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74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12篇
管理学   2篇
民族学   15篇
人口学   3篇
丛书文集   274篇
理论方法论   69篇
综合类   1162篇
社会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76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114篇
  2011年   146篇
  2010年   85篇
  2009年   103篇
  2008年   92篇
  2007年   114篇
  2006年   118篇
  2005年   122篇
  2004年   95篇
  2003年   90篇
  2002年   79篇
  2001年   81篇
  2000年   51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61.
"算经十书"是中国传统数学的经典。探索和追求精益求精的计算方法和技巧,讲究明确的思想依据,着力于灵活和广泛的应用,是其数学思想的精粹。"算经十书"构成了具有中华民族自身特色的传统数学体系,其发展主线是沿着探索、完善和提高"推步"前进的;它把擅长计算的推算和证明的推类结合起来,形成独特的传统风格和手段。中国古代数学的思想传统,在现代科学发展中,还具有很强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62.
自我概念对于个体保持内在一致性、对事物做出准确的判断具有积极作用。目前心理学界对自我概念的结构做出了不同的划分。文章从社会互动的角度,提出自我概念应包括"主我"、"客我"和"他我",并进一步探讨了自我概念在人际互动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63.
两汉是我国古代经学全面确立时期,也是经学获得繁荣的第一个重要历史阶段。"经"是对于一部分儒家典籍的专指与特称,"经学"则是以诸经为对象的阐释、考辨、研究之学。"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是始见于汉代经学史的两个不同派别或学术系统,两者的各自发展和交互论争贯穿于两汉,也影响到后世。两汉四百年经学的发展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主要成绩在于保存和整理了一批重要的儒家经典,贡献了一批有多方面学术价值的经解、经注,并在治经的若干原则、方法上形成了"汉学"的特色。  相似文献   
64.
<经义述闻>因其恢宏博大,不仅完全涵容<经传释词>所表现出的语言学思想--诸如"声近义通"的原则、"因声求义"的方法、"依文作解"的语境观点,而且几乎随处可见到至今仍有重要价值的语言观.王引之天才的语言审析能力和敏锐的语言感受能力,贯穿整部<经义述闻>,从而形成王引之的语言学思想.而王引之的语法观,既反映在<经传释词>对虚词的考释上,又反映在<经义述闻>对句法的推敲上,而通过对<经传释词>和<经义述闻>的比较研究,更便于深入理解王引之语法学思想形成的过程.  相似文献   
65.
作为从晚清走向近代意义上的国学殿军领袖,章太炎既继承了传统古文经学的朴学精神,又不拘泥于传统的束缚,在传统经学的诠释中展现了其独特的思想方法.本文以<齐物论释>为研究文本,讨论了章太炎以<庄子>为传统资源对佛学更高境界--"随顺成俗"的标新,通过披检章氏对<齐物论>术语的重新诠释,展现其对庄子思想的时间维度上的关怀与重视,并关注由此引发的章氏子学向以<答问>为代表的经学(史学)转向,试图廓清其经、史著述思想的体用关系.  相似文献   
66.
叶适具有独特的带有唯物主义因素的本体功夫思想,这些思想对与他同时代的吕祖谦的本体功夫论,对尔后黄宗羲的本体功夫论乃至明清之际的"经世致用”之学,都产生了重大的历史影响.  相似文献   
67.
在近代中国省宪运动中,浙江省是其中的佼佼者。由于具有比较良好的地方自治意识和传统,在国家分裂之时,联邦主义作为解决时局的政治整合策略为浙江人民所接受。以制定省宪法为中心的浙江省联邦主义运动经历了坎坷的发展过程,但是这种理想最后在制宪失误、军阀政治和中国政治转型面前,被彻底击破。尽管如此,浙江省宪运动仍有值得我们思索的地方。  相似文献   
68.
魏晋嬗代一直是学界关注的重点,讨论颇多。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魏晋嬗代过程中一些关键事件和人物的考订,分析了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的原因和依靠的主要力量。对司马师在魏晋嬗代中的作用和功业进行了考证和阐释,并对齐王攸地位的形成过程提出了新的解释。  相似文献   
69.
依据三家《诗》研究的成果,可以分三个部分全面探讨《鲁诗》在先秦时期的形成渊源及其特色:一、通过《毛诗》、《鲁诗》与《左传》中的“引诗”相对照,说明《鲁诗》最接近先秦诗义古貌;二、从《鲁诗》诗说本身的特色,揭示班固“鲁最为近之”之说;三、从仅有的保留材料中,分析《鲁诗》诗篇、诗句存在的原始状态。  相似文献   
70.
苏轼对柳词的态度是复杂并且微妙的,有批评,甚至轻视;然更主要的,却是赞美和推崇,并提出了"柳七郎风味"来概括柳词的主要艺术风格,即雅俗共赏:以铺叙之功化俗为雅;用典、下字以雅融俗;以入神的白描,或以深情的剖白之真化俗为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