔、面对黑格尔,还是回到黑格尔、喜爱黑格尔、走进黑格尔,思辨哲学的在场都不可能等同于解构了的逻各斯元素;黑格尔哲学中的活东西和死东西,绝非因阐释者的视域而变幻不定。黑格尔的幽灵,暗示着德里达的马克思的幽灵。哲学不会永远停留在旧的形而上学,而黑格尔哲学是新的形而上学。形而上学高于本体论。当代哲学拒斥形而上学,但不等于有根基的形而上学的退场。要去发现哲学思考过程的结果,就要揭去哲学思考过程中的神秘的面纱。  相似文献   

2.
康德建立了逻辑与形而上学统一起来的先验哲学。他的逻辑是独立于传统逻辑之外的哲学逻辑 ,他的形而上学是有别于传统形而上学的科学形而上学。他的这项开创性的工作为欧洲哲学史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影响深远的贡献。费希特改进了他的先验逻辑和科学形而上学 ,建立起了完整的先验哲学体系。黑格尔吸收了康德和费希特先验哲学中的辩证内容 ,批判了它的主观唯心论基础 ,建立了以客观唯心论为基础的、具有科学形态的思辨逻辑体系。  相似文献   

3.
西方传统艺术理想始于古希腊时代,特别是亚里士多德提出理想化的艺术摹仿观确立了西方传统艺术理想的哲学基础.中世纪基督教将希腊艺术理想改造成了神学形态的艺术理想,强调上帝是理想美与艺术美的根源.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批评了中世纪神学艺术理想,创造了旨在追求人神和谐的艺术理想与审美理想,并通过康德至黑格尔的德国古典美学创造了体系化的艺术理想观.整个西方传统艺术理想包括完美、理性、理想化这三个核心范畴,并具有形而上的思辨主义、基督教主义和艺术审美中心主义三大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4.
黑格尔的艺术诠释基于形而上学与逻辑辩证,并以此作为阐释音乐艺术的视角与方法。黑格尔音乐哲学的中心问题围绕“内在”意义与“外在”形式的关系展开,其实质是将二元的主客体消融在内在主体性之中,以主体性的维度探察音乐艺术的本质。音乐作为主体趋向自由的艺术,意义及其感性表达的平衡是理想音乐的自由境界。基于此,通过阐发理想音乐的基本内涵,音乐艺术的自由特性以及感性因素的自由原则,尝试论证黑格尔音乐哲学中音乐与主体的关系问题,由此,音乐即成为主体朝向自由的一种方式。  相似文献   

5.
哲学乃是人类掌握世界的一种特定思维方式,哲学思维经历了实体思维方式、形而上学思维方式、辩证法的思维方式等的转变。黑格尔提出了思辨辩证思维方式,宣告了传统西方哲学的终结。马克思哲学作为辩证的实践过程思维方式是对黑格尔思辨辩证思维方式的清理与扬弃,开创了一种新的哲学解释原则。  相似文献   

6.
如何理解黑格尔的形而上学或黑格尔的逻辑学,是理解黑格尔哲学的关键。我国黑格尔研究有些萧条,与我们对黑格尔的形而上学的理解有很大关系。从上个世纪30年代开始,我国学者就认为黑格尔的本体论与神学有内在关联,是一个“思辨创世说”。无论是从形而上学还是从认识论去研究黑格尔哲学,有几个基本概念是必须澄清的。黑格尔的精神概念从一开始就有主体间性的特征,他的形而上学和本体论决不是前康德的形而上学和本体论。黑格尔的上帝概念有其特殊意义,无论从宗教神学还是从绝对唯心论的先验哲学去理解,都会使我们失去对黑格尔哲学的正确理解。  相似文献   

