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48篇
  免费   85篇
  国内免费   13篇
管理学   19篇
民族学   33篇
人口学   14篇
丛书文集   553篇
理论方法论   113篇
综合类   2143篇
社会学   70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59篇
  2014年   136篇
  2013年   106篇
  2012年   176篇
  2011年   239篇
  2010年   192篇
  2009年   183篇
  2008年   192篇
  2007年   240篇
  2006年   212篇
  2005年   247篇
  2004年   194篇
  2003年   211篇
  2002年   174篇
  2001年   113篇
  2000年   77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刚柔并济、礼乐相须、仁义相成、德刑相辅、宽猛相济、劳逸相参等命题,共同构成了《五经正义》礼仁之治施政方略的主要内容,相关政治范畴也构成阴阳互补、刚柔并济的关系。这就在维护尊卑贵贱的前提下,以张扬"仁义"的形式,囊括了包括刚克、猛政、严刑、役使在内的各种统治手段,并为政策选择上的灵活性提供了理论指导。在评说儒家的"仁政"、"合和"时,必须充分注意到这一点,否则就难免导出皮毛之论。  相似文献   
62.
通过中国儒家和西方经济价值结构的比较研究,发现儒家以“义一利”为价值结构模型,西方以“财富”为价值结构模型。儒家价值结构的基本特征是“义体利用”,表现方式是:强国的道义在于顺天时、尽地利、忠人和;安国的道义在于民朴民富;治国的道义在于蓄储俭用。西方价值结构的基本特征是“利体义用”,表现方式是:鼓励获取财富、财富规则和财富责任。儒家“义一利”价值结构与西方“财富”价值结构是两种不同的价值评判话语体系,在中国现代“义利共体”的价值结构建构中,儒家价值结构提供着人文精神基础,西方价值结构提供着物质文明建设可资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63.
孔子的思想体系建立在他对个人与自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个人三种关系的理解之上。"远"作为这三种关系的一种描述方式,在孔子思想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学界对《论语》中"远"关注较少,因而以"远"为线索梳理孔子思想不仅饶有趣味而且具有相当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64.
张玉璞 《齐鲁学刊》2012,(4):119-123
白居易的"中隐"思想是对传统仕隐观念的继承、整合和发展,其本质上既区别于隐于山林的"小隐",也与隐于朝市的"大隐"不同,而是隐于地方官、散官、闲官。它巧妙地平衡了集权专制与士大夫独立意识之间的矛盾,是一种能在入世与出世间进退裕如的处世哲学和生活方式。这一以仕求隐的隐逸观,较之魏晋时期"居官无官官之事,处事无事事之心"的仕宦态度要积极得多,它更圆融通达地调谐了身与心、职与事、仕与隐的矛盾,是白居易以儒治身、以佛道修心的人生哲学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65.
吕雨辰 《社会》2019,39(6):187-213
本文承接马克斯·韦伯对于传统中国的观察,在李猛论文的启发下,尝试对近代中国理性化转轨的初生时刻进行个案研究,聚焦于康有为在戊戌变法前后推动的革命性的孔教运动。依托韦伯的若干理论概念,本文认为这一运动起于康氏对自身卡里斯马的自觉,进而对孔子、孔学做了宗教化的再阐释。康氏的普遍主义取向的宗教改革虽然夭折,但对同时期的庙产兴学运动和稍后的反迷信运动有重要的触发意义。一方面呈现为神秘化,另一方面却是在理性化西方的挑战下应运而生,这使得康氏变教的价值合理化努力难以成功。孔教革命虽然以激进的面目出现,但其意图却是保守性的,即试图在大变局中维持儒士阶层的整全性。理性化转轨的历史使命随后交到了“主义”政党的手中。  相似文献   
66.
