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3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4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5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23篇
理论方法论   6篇
综合类   192篇
社会学   5篇
统计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4 毫秒
91.
在城市建设中合理的利用湿地资源,能有效实现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结合太仓金仓湖生态湿地公园的建设,对城市生态湿地公园的规划原则、生态园区的定位与设计理念,功能分区与保护要求进行分析,论述了城市湿地公园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美化城市、科普教育和休闲游乐等方面所具有的生态、环境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92.
九江推进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对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江西省委、省政府作出的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重大决策。九江拥有鄱阳湖三分之二的水域,在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中,应该成为主战场、主力军,发挥主体作用,利用这一国家战略,为九江赶超发展积蓄力量。  相似文献   
93.
巢湖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控制对策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巢湖富营养化已成为制约当地经济、社会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并直接影响沿湖岸人民的饮水安全.文章对巢湖水环境质量现状进行了简要介绍,并对巢湖农业非点源氮、磷营养物来源作了简要概括,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巢湖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的控制对策.  相似文献   
94.
李镇 《云梦学刊》2014,(3):53-57
宋代国家力量还没有致力于洞庭湖的开发,湖洲之利往往被少数人群以“扑买”等方式获得,这种与小民争利的方式引起不少争议.元代曾设立宣课提举司以括山泽之赋,但也因为“扰民”而被裁撤.岳州儒学在争夺湖洲的过程中逐渐取得优势在于:一方面,与元代中后期医学地位下降而儒学势力上升有关;另一方面,也因为儒学并未排他性地占有湖洲而能够维护小民的利益.在洞庭湖的开发过程中,经济利益促使湖面的产权不断被界定.国家既要驰“山泽之利”予小民,又往往通过“官有”的方式来禁止豪民独占湖洲.  相似文献   
95.
大海道史探     
大海道之名出自于《西州图经》,文书发现于新疆。罗布泊于隋唐称大海,故有大海道之名。大海道随罗布 泊迁移而兴衰,成为一条神秘的古道。  相似文献   
96.
洞庭湖区经济一体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推进洞庭湖区经济一体化有利于促进长江中游经济崛起、调整湖南生产力布局、恢复湖区生态功能等 ,洞庭湖区经济一体化建立在环境功能的整体性、自然资源的同构性、开发历史的同一性、产业结构的相似性、社会文化的同源性等方面的客观基础之上 ,其基本目标是防洪减灾一体化、区域开发一体化和区域市场一体化 ,以组建大型企业集团、联合投资重大项目、培育和发展区域市场等为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97.
清朝后期湖南自然灾害以水灾为主,水灾发生具有阶段性和连续性,主要集中在洞庭湖周边地区。水灾类型以江洪灾为主,山洪为次之。  相似文献   
98.
对位于安徽省宣城地区的南漪湖的水产捕捞业、养殖业、水产品流通和渔业管理等现状进行了广泛的调查,提出了南漪湖渔业经济开发中存在的诸如生产要素投入过度,水产养殖技术贡献率偏低;湖泊环境污染,制约渔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种植业农民大量兼营渔业带来的渔业管理等问题.作者认为,为实现南漪湖渔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应加强产品质量管理,调整产业结构、提高科技贡献率和建立生态环境互惠型渔业经济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99.
《论湖畔诗社》一书对湖畔诗社作了全面的研究,具有研究深入细致、评论客观公允二大特点,不但是一本系统研究该诗社的专著,也是一部研究新诗社团的专著,填补了我国新诗社团研究的空白.  相似文献   
100.
葛洪是丹阳句容人,晚年隐居并卒于罗浮山,但葛洪的出生地并非句容,埋葬地也并非罗浮山.葛洪幼年一直和宦游在外的父亲葛悌在一起,所以葛洪很可能出生在葛悌的任职地洛阳或肥乡,而洛阳的可能性最大.至今葛洪的埋葬地共有三种说法.葛洪虽然卒于罗浮山,但罗浮山只留有葛洪的衣冠冢,他没有真正埋在那里.关于杭州西湖葛岭的抱朴子墓旧闻,源自元代诗人吴莱一首诗中的文学虚构.魏晋时期盛行归葬习俗,葛洪卒后归葬到了家乡句容,因此关于葛洪墓在句容的史料记载最为可信.确定葛洪的出生地以及真正埋葬地,对于研究葛洪的生平和思想,具有重要的坐标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