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30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86篇
管理学   77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8篇
人才学   2篇
人口学   33篇
丛书文集   216篇
理论方法论   44篇
综合类   1162篇
社会学   396篇
统计学   2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51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50篇
  2017年   72篇
  2016年   71篇
  2015年   76篇
  2014年   87篇
  2013年   203篇
  2012年   95篇
  2011年   112篇
  2010年   77篇
  2009年   91篇
  2008年   98篇
  2007年   106篇
  2006年   103篇
  2005年   86篇
  2004年   99篇
  2003年   114篇
  2002年   108篇
  2001年   89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41.
网红品牌的消费者评价形成用户生成内容(UGC),其衍生的网络口碑对网红品牌有极大的影 响。 以奶茶饮品中具有代表性的网红品牌“奈雪的茶”为例,利用八爪鱼数据采集器(v8. 0)爬取微博和 哔哩哔哩的 12 193 条有效文本评论,通过大数据分析,挖掘网络口碑的核心要素,探求网红产品对消费 者购买行为的影响。 研究发现,品牌和消费者是网红连锁店网络口碑的两大主题;结合问卷调查结果进 行对比验证表明,网络爬虫获取的消费行为数据能更准确地反映消费者内心真实情感。 研究结论显示, 产品品牌的口碑逐步从线下的口耳相传过渡到线上的网络传播;产品品质是网红品牌得以迅速爆红的根 本原因;网红品牌的市场增长驱动来源于年轻一代消费者;正面的网络口碑有助于提升网红品牌的美誉 度和知名度。  相似文献   
42.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赖以生存的环境是网络社会,网络赋能让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不再完全依附甚至嵌套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梳理思想政治教育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边界,有助于明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范式未来转向的理论基础和学科支撑。当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范式转向主要包括:教学关系转向主体对主体,教育载体从板块转向共通,话语体系从逻辑映照转向人际关照。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未来的研究范式转向,应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研究范式为指导,结合网络亚文化样态和网络思想政治工作需求,立足于交叉学科支撑,始终扎根思想政治工作实际。  相似文献   
43.
数字化和人工智能在很大程度上作用于刑法中的罪责并改变了个人责任的基本概念。对于人类与机器人和人工智能系统之间的合作,要在个案中详细地审查:机器如何参与决定的作出,人类的行为空间如何发挥作用,以及个人的罪责是否被阻却或至少被极大地减轻。完全或在部分范围内让机器作出决定,会对罪责概念以及进一步对刑事责任产生许多问题,包括过失犯的预见可能性、客观归责、不当行为的可证明性等。在刑法上进行新的调整可能是有必要的,这涉及罪责、可归责性、可证明性和量刑,同时必须寻找刑法以外的其他解决方案,以持续防止数字化和人工智能系统对刑事责任的扩散。  相似文献   
44.
网络文艺作为一种新兴的媒介艺术样态,具有很强的虚拟性,同时又是与现实世界互为对照、互为表述的镜像世界,仍然具有一种真实的力量。但在真实的艺术表达中,网络文艺创作者过度追求“陌生化”与“异质感”,沉迷于“幻象”与“超真实”的审美体验,符号能指与意义所指不断变化、纠缠与冲撞,导致网络文艺世界逐渐成为一种超级数字场景下符号丛生的伪现实景观,在真实与虚拟的博弈下,现实沦为“表演”,主体也在现实“表演”中走向“他者”。本文以符号学为视角,分析这种文化现象的内在机理并阐释其形式创新与意义生产,从网络文艺的虚拟性“真实”和表演性“真实”着手,论述了网络文艺是一种“虚实”统一的且以能指优势为主导的符号世界。  相似文献   
45.
