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6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12篇
民族学   27篇
丛书文集   278篇
理论方法论   69篇
综合类   1259篇
社会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95篇
  2013年   57篇
  2012年   103篇
  2011年   137篇
  2010年   112篇
  2009年   106篇
  2008年   113篇
  2007年   124篇
  2006年   144篇
  2005年   133篇
  2004年   113篇
  2003年   118篇
  2002年   86篇
  2001年   60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7 毫秒
71.
从汉末交游士风看"古诗十九首"女子形象知音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诗十九首"表现汉末交游士风,或直刺朋友交情凉薄,或写渴望知音,或写思念,都是把看女性形象当作知音来刻划的.  相似文献   
72.
《金瓶梅词话》借宋写明 ,重点当然是明。由于众所周知的政治原因和艺术的需要 ,作者除使用80多个明代真实历史人物外 ,还以独特的艺术手法将明代正德、嘉靖时期约 2 0 0个左右的真实历史人物稍加变化 ,隐含到作品中去 ,以表明作者的创作意图。这样的人物是可以破解出来的。  相似文献   
73.
"任自然"是魏晋南北朝审美意识的主流."任自然"的审美意识,与先秦时期形成的"天人合一"的文化美学思想有渊源关系.在当时,"任自然"主要落实在名士对自然天放的美好人生境界的追求中."任自然"的审美活动导引出钟情于"清秀"的审美取向,对文学、美术、工艺等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74.
魏晋是一个"哲学时代",哲思对文学的广泛影响是我们研究魏晋文学时不应回避的,只有客观公正地对待这一影响,才能正确理解魏晋文学的发展历程及其在文学史上的价值.本文拟从这一视角,对东晋诗歌哲理化之特征、成因、影响作初步探析.  相似文献   
75.
东汉末年的社会动荡 ,导致儒学的衰微。经历了建安时期的尚实用之后 ,道学、佛学与儒学的相互渗透 ,整合成了玄学和清谈的社会风气。从建安到东晋 ,不同的名士风度暗示着文人人格在新的文化环境下的变迁。散文也因之产生变化 ,其清峻通脱、纵横使气和师心独见、校练名理成为新的风貌。  相似文献   
76.
魏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尚美时代"。这一时期政治动荡、战争频繁、仕途艰险、生死难料,黑暗动乱年间的文人名士深切感受到了前途的渺茫,理想的破灭,从而放任性情,追求眼前享受,对各种美产生了狂热追求。玄学与佛学的传入,使这一时期的审美标准趋向多元化,注重从美的角度对人的个性、情感和才能加以品评。西晋文人潘岳无论其俊秀姿容,还是其性情与文采,均符合当时审美标准。另外,潘岳自身善良重情,对母至孝、对妻专情,亲情感人、友情真挚,做官清政为民,其勤政爱民的事迹至今仍为后人传颂。中国历史上才貌双全的俊男虽然众多,像潘岳这样能够生活在尚美时代,能够符合审美标准,能够如此至情至性的俊男却屈指可数,因此,无论时代审美观如何变化,他都将是中国的美男符号,是中国理想美男子的标准。  相似文献   
77.
两晋南朝是广东历史上重要的发展时期。广东地区历年发现为数众多的两晋南朝砖室墓,墓砖铭文丰富,为研究广东两晋南朝史提供了重要材料。根据考古材料,分纪年、记事、吉祥语、人名、墓志、社会背景等类别考察砖铭内容,并略述广州地区、粤北地区、西江地区三地砖铭的区域特征及历史成因。最后提出砖铭纪年中存在的建墓时间及特殊年号问题。  相似文献   
78.
胡风的编辑思想与七月诗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七月诗派是中国现代学史最后一个十年里最有影响的诗歌流派。它的诞生与发展是与胡风的编辑思想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胡风的编辑思想核心就是强调自觉突入现实生活的主观战斗精神 ,也即发挥创作主体的能动作用 ,以及主张客观现实和创作主体感情的融合统一等 ,以此来校正和调整文学创作上的不良倾向 ,使七月诗派能在这种编辑思想的烛照下 ,健康而勇敢地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79.
魏晋嬗代一直是学界关注的重点,讨论颇多。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魏晋嬗代过程中一些关键事件和人物的考订,分析了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的原因和依靠的主要力量。对司马师在魏晋嬗代中的作用和功业进行了考证和阐释,并对齐王攸地位的形成过程提出了新的解释。  相似文献   
80.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产生大变革的特殊时期,随着整个社会的重大转折,人的文化意识形态也会随之改变,玄学是当时社会意识形态转变的主要理论之一,它对中国文化中自然观念的形成有着极大的催化作用。同时,也对中国山水画的开端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这使处在萌芽状态中的中国山水画完全脱离了以前只作为人物画背景的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