如所周知,特殊表记如今已经成为漫画不可或缺的部分。在创作漫画时加入英文表记和外来语表记能够丰富故事内容,使人物形象更为丰满,同时适当使用这些表记能够使漫画更加贴近年轻受众群体。但是在实际翻译漫画时,这些特殊的表记却极易被漫画的译者所忽视。通过从人物对白、特殊用语以及人名三方面入手,从实用角度结合具体案例探讨了日本漫画中英文表记、外来语表记的处理策略,认为应根据特殊表记出现的位置及作用来具体选择翻译方式,不应一概而论。  相似文献   
67.
"以儒诠经"是明清时期伊斯兰教中国化的重要标志,辑录与解读"以儒诠经"文本中伊斯兰教中国化义理,有助于更好地了解明清时期中国伊斯兰教界眼中的伊斯兰教中国化。"以儒诠经"文本对伊斯兰教中国化应包含的内容、如何践行伊斯兰教中国化提出了若干真知灼见,许多见解与当今倡导的伊斯兰教中国化若干内容相吻合。  相似文献   
68.
包善良 《国际论坛》2020,(2):31-50,156
"印太"概念经历了从地缘术语向战略构想的演变,且域内各国基于本国利益塑造"印太"构想的进程尚未结束,这使得相关研究需要不断转换视角并注重动态追踪。莫迪执政后,印度和日本升级两国战略伙伴关系,完善各层级对话机制,共同推动区域连通性与基础设施建设,并提出"亚非增长走廊"愿景。在深化海洋安全合作的基础上,实现军事演习全面覆盖与装备技术合作的纵深发展,注重地区问题的立场协调与强化美印日、美印日澳等多边磋商机制。"印太"发展契机、两国战略目标驱动、制衡中国需求以及美国战略推动构成了印日战略合作的基本动因。得益于双方战略对接的深入和适宜的国内政治环境,印日深化战略合作的势头还将持续,表现在防务合作模式的多元化和加速布局"印太"基建项目的趋势。国内条件限制、"印太"战略差异以及国际局势影响等制约性因素也给两国合作前景带来挑战。  相似文献   
69.
Care work, once a sanctioned labor of love, is increasingly commodified in transnational contexts. The picture of migrant women shouldering the housework and child care of local professonal women may seem like a mutually beneficial arrangement—matching the “needs” of the haves and have-nots—, but the global care chain ultimately works to maintain the traditional gendered division of labor as well as global inequality. To this trend of globalization of care work, Japan has been an exception; however, how much longer it will be so is now in a question, as the government paves the way for importing domestic labor from abroad.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Japanese expat wives in Hong Kong in order to locate Japanese women vis-à-vis the global care chain. The narrative analysis on how they decide whether to hire a domestic worker in their home away from home highlights the sociopolitical nature of their supposedly private choices. Some drew on cultural ideal of wifehood and motherhood to rationalize their choice while others referred to racialized or even overtly racist and classist images of foreign domestic workers. A few women spoke against the system itself, showing awareness of its inherent social injustice. All such narratives are never purely personal; their decisions and the rationalization behind them sustain the prevailing discourses of gender, race, ethnicity, culture, and class, which, in turn, envelop their attempts at global householding.  相似文献   
70.
陈孝忠 《河北学刊》2012,32(2):189-192
自19世纪中叶以来,传统儒家便面临着一个现代转化的问题,新儒家在重建中国文化的价值系统过程中选择了民主作为由"内圣"开出"新外王"的核心工作。民主包括两个层面的意思:在制度层面上,古代中国的君主世袭制度无法摆脱一治一乱的循环局面,要打破这一局面,唯有系于民主政治制度的建立;在文化层面上,中国传统文化包含民主思想的因子,而只有发展民主制度才能使人们真正树立起其道德主体的地位,儒家所倡导的天下为公、人格平等的理想才能真正实现。新儒家剥离掉传统制度而强调心性之学的重要性,认定中国文化为一活的"客观的精神生命",这正是由"内圣"开出"新外王"思想的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