在构建互联网发展环境下多维教育影响农户IPM技术采纳行为的理论框架基础上,利用猕猴桃主产区陕西和四川两省686份种植户微观调研数据,采用熵值法从互联网渗透度和互联网使用度两个维度构建村域层面的互联网发展环境指数,探讨互联网发展环境在多维教育与农户IPM技术采纳关系中的作用。研究表明:(1)多维教育(学历教育、互联网学习)各维度均能直接促进农户采纳IPM技术;(2)互联网发展环境降低农户IPM技术采纳过程中对学历教育的依赖性,但显著增强默会知识和互联网学习在其中的积极作用,在处理学历教育存在的内生性问题后,上述研究结论依然具有稳健性;(3)进一步地在考虑种植户规模异质性基础上,互联网发展环境对小规模农户学历教育影响IPM技术采纳的弱化作用更为明显,对大规模农户互联网学习影响IPM技术采纳的强化作用更为明显。因此,建议政府持续改善农村教育基础环境,积极探索和创新多维教育体系,增加农户技术知识和经验积累,进而促进农户IPM技术采纳行为。  相似文献   
46.
网瘾概念的定义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据CNNIC于2006年1月17日发布的《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估算,截止2005年12月31日,中国内地的网络成瘾的青少年已达380万左右.它比经济日报2005年5月26日第13版报道的数据多出100余万,增长速度也高于每年50%的估计.要科学地研究网络成瘾问题,首先要对对网络成瘾的概念做一个严格的定义.本文在回顾1990年代以来国内外对网络成瘾问题研究的基础上,给出了"网络爱好"、"网络沉迷"与"网络成瘾"的定义.  相似文献   
47.
众筹教育通过打造并完善教育资源共享平台,推动教育资源的虚拟重组、均衡发展,实现跨区域教育的协同发展,有助于实现知识增值的目标。众筹教育所具备的创意性筹资、柔性化生产、互动化交流、区域化共享等特征使其与当下的高校美育选修课教育体制改革的需求高度契合。从实现路径来看,众筹教育介入高校美育选修课改革可以从校内模拟众筹、区域内课程共享、完善教育资源共享平台3个层面逐步铺开,形成高校美育选修课线上与线下互动发展的新模式,为推动我国教育体制改革困局的破解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48.
Starting as an Internet meme, the homosexually themed gao-ji discourse recently became popular among Chinese urban youth in describing intimate relationships among heterosexual men. Positioned within a body of scholarship on the interplay between language, homophobia,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heteromasculinity, this article suggests that the gao-ji discourse manifests a form of male homosociality, through which new boundaries of Chinese heteromasculinity may be renegotiated. Based on qualitative interviews with college students, the article first tracks the genealogy of the gao-ji discourse in the wake of China’s booming Internet culture. The main body focuses on unpacking the daily use of the gao-ji discourse, with an attention to the two latent functions it serves (i.e., expanding heteromasculine behaviors and reiterating heteromasculine identities). In conclusion, I argue that the prevalence of the gao-ji discourse mainly resolves straight men’s anxieties against the background of growing public awareness of homosexuality; therefore, it cannot necessarily translate into social acceptance of homosexuality.  相似文献   
49.
近年来,"无直接利益冲突"现象在我国似乎形成一种所谓"涟漪效应",其产生的深层根源在于社会分配的不公平及与之相联系的群体异质不公平感的普遍存在;其次也与利益表达机制的不畅通有关。在其产生的过程中,事件触发与演化的关联性往往是通过驱动机制、认同机制、社会比较与自我展示机制和说服争辩机制交互作用表现出来的。在信息时代,"无直接利益冲突"的这些相关发生机制往往与网络极化效应直接相关,即"无直接利益冲突"极易导致网络极化效应的产生,而网络极化效应也促使了"无直接利益冲突"的扩散。而这种双向互动的过程,正是"无直接利益冲突"网络发生机制的作用过程。由此,应给予充分重视。  相似文献   
50.
本文概述了当前美国有线电视行业/付费视频行业的局势,以及一些重要问题和面临的挑战,展望了未来的视频市场,概述了一个未来视频/宽带市场的战略愿景,然后回归到政策建议及具体的立法和管制行动。这将帮助我们在最短的、可操作的时间内通向一个开放的、非歧视性的、无处不在的宽带网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