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7篇
理论方法论   8篇
综合类   77篇
  2017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6 毫秒
11.
"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集中体现了共产党人的价值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是共产党人发展价值观的基础,是党顺应历史发展规律的重要前提;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共产党人文化价值观的本质,是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必要条件;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共产党人民本价值观的核心,是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2.
江泽民重视新闻工作,强调新闻媒体要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正确的舆论导向包括党性和人民性高度统一的党性观,服从和服务于维护国家和公众利益的新闻自由观,坚持党的思想路线的新闻真实观.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要把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同时,要坚持"两为”方向,提高社会效益,抓好新闻改革,加强新闻队伍建设和加强党对新闻工作的领导.  相似文献   
13.
江泽民依据中国国情和世界发展大势,论述了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性,基本内容和模式,并对实现人口可持续发展,处理好经济建设与资源利用、保护环境的关系以及消除贫困问题开展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阎树群  王西秦 《唐都学刊》2004,20(2):138-140
江泽民在号召全党认真学习科学理论的同时 ,不仅高度重视学风问题 ,而且对如何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提出了具体要求。他强调理论联系实际要坚持一个基本原则 ,树立两个科学态度 ,做到“三个着眼于” ,在全党造成“四种风气” ,反对四种不良学风 ,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学风理论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李帆 《求是学刊》2006,33(5):124-131
在中国学术、思想史上,汉、宋两学关系问题是一重要问题,到清代嘉庆、道光之时尤为引人注目。围绕这一问题,时人聚讼纷纭,其中以江藩、方东树在各自著作中所表达的针锋相对的理念及其所引发的学术风波最具影响力。这固然标志着所谓“汉宋之争”已达高潮,同时它也说明这一时期学术格局有所变化,即汉学虽仍居主导,但宋学的空间已越来越大。宋学空间的得以扩大,与当时学界存在的汉宋调和、汉宋兼采之风密不可分,汉学家与宋学家之间既相互贬抑,又彼此调和,兼采对方之长为己所用。这一切,预示着学术嬗变的契机已显现,学术演进将有新趋势。  相似文献   
16.
创新是人类社会的一个永恒主题,也是行政管理的永恒主题。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不断总结行政管理工作的实践经验,在继承邓小平行政管理思想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了大胆创新。江泽民对行政管理思想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行政管理观念的创新、行政管理体制的创新、行政管理方法的创新。  相似文献   
17.
代表、维护和实现人民利益,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核心命题,也是一个随时代发展而常新的理论和实际问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江泽民对共产党为什么要代表人民利益,如何看待和处理人民利益的各种关系,新时期人民利益有哪些新的内涵,怎样实现人民利益等重大问题提出了许多新的观点,极大的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人民利益思想。  相似文献   
18.
从"非均衡发展"到"协调发展"--简析江泽民的区域经济思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实现全国各个地区共同富裕繁荣,是我国历代领导人追求的目标.江泽民作为第三代领导集体的核心,他先是坚持非均衡发展思想,继而实施各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提出了一系列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新思想,从而使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又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19.
从黄埔军校创办的背景,蒋介石、周恩来与黄埔军校,苏联、共产国际与黄埔军校,黄埔军校的教学与管理、教官与学生,黄埔军校与中国革命等方面,对近20年黄埔军校研究概况进行了回顾与总结,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相似文献   
20.
江泽民作为我们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的核心 ,结合新时期的新形势、新情况 ,在继承第一、二代领导集体思想、理论的基础上 ,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地位和作用、内容、方针和原则、方法和途径等方面都有了创新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