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篇
  免费   4篇
民族学   11篇
丛书文集   22篇
理论方法论   8篇
综合类   126篇
社会学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实践美学与生命美学的论争是 2 0世纪中国美学界自 5 0~ 60年代美学大讨论和 80年代“美学热”以来出现的又一次重要的理论争鸣。对此次论争的情况和意义的梳理是迫切而必须的。作者首先提出并论述了实践美学与生命美学的理论资源 ,然后选取实践美学与生命美学的两个典型代表——李泽厚和潘知常 ,以他们为例简明扼要地介绍了实践美学与生命美学的论争情况 ,在历史和逻辑的分析的基础上 ,得出了它们由于与世界性的人本主义美学思潮相呼应尚习 ,且向上接续了中国古典人学美学的这一脉传统而成为中国人学美学的两种当代形态 ,并在对话和互补中实现了历史性的汇流的结论。最后 ,作者初步指出了建构当代人学美学学科的可能性及意义  相似文献   
22.
赖少其是当代著名的国画家、版画家、书法家、诗人.作者记叙了赖老解放后为政从艺道路上的轶事.追忆了赖老与黄宾虹、傅抱石、吴湖帆、林风眠、赵朴初等的"血火之谊";记录了赖老上世纪80年代登天台、上雁荡山、访方介堪先生、游普陀、绍兴怀故人的踪迹;描述了赖老赴美访王己千、观大千画,访巴黎浏览艺术珍品的历程;最后叙述了赖老晚年"丙寅变法"、"衰年变法",走完人生道路的最后时刻.  相似文献   
23.
北宋时期的潘若冲及其作品《郡阁雅谈》历来未受到人们的重视。通过研究与辑佚,笔者认为《郡阁雅谈》并非笔记,而是宋代早于《六一诗话》且侧重于论诗及事和论诗及人的诗话著作,“雅谈”即“诗话”的雅称。  相似文献   
24.
清初诗论家陈祚明在其《采菽堂古诗选》中,选取大量汉魏六朝诗歌,并对其批评。陆机与潘岳都是西晋并在诗歌史上有着重要影响的诗人,同为"二十四友"。然而,陈祚明对二人诗歌在情感方面的批评却截然相反,这与他"诗之大旨,惟情与辞"的诗学观点有着莫大的关联,同时颠覆了前代诗论家对陆机、潘岳二人诗歌批评的观点。  相似文献   
25.
潘之恒的<亘史>是凌濛初白话小说集"两拍"的主要蓝本之一.明天启七年(1626)冬,凌濛初因参与选评<鸾啸小品>而接触了潘之恒的全部遗稿,获得<亘史>原本已有但汇刻时未曾缀入的"谭部"与已曾刊行的"侠部"、"艳部"及"外篇"中的部分篇目,并于该年冬以其为基础编成白话小说,收入<拍案惊奇>;数年后,又利用余下的资料编成部分作品,收入<二刻拍案惊奇>.在现存世刊刻最早而卷帙不及原书十分之一的明天启六年鸾啸轩汇刻本<亘史>中,我们仍能发现一些作品被"两拍"用作蓝本的证据.  相似文献   
26.
浅论“恩来精神”与高校德育工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德治国”,这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在我国社会经济步入新的发展时期所提出的重要治国方略。我们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把道德建设作为一个基础性、根本性的重要工作来抓。“恩来精神”是高校进行道德教育、培养学生具有基本道德规范的一个较好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27.
《诗经.鲁颂.泮水》是一首祭祀颂歌,描述了僖公在泮宫祭祀先祖周公之事,并通过比兴、铺陈、反复、夸饰等修辞方式,极力颂扬周公征伐淮夷之功、教化民心之德。因周公辅佐成王、征伐淮夷、安抚天下的文治武功,祭祀时得以用天子之礼,故鲁国作颂称扬其功,告于神明,正如《毛诗序》所云"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  相似文献   
28.
“家族传袭”与红楼“四仆”——读红偶录之一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中华民族一向视家庭与家族为社会的基础,是组成社会的细胞。"家族传袭"既是人生与生命的"绵延",更是"家族文化"的传承。在《红楼梦》中,我们随处可见曹雪芹对自己家世的追忆和感慨,这既是血缘的"家族传袭",更是文化的"家族传承"。雪芹借焦大之口痛骂宁府,正是对造成家族衰败某一方面原因的愤激与痛惜的无意间的流露。通过赵嬷嬷与凤姐等人对话,把眼前的"省亲"与往日的"接驾"的家族记忆融合在一起。赖嬷嬷在与凤姐等人对话中,透露了曹家虽然有过昔日的显赫,但那骨子里的包衣"情结"依然长久地熔铸在"家族传袭"之中。在贾府其家族秩序由主人和以林之孝家的为代表的上等的奴仆们共同维护,形成了"超稳定"的家庭与家族。  相似文献   
29.
文章通过对冯梦龙《丘长孺》一文所述故事内容的考实,对长期以来就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以及人物之间的关系等产生的分歧和争论,作一次全面、系统的辨析。以澄清至今仍然困惑学界的几个问题,并希望能对《金瓶梅》的成书、流传、作者等问题的进一步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30.
泮塘古村与荔湾湖公园一墙之隔,自古"湖——村"一体、相伴相融,现却沦为坐以待毙的"城中村"。荔湾湖公园实乃一座园林史迹悠久丰富的历史文化公园,现却"水———陆"比例失调、陆域面积不足,且面临游客容量严重超标的困境。建议将泮塘古村与荔湾湖公园有机整合、综合管理;既能用公园环境有效保护古村落特有的历史文化遗存,又能增扩公园陆地活动空间,使地域性乡土园林景观多样完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