7.
黑格尔的音乐关学体现他“绝对精神”的哲学理念,他的“精神哲学”是建立在德国古典哲学的基石之上,从哲学、宗教、伦理各角度阐述论证“绝对精神”(绝对理念)的主导作用。音乐作为意志的体现,也是“绝对精神”的表现途径,作为一住哲学家.黑格尔所关注的是音乐所体现的内容,音乐的价值在于它所包涵的人的“精神”或“内心”,通过心理作用而表现出来的就是平时所见的各种“情感”“情绪”。黑格尔的理论揭示了音乐本质的一个层面,即音乐的表现意义,在19世纪时期美学的研究将他的论说归为“他律论”,与专注于音乐形式规律的“自律论”对立,从现今的角度看,这两种对立的学说,实际上是辩证的关系,黑格尔的论证中体现了“形式”与“内容”两者辩证统一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与怀特海都对传统思辨形而上学加以批判。马克思终结了传统思辨形而上学,以实践为基础展开其思想体系。怀特海重建形而上学,并极力把科学与哲学统一起来,以一种审美和价值取向统领形而上学的进程。二者体系不同,但都对过程思想进行深入思考。如果我们不拘泥于背景和体系的差异,仅就克服传统实体思维方式而言,马克思过程思想展示了与怀特海过程哲学同一维度的哲学探索。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黑格尔音乐思想哲学内涵及美学特质两方面的分析阐释,试图通过美学作为其哲学体系的组成部分这一理论前提,挖掘在他的音乐思想中两者的辩证同一关系。探讨"理念"(精神性)与音乐艺术之间的内在性。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在何种意义上以及究竟以何种方式批判甚至颠倒了德国观念论?回顾西方观念论的发展历程可见,柏拉图的观念论源于苏格拉底之死所带来的政治现实,其并非仅是哲学形而上学,同时也是规范性的实践哲学。近代观念论以主体为轴心所实现的表象哲学的建构,凸显了观念论作为哲学形而上学的一维。这一维度在康德批判哲学对同一性原则的质疑中趋于瓦解,却在黑格尔包含着差异性的思辨逻辑体系中重新被建立起来,使得黑格尔的"现实"在其"合乎理性"的意义上最终不过就是一种"观念"。在将黑格尔思辨观念论做主观主义误读的基础上,马克思对其进行了彻底批判,去除了西方观念论在其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形而上学色彩,让哲学再次成为直面现实社会政治体制的一种思想建构,被理性所吞噬的"现实"由此获得拯救。因此,马克思的哲学变革并非对德国观念论的颠倒,而是对这一哲学形而上学之同一性原则的拆解。  相似文献   

11.
《庄子》一书,虽非专门探讨美学(艺术)思想的著作,但字里行间透射出十分丰富而深刻的哲学思想和美学(艺术)思想,并且其哲学与美学实际上已贯通合一。因此,要对庄子美学思想进行探研,就必须由分析庄子的哲学思想入手。老子和庄子开创的道家哲学思想的一个主要范畴———“道”,可以看作是庄子哲学思想和美学思想的一块基石。庄子哲学最终要对“道”进行体认,体认的方式乃“唯道集虚”,而这种方式直接通向了审美,形成了他关于美与审美的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12.
西方近代法哲学本质上是法的形而上学,而这种形而上学是由黑格尔最终完成的。黑格尔在绝对精神和思辨辩证法的基地上为法奠定了更牢固的形而上学基础。黑格尔在绝对精神的基础上实现了自然法与实在法、道德与法律、权力与权利、自由与法的统一。黑格尔依据"国家是伦理的现实"的观点,对现代法或权利做出了新的理解。黑格尔的法哲学标志着近代法的形而上学的完成。  相似文献   

