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6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4篇
民族学   4篇
人口学   6篇
丛书文集   36篇
理论方法论   14篇
综合类   123篇
社会学   5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71.
莫言小说中的民间传说与鬼神故事是中国传统的叙事模式,而马尔克斯借助于印第安神话所传达的拉美叙事,与莫言实质上形成对话。文章从神话叙事的传统模式差异、叙事话语的艺术形式与神话哲学的表达三个层次,从不同的话语结构,深入分析构成两者对话的文本特性,以期将莫言作品研究推进到一个新的理论层次。  相似文献   
72.
行动是时间性的,后现代主义作家打破时间的同时也打破了“一个完整而有一定长度的行动”。《哈扎尔辞典》中利用语言、魔鬼和死亡等因素打破“编纂《哈扎尔辞典》”这一行动,而《佩德罗·巴拉莫》中“胡安寻父”这一行动是被死人叙述、分割场景等叙事策略所打破。这些被打破的行动最终通过读者的阅读活动凸显全貌。  相似文献   
73.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role of ‘story’ in social policy teaching within social work education. In particular, it uses the explication of two students' stories of their own experience to consider approaches to the concepts of risk and protection. The paper sets a scene whereby the roles of narrative, practitioner-wisdom (Phronesis) and personal experience need to be addressed within social policy education. Then, using stories generated by an educational intervention building on memory work, it illustrates how the ‘pragmatic eclecticism’ of narrative analysis can illuminate some of the complexities of social policy constructs. A range of analytical tools have been brought to bear on the stories, including the distinct but related concepts of ‘role’ and ‘performance’ and literary devices such as genre and plot, as well as a consideration of intertextuality. This is done to support the notion that social policy needs to broaden its methodological range.  相似文献   
74.
杨金波 《北方论丛》2021,(1):115-125
李惠仪《〈左传〉的书写与解读》以“征兆”指代预言,进而将《左传》中历史事件与叙事理想的实然与应然并存,解读为“解释的焦虑”,微观阐释有余,宏观考量不足。《左传》从刀简书笔史官文明中寻求大义春秋四方教化,“思而不惧”;《左传》中的预言,不是存在与反映的比附,也不是简单的预设与达成,不能等同于“征兆”。就思维模式而言,《左传》预言是经验的继承与集成:是先民对天人关系的探索,是道德人文的建立,是经世致用的思考;就文学方法而言,《左传》预言是应验叙事传统在特定时期历史书写中的呈现,具有伏笔、承转、省文等叙事功能。  相似文献   
75.
韩国作家黄顺元小说叙述视角的转换,给小说带来独特性的同时,也让小说获得了丰富多彩的叙事效果。从叙述学立场出发,以叙述视角为切入点,进一步探究黃顺元小说中叙述视角的灵活应用及巧妙转换。  相似文献   
76.
中国武侠电影的故事结构史,并非其双序列叙事模式中各要素随心所欲地无规律组合,而是呈现为从古典形态到个性形态,再到现代、后现代形态的规律性演进过程。这种形态演进,与类型陌生化规律、导演个人才能有关,而在根本上受制于现实生存状态的变化,具有周期性、排他性、加速性等特点。若就其与文化环境的关系而言,中国武侠电影双序列叙事模式的形态演变史,就是一部与20世纪以来的中国内地与香港主流意识形态对话的历史,它以其特有的方式和逻辑,参与和建构了中国文化的现代性进程。  相似文献   
77.
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李泽厚提出中国近现代史是“救亡与启蒙的双重变奏”以后,中国史学界对近代以来“造反有理”的革命史观进行反思,以新启蒙话语接续“开民智”;随着90年代初“反激进论”成为压倒性优势,现代化的路向由“破旧立新”转向“传统的创造性转化”;此后反思“现代性”以思考全球化背景下中国“自性”的维度,视角再度转向晚近“传统”,以扬弃革命史观中的合理因素与糟粕。经过否定之否定的发展过程,中国现代思想史解释模式由革命史叙事到现代化叙事,进而转向现代性叙事,革命史观的消解与现代性史观的形成直接推动了中国思想文化界议题和热点的转移。  相似文献   
78.
“灰姑娘”故事是西方世界最流行的童话之一,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我国唐代段成式的《酉阳杂俎》。从故事人物和情节发展来比较,中国、德国和法国三个故事的结局也不尽相同。中国具有浓厚的集体主义倾向,结局让她们被飞石击死并命日“懊女冢”,是集体对他们做出的可耻行为的惩罚;法国十分重视个人价值,给予了灰姑娘的两个姐姐实现各自梦想的机会——嫁给了官里的贵人;德国的结局中对恶人的惩罚是来自大自然的力量所为,让人们感受到“恶有恶报”的观念,是德国社会的一种价值观体现。  相似文献   
79.
黄锐 《社会工作》2009,(8):27-29
叙事治疗模式一经提出在家庭治疗、青少年社会工作、学校社会工作等领域得到广泛运用,逐渐成为当今社会工作实践的新范式。本文在简要介绍该模式的兴起与发展之后,总结其叙事隐喻与社会建构理论两大理论脉络,分析其四大基本假设,进而构建出一个对案例进行实际操作的分析框架,并依此分析这样的个案。  相似文献   
80.
马克思恩格斯的文化理论之所以超越了当时盛行的文化史观,关键在于他们在研究文化理论时具体运用了"从最顽强的事实出发"的方法、科学抽象法、社会整体性的方法等唯物主义与辩证法有机统一的思想方法。马克思恩格斯文化理论的叙述方法是现实的历史叙述方法与唯物主义的辩证叙述方法的结合。马克思恩格斯把研究方法与叙述方法统一起来,实现了文化理论的历史嬗变。马克思恩格斯文化理论的研究方法和叙述方法启发我们:当代文化建设要高度重视思想方法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