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篇
  免费   3篇
民族学   6篇
丛书文集   21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73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以唐人神龙元年说为基点,在《李白与孟浩然初识交游新考论 》的基础上,对李白与孟浩然中后期的交游及诗歌进行了新考探,提出了李白与孟浩然中后期交游为:开元十七年秋,于溧阳作《游溧阳北湖亭瓦屋山怀古赠孟浩然》,是年冬于扬州作《淮南对雪赠孟浩然》;开元二十三年,作《赠孟浩然》的新观点和新系年。  相似文献   
72.
明史学界对于《明史·职官志》记载的明代都察院更置于洪武十五年的说法,深信不疑。事实上,明清史籍关于明代都察院的更置时间,至少存在洪武十三年、十四年、十五年三种说法。对于洪武十三年说,由于文献存在明显的记载错误,不足为据。在洪武十四年和洪武十五年两种说法之中,运用反证法,考证明代都察院应该是更置于洪武十四年,而非洪武十五年,都察院时最高长官为监察都御史,而不是监察御史。  相似文献   
73.
新加坡自1965年建国始以"低补偿"为显著特征的土地征收制度运行了长达四十余载,直至2007年方予重大修改。这些被新加坡国内外诸多人士谴责为"恶法"的征地补偿规则成功运行如此长时间且从未引发野蛮强拆或者被征收人(户)涉法上访、堵路、跳楼、自焚乃至暴力性质的群体性抗法等征地与拆迁乱象。以"法治二元论"视角观之,其根源于新加坡法律治理过程中所依循的泾渭分明的形式法治与实质法治二元发展路径。新加坡土地征收领域的法治实践是该国处于长期执政地位的人民行动党依法执政和全社会服从规则治理事业的缩影。新加坡法治建设模式可为中国等法治后发型国家所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74.
现存史料中关于唐代进士科状元的记载颇不一致 ,文章对唐玄宗开元年间有争议的六位进士科状元进行了考辨 ,澄清了《唐才子传》、《玉芝堂谈荟》以及《登科记考》等书的一些错误记载  相似文献   
75.
李厚培 《阴山学刊》2005,18(5):15-19
王昌龄开元年间初仕宦迹,史料记载语焉不详,令人考订又多分歧。通过对唐代选举制度及相关诗文钩稽、辨证,对王昌龄这段经历予以考订,昌龄开元十五年进士及第,通过关试进入守选,曾于当年五月参加制举而未中,开元十九年与二十二年两中宏词,分别被授予校书郎和汜水尉,而后职是开元二十三年春授的。  相似文献   
76.
依靠科技力量实现西部民族地区跨越式发展 ,就需要实施科技创新工程 ,以增强西部民族地区造血功能 ,运用高新技术改造和转化传统产业 ,加快西部民族地区信息化进程。在措施上 ,尤其要加强对西部民族地区科技创新的投入 ,为西部民族地区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依法开发西部人力资源 ,着力加强西部民族地区的科技普及工作。  相似文献   
77.
柳陞祺 《民族研究》2004,(1):92-101
本文以清代档案为基础 ,探讨 172 7— 172 8年卫藏战争前后清中央治藏方针政策的形成与实施 ,指明当时西藏内部的治乱与清 -准噶尔蒙古双方和战全局息息相关 ,雍正帝一直认为西南一隅的西藏问题如处理不妥 ,西方北方蒙古诸部则疑贰不附 ,卫藏虽远在边陲 ,实际上是“社稷生民忧戚所系” ,因而秉承其父康熙帝的遗志 ,继续执行积极的治藏路线  相似文献   
78.
清同治年间陕甘人口骤减原因探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清同治年间 ,地处西北的陕、甘两省人口下降 15 0 0万之巨 ,为历史所罕见 ,是近代中国人口继咸丰年间大幅度下降后的又一次锐减。本文认为 ,战乱以及频繁的灾荒是造成这次西北地区人口骤减的主要原因 ,并对此作了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79.
袁枚针对乾嘉诗坛学问化风气所露出的弊端,抗声提出诗主性灵,非关学问,反对在诗中填书塞典。但他又强调书笈典籍在诗歌中的重要作用,他的一部分诗歌也颇有书卷味。袁枚本欲纠治乾嘉诗坛以学填诗的流弊,然而在乾嘉学风和诗风的影响下,他对诗歌学问化做了一定程度的认同,他的批评表现出一定程度的矛盾性和妥协性。  相似文献   
80.
执政意识就是执政党的主体角色意识,是合目的性(民主执政)自觉与合规律性(科学执政)自觉的统一,是作为执政主体的执政党积极探寻执政规律、正确运用执政工具、主动践行客体社会公共尺度从而构建和谐稳定执政系统结构的自觉。同时,要从主体性角度理解执政意识的内涵,摈弃自发的"执政意识",确立具有自觉性、自主性、自为性和创造性的现代执政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