13.
分析美学家诺埃尔·卡罗尔指出,尽管艺术哲学与美学学科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但二者是两个存在交叉实则相互独立的学科领域.两个学科之间的交叉点为艺术的审美理论,主要形成于美学向艺术哲学演变过程中,无功利的审美作为美学学科的核心与艺术本质的结合,使得艺术哲学和美学之间造成长久的混淆.卡罗尔通过对艺术哲学与美学混淆的历史与原理的辨别指出,艺术哲学研究范畴较美学宽广,包括核心问题艺术本质,以及与艺术本质相关的艺术定义、艺术本体、艺术经验、审美经验等多个重要问题.艺术哲学的潜在基本任务是将正在出现的新作品尤其是革命性作品,归为艺术家族而提供理论手段.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50—70年代黑格尔《美学》在中国翻译出版,黑格尔美学的中国阐释模式随之建立,与中国当代美学理论的孕育和诞生大致同步,并在研究方法、研究范围、理论体系等方面给后者以深刻影响。国内学界既有的阐释模式主要是把黑格尔理解为西方古典美学的集大成者,较多地关注黑格尔的思辨方法、美的艺术哲学、艺术发展史等方面的内容。黑格尔对比较美学的早期探索、对现当代先锋艺术的准确预见、对摹仿说和教训说的否定、对移情说的启迪等作为西方现当代美学重要先驱者的方面,我们较为忽略。对黑格尔的自然人化论等观点我们也存在误解。如果说对黑格尔美学业已定型化的理解,曾经是20世纪中后期催生中国当代美学理论孕育和诞生不可或缺的重要催化剂,那么推动新世纪黑格尔美学阐释模式的转型,对于中国当代美学的重构同样具有重要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5.
音乐的存在方式问题,是音乐美学研究中的首要问题,是属于音乐本体论研究范畴.然而,作为人类共同的精神产品,中乐和西乐,其存在方式卓然异趣,这很让人深思.在此,我们借黑格尔在表述"绝对理念"发展的不同阶段时常用的哲学概念"自在"与"自为",对中乐和西乐之存在方式作一比较研究,试图从哲学上揭示中乐和西乐卓然异趣的根本.  相似文献   

16.
“和”是中国古代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该范畴有哲学、美学两方面思想渊源。从先秦始到《乐记》产生是“和”的思想的全面总结、发扬,并将其落实于音乐艺术时期。“和”的思想进而形成以“中和”为审美标准、以内心“和顺”为主体要求、以“合和”天下的音乐功能论等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17.
从哲学的角度看,劳动价值论的确立是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再现了现代市民社会的兴起及其政治经济诉求.从霍布斯和配第开始将土地和劳动看作财富的共同起源,经过洛克以劳动来为私有财产进行自然法的论证,再到重农学派和苏格兰学派在市民社会内部分别从财富的来源和商品交换中的不变尺度两个方面来对劳动进行探讨,在此基础上,斯密提出了劳动价值论;但同时,劳动价值论暴露出了自身的内在矛盾——等价交换与剩余价值产生之间的矛盾.黑格尔虽然没有直接讨论劳动价值论,但在他的思辨形而上学体系中,“劳动”和“价值”同样扮演着关键性的理论角色,黑格尔让这些经济范畴以观念的方式运动起来,从而为解决这种矛盾找到“合理”途径,这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透视黑格尔形而上学体系内在秘密和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独特视角.  相似文献   

18.
"味"是中华传统艺术美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审美范畴,然其并非一开始就直指人的精神审美之思,它基于"饮食之味"的感官体验以及"哲学之味"的形而上学转变,最终走向美学的"审美之味"。"味"的艺术美学内涵既体现为丰富多义、绵延不绝的诸种滋味,又体现为静心忘我的咀嚼过程,并通过余味、淡味、体味等"家族相似"之语,凸显了其通向无限、平淡的审美旨趣和静悟的审美践行,表现为以有限达无限、化浓烈为平淡、虚心以悟道等审美特征。"味"这一艺术美学范畴,对当代中国以及全球社会精神生活依然富有积极的阐释力和范式意义。  相似文献   

19.
西方身心二分美学的根本问题在于主客二分。禁欲主义哲学(尤其是神学)与唯理论哲学是其两大来源。它导致对审美生活原初现象的肢解与扭曲;最为典型的例子是黑格尔美学。在知识体系上,这种"身心二分"的美学偏重于解决以"符号"作为媒介的"艺术美学",但是后者既无法解决经由视觉、听觉通道而来的身体感现象,更无法解决属于造物美学范畴的自然美与日用品的设计美中存在的复杂身体感问题。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哲学与形而上学的关系影响着马克思哲学的走向.在现象学视域中,还原形而上学的多种含义,可以得出结论:马克思哲学颠覆了作为旧哲学的形而上学,终结了作为理性思辨体系的形而上学,超越了作为僵化思维方式的形而上学.同时,在后形而上学转向中,马克思哲学在精神气质、内容和方法上仍有形而上学的维度和底蕴.这正体现了马克思哲学解释世界与改变世界功能